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下的"文言经典"教学语境中,语文教师往往会遭遇以下的教育尴尬和教学冷遇:当教师激情满怀地向学生教习《项羽之死》时,学生往往更喜欢关注"项羽该不该自刎"的生存问题,却对项羽之死所具有的悲情意义嘻嘻哈哈;当教师热情洋溢地向学生教习《陈情表》时,那一句"读此文而不哭者,其人不孝也"却引来了课堂的一片唏嘘不已之声;当教师言之凿凿地向学生教习《祭十二郎文》时,很多学生对韩愈的沉痛哀情无动于衷,反而由于文本句式丰富、虚词繁多而责怪文章"佶屈聱牙""枯燥难懂".就文本的经典性而言,上述文学作品无疑早已彪炳于文学史册,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着国人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展现着民族的精神成长史和文化发展史,是炎黄子孙认识自身文化符号无法绕过的文化遗产.所以,"文言经典"教学所遭受的尴尬和冷遇,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2.
王群 《语文天地》2017,(2):9-10
到目前为止,选修课"诗歌散文"模块教学还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可供借鉴。多数教师将诗歌散文欣赏当成必修文本类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做法是对设置选修课程的误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借《项羽之死》一文,谈谈"选择"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项羽之死》的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教学不能停留在“项羽性格”和“自刎原因”的分析上,而应立足于文字,从文章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文本的特点,再联系《报任安书》和《说文解字》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上认识《项羽之死》的悲剧内涵和悲剧价值,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深度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项羽之死》为出发点,将初高中学过的历史文学人物之死重新审视,体现高中语文探究的特点:联通知识点、品味细节处、提升精气神。探究的方法:追问、牵连;先教师探究示例,再引导学生探究。目的是把所学的点滴死知识盘活,衔接联通,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诗意的死是为追求理想而彰显生命光彩的悲壮之举。"死亡教育"是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项羽之死》课例说明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项羽之死》倾注了司马迁的大量心血,是不朽的文言名篇。“《项羽本纪》是太史公以全神付之,才成此英雄力量之文。”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完美的落幕英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总结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和设计,请专家指正。一.说教材《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二篇。单元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主张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0):22-23
<正>【教材分析】《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目标要求教学中既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同时要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把古代散文的诵读当做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且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选取了《项羽之死》一文,此文是在“自主赏析”的版块中呈现的。在一次同课异构的优质课比赛中,比赛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项羽人物形象时,讲到项羽自刎赠头吕马童时,教师对此总结出项羽是重情重义的性格,笔者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9.
梁紫源 《政治课教学》2013,(5):72-72,F0003
教完《项羽之死》后,针对许多诗家的不同看法,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究题:请你谈谈对项羽行为的看法。项羽是应该如《史记》所写而死,还是应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或者,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写?项羽是不是真的英雄?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尝试着这样做了。但是面对尺度相对统一的应试,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毫无章法与天马行空,往往让教师对《标准》中的实施建议产生了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怀疑。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应提倡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内容中找到疑点.提出问题,最后分析解决。这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好办法。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当然也是《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12.
《项羽之死》一文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中传记散文的代表性篇目,也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得最为精彩也最具悲剧性的一幕。司马迁在文中巧妙地设计了六个"三",通过多角度描绘,以史实和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鲜活的项羽,一个永远的悲情英雄!在教学时如果能够紧扣这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97):58-60
古代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新高考形势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古代散文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逐渐普及。通过创设一些生活、表演、音乐等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就情境教学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文章以古代散文《项羽之死》为例分析了各种类型情境的应用,并提出了情境教学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古代散文学习效果,为其素养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笔者在一次县级研讨会上听了人教版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项羽之死》一课。授课的教师在由《鸿门宴》导入之后,介绍了有关《史记》的知识及作者司马迁,然后大部分时间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5.
项羽为何不渡乌江、自刎而亡?这是千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我们在《项羽之死》一文的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学生读小说只迷醉于跌宕曲折的情节和离奇惊险的场面,把娱乐视为小说的唯一功能,鉴赏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愉悦感上。而高中教材中的小说大多选自长篇小说或史书,如《边城》《项羽之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有的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离奇场面,有的节选部分由于篇幅有限人物性格没有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在教学中老师要怎样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一节课,讲《项羽之死》。讲课教师先是一番慷慨陈词,用《霸王别姬》的歌词引入课文,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末路英雄的悲歌。接着带领学生翻译课文,解决文言字词问题,这也不错,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再下来的教学,我就大吃一惊了。学生进入讨论环节:塑造项羽这个形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完全撇开了文言文,师生陷入了互动的混乱中,闹哄哄的一堂课就这样过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关于项羽的文章总共选了两篇,一篇是必修一的《鸿门宴》,另一篇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的《项羽之死》。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讲授鸿门宴时对其刻画人物之方法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是肤浅地认为司马迁在着力刻画项羽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也正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不果断导致了楚汉鸿沟的形成,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目标之一。体现这个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从传统的教师"备课"向现代教学设计转变,把课程目标的理念与表述方式系统演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往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按理说,对于教师们而言,出现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的选文《项羽之死》,其教学重点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们赏析文本中的项羽形象。不过依旧还有老师将情节的梳理、文言语法知识的归纳视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处理首先就与单元目标相脱节。此外,有些老师倒是重视"形象"教学了,不过纵观整节课的文本解读,其对项羽的形象分析过于表层,比如从"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