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凉是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兴起的第二个汉族地方王朝。其中后西凉政权更是直接建政于流沙以西的伊吾地区。西凉政权的创业主李暠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李暠建立西凉王朝后,与南凉结盟共同抗击北凉;治内进行行政改革,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卓越建树。他想一统河西之地,称臣于偏安江南的东晋皇朝,但却终究未能如愿。以政治才略,他不足以执政;但其为人光明磊落,他的《述志赋》和《槐树赋》的才思文质均优于司马相如。应当指出,一般史书都把李氏西凉王朝在河西的统治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王朝,并不符合历史真实。自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元开基,至北魏太武帝大平真君元年(440年)李宝降魏,西凉(包括后西凉)共享国50年,传四主、历三世。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魏晋画像砖画面固色及砖体脱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X 射线衍射仪对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出土画像砖盐碱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河西其他地区 (嘉峪关等地 )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河西地区画像砖的特点对画面进行了加固 ,对砖体进行了脱盐 ,达到了有效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高台骆驼城魏晋墓出土画像砖颜料进行了分析 ,并与河西其他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归纳出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的种类、来源及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凉建初四年(408)秀才对策文》记载的马骘与《辛祥墓志》《辛穆墓志》中辛绍先妻父马骘为同一人。其于408年参加西凉秀才策问,举主为凉州府。酒泉马氏在当地较有势力,西晋时期已自称"酒泉马氏";前凉时期涌现了三位马姓酒泉太守;西凉时期,酒泉马氏与敦煌、西平大族同为五凉秀孝,并与陇西辛氏联姻,可谓已跻身河西大族之列。  相似文献   

5.
由模印塑造出浮雕图像的古砖,学界一般称之为"画像砖";而上世纪中期不断发现的在砖面泼墨作画的小砖画,亦被称为"画像砖"。这种名称混淆了两者性质的不同和艺术特点的差异,从而为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后者名实相符,前者据其本身的性质看,应为"模印塑像砖"。文章还梳理了模印塑像砖在河西地区的使用轨迹、敦煌模印塑像砖墓的墓葬习俗和特点、敦煌地区的厚葬之风以及敦煌模印塑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敦煌、酒泉、嘉峪关、高台、山丹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及部分未定级画像砖的保存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它们的病害类型及目前的保存条件.甘肃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的主要病害为:颜料褪(变)色、颜料层起甲脱落、盐害、霉变、泥渍污染、砖体断裂等,据此将其保存状况的优劣程度划分为四级.本次调查为制定河西地区地区馆藏画像砖的保护管理规划,及具体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北魏青铜造像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北魏青铜造像及其释迦、释迦多宝、交脚弥勒及千佛等内容 ,本文对这类造像的时代及源流问题作了分析 ,指出此造像组合形式流行于十六国北朝时期。这类造像最早出现于炳灵寺第 16 9窟 ,进而影响到云冈、陇东地区、河西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西是北魏统一北方的最后一个地区,既所谓“新附”之区。对此,北魏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用武力消除北凉残余势力,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实行农牧并举的经营开发战略,使河西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隋唐河西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墓葬中设置腰坑、殉狗、殉人等习俗是商文化的特征之一。东周时期秦贵族墓中也流行这些习俗。本文考察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腰坑墓的分布、年代、墓主族属、身份等特征,确认其墓主属于殷遗民,首次辨认出其中两座属于西周早期秦族先祖的墓葬,证实了秦族来自东方。本文还提出一条区别关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商代和西周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认为高领袋足鬲及相关遗存的年代下限已经进入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1.
张有 《家教指南》2011,(2):74-77
对我国河西地区汉魏墓出土的多幅六博砖画和木俑博戏,作者以图像和文献相参照,重新确认砖画表现的形态应该是樗蒲和博塞而非六博。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人们研究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和古人的游艺活动方式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2.
敦煌佛爷庙湾魏晋壁画墓中出现了较多的鹦鹉图像,该题材并不见于传统汉墓装饰,也未见于其他地区的同时期墓葬,而敦煌地区乃至西域正好有出产鹦鹉的记载,并深刻地影响魏晋文化,鹦鹉图像的出现应该是汉代以来传统丧葬文化与河西本地乃至西域物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作为神仙化了的奇禽异兽出现在照墙砖画中;另一方面固定出现在表示墓主灵座的帷帐壁画上,不仅作为一种玩好,还可能具有象征“亡人居宅”的丧葬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刘是甘肃古代敦煌籍著名学者,历仕后凉、西凉、北凉、北魏等朝。作为国师,他兴办学校,传授经学,著书立说,使当时的河西成为保存儒家文化最集中的地区,对这一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著述主要集中在史学方面,如《略记》、《凉书》、《敦煌实录》等,但都佚失不存。其著作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为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所作的注。刘注不涉及训诂,以疏通补充大意为主,文词简古,犹有魏晋之遗风  相似文献   

14.
钱纹砖兴起于西汉中晚期,是画像砖墓中一种常见的纹饰。钱纹砖内容形式多样,常与升仙避邪的图像或花纹组合,表达了人们避邪除祟、富贵吉祥的愿望,也是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所产生的追求财富的社会风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到80年代,敦煌地区出土了一批魏晋时期的镇墓文.这些镇墓文与东汉镇墓文相比,从形式上看,篇幅普遍比较短小;从内容上看,则在继承东汉镇墓文传统的同时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新元素.而在中原地区却仅有少量魏晋时期的镇墓文出土,其原因主要是战乱、人口的迁移以及佛教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一、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体现出高考命题新的理念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第37题中的第(2)问是整套试卷的一个亮点。该问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材料二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沙漠之舟图’、‘犁耕图’、‘龟兹妇女采桑图’和‘驿使图’)你获得  相似文献   

18.
题解 命题形式灵活,属于半命题。本命题结合了话题材料,与全国其他地区命题主流相契合,也是对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形式流行的一种新变化。所给材料让考生有充分的写作空间,便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笔者在内江新发现的两铺晚唐五代前后摩崖浮雕观音救难图像,认为普陀岩救难图像主尊两侧场面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左右对应的规律,而圣水寺救难图像则依据《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重说偈叙述次序顺时针环绕主尊排列,各具独特性。两铺图像选择的经文情节、艺术表现与当时汉文化地区流行的同类图像相近,其中圣水寺救难图像较完整地表现了重说偈内容,为目前所仅见。  相似文献   

20.
1956-1957年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1052号墓中出土了一面凹形铜镜,长期以来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田野考古报告《上村岭虢国墓地》认为它属于铜弧面形器。本人经过对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它属于阳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