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职教育制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职教育制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的定位,并且以岗位业务能力、学生基本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板块构建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计划和理论教学计划“双计划”支撑制冷专业高职岗位能力教学体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质量有待提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创业教育项目化改革,基于职业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创业教育课程,配合专业教学阶段设计创业技能训练项目和结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建立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行动导向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行动体系开发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在行业、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并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设定全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为出发点,结合大健康产业背景,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中药制药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进阶立体式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探究创新创业理念下的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育人机制、课程教学、师资保障、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出发,根据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展高职医学基础课程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建设服务。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与医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与医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基础课程教材体系;改革高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运行模式;教学内容重新定位,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综合性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变革及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必须将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体现在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用课程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体验教育、隐形教育、改革考核形式等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大力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99):158-159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构建基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和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3Ds MAX课程在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教学现状,指出传统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提出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措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以岗位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具有沿海特色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人才,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开展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教学探讨,以培养大型冷冻企业制冷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来设置新的教学改革模块,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广州财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呈现初级财会人员饱和,中高级财会人员短缺的信号,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从1997年开始举办财务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瞄准市场定位,构建高职财会岗位能力目标教学体系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以此开发课程、设计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财校高职财会教育正是以这一模式为蓝本,构建具有财校特色的高职岗位能力目标教学体系。(一)进行市场调查,确定高职财会专业岗位定位和岗位能力要素明确职业岗位群及其岗位能力要素的具体内容,是成…  相似文献   

12.
从水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对学生成长与成才必备的三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精神的高职水工专业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以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确立了“2岗3练4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4融合”为突破口,强调教学体系实施的要点,使设计的教学体系具有可以实现的目标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至关重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证融合"教育模式,从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环节、优化证书选择和优化考证流程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构建了课证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建议,应尽快构建以双创导向的人才课程体系和人才教学模式,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双向深度有机融合。并简要介绍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81):168-169
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中高职阶段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实施策略,为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充分开发闽南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文创专业教育,具有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和研究理论体系、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当地文创产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闽南高职院校的文创专业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把闽南文化融入高职文创专业教育的原因。提出内部造血和外部联合并举提升文创专业师资水平,统筹规划闽南文化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重视培养学生文创思维和实践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共同为地方文化产业服务,建立信息化、过程化考评体系等对策,推动闽南文化资源与文创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地方输送兼具闽南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文创人才。  相似文献   

1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通过剖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按职业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实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人岗位实践之中重组教学内容,适应了高职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更好地兼顾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这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其他工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接轨密切,非常适合学生创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创业素质,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开设艺术设计岗位应用课程,积极寻找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将艺术设计项目流程引入创业教育中,搭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学与实践平台,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文章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出发,讨论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并探讨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许强  陆清 《广西教育》2014,(15):180-181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提出高职化工类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师资构建方面有着本质相通的融合基础,应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