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9,(6):31-31,56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相似文献   

2.
[拼音]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出处]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人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公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之为也。"  相似文献   

3.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17-17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课文《愚溪诗序》后有一道翻译练习题。文中有几句是这样的:“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之去。”人教社配套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这样翻译:“我曾养过一头母牛,产下一头牛犊。牛犊长大了,我卖了牛犊,想买一匹马驹。卖马的年轻人知说:‘牛不能生马。’就牵着马走了。”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练习。鲁少儒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庄子·田子方》蒙人叱虎蒙(地名)人衣狻猊之皮以适圹虎…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理解“有献于公”之“有”的含义。这句话怎么翻译更好?“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相似文献   

6.
晏子见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卷18《汉纪》10,元光五年条下载:“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令,令与计偕。菑川人公孙弘对策曰:‘……’。”“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业!’诸儒多疾毁固者,固遂以老罢归。”这段记述包括有辕固被征为贤良之事以及辕固告诫同时被征的公孙弘的话,《资治通鉴》将其系于元光五年,误。  相似文献   

8.
宋昭公出亡     
昔①宋昭公②出亡③,至于境④,喟然⑤而叹曰:“呜呼⑥!吾知所以存亡。被服⑦而立,侍御者⑧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⑨者!’外内不闻吾过⑩,吾是以紒紜矠至此,吾困宜紒紝矠矣。”于是革心易行紒紞矠,衣苴布紒紟矠,食紒紡矠,昼学道而夕讲紒紣矠之。二年美闻紒紤矠,宋人车徒紒紥矠迎而复位,卒为贤君紒紦矠。谥紓紛矠为昭公。既紓紜矠亡矣而乃寤紓紝矠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新书》  相似文献   

9.
坚持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相似文献   

10.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人尽来贺。子独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11.
曾听过一位乡镇小学的老师上《晏子使楚》,她模仿一位特级教师上课的一些设计。这位教师上课时也引入了一些材料,如,“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间,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材料引出后,全班学生面对这些文言都有点稀里糊涂了。这个学生问。临是什么?那个学生问,淄是什么?大家一会儿结结巴巴磕磕绊绊地读,  相似文献   

12.
张学民 《语文知识》2004,(10):32-32
1.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相似文献   

13.
熟能生巧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汝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宋欧阳修《归田录》——译文:宋朝大臣陈尧咨虽然是进士出身,却是十分喜爱射箭并且技术不凡。一天他在自家门外练习,中靶的箭相当多,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自己大为得意。环顾四周,发现一位卖油的老…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鉴赏》2002,(8):50-50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侯谓睹师赞日:“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相似文献   

15.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天文》有云:“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范宁《集释》:“《吕氏春秋·五月纪》曰:‘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陯之阴,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次日“含少”。次(淡按:“次曰”或作“次日”。今从毕氏校刊《吕览》据《说苑》定作“曰”。)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此引有疏误,故略辩之。范引《吕氏春秋》文,在《仲夏纪》之《古乐》篇,作“吹曰舍少”云云。《吕览》此段文,…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普高《(史记)选读)读本》选了《留侯世家》,其中“上日:‘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一句。选注者把“而公自行耳”解释为“你的老公我自己去吧”。查萧枫主编的《史记》(文白对照,全注全译),也是如此翻译。其实,这种望文生义的理解是很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刘金生 《语文知识》2006,(11):36-3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在讲到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臣是凡人.偏在远郡……”其中的“臣”乃“巨”之误.“巨”指三国时的苍梧太守吴巨。这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鲁)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土,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平!…由此可知“臣”当为“巨”无疑。教材应当及早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  相似文献   

20.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