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病谱的特点,分析赤峰市急救病谱,直接其规律,为赤峰市临床急救业务合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院前急救接诊的826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6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50岁~59岁、60岁~69岁.急救病种依次排序前6位为神经系统疾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例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危重患者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3:00~6:00;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0~10km范围的市区和农村地区.结论:根据2013年赤峰市急救病谱的特点,探索进一步完善本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的变迁,灾害的频发使人们更加重视急救医疗质量.随着护士在疾病、灾害等医护实践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日益明显,如何培养高急救水平的护生也成为当前国际护理高等教育关注的重中之重.院前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1]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处理和监护转运到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SS)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院内急救的基础.院前急救作为提高急救医疗质量的重点,能够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生命、突发事件和应对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各院校培养的护理学生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应变性和团队性协作性.目前,国内外院校护理专业探索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课程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国内多种教学法在护理学生院前急救课程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h监测.结果:检出SMI 643阵次(78.6%),有症状心肌缺血175阵次(21.4%);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这期间检出SMI 407阵次(63.3%);SMI快频率依赖54例占62.1%.结论: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有极大危险性,DCG对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策略。方法 :入选 2 0 0 1.6 .2 3~ 2 0 0 2 .5 .10日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PCI。结果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男 34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1± 11.3岁 )。行急诊PCI的有 4 3例 ,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为 90 .9%。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 2 2 .7%、2 9.8%、4 0 .9% ,左主干三支病变占 6 .8%。其中左主干 +三支病变组死亡一例 ,其余 4 2例均放入支架无IRA的急性或亚急性再闭塞 ,住院期间无心肌缺血再发 ,无复流现象 4例 ,约占 9.1%。结论 :急性PCI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最佳方法 ,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68.5%,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7.6%;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5±5.8)%.直接PCI组为(51.6±6.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赤峰市妇联儿童部有关统计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流动儿童近6万(5.89万)人.据赤峰市教委有关科室统计,到2013年年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0万,小学阶段学生88000多人,小学留守儿童占20%左右,人数约有1.45万到1.67万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处理经验及分诊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82例急诊昏迷患者的分诊措施、紧急处理方法、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愈后的情况.结果:82例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达到了93%,急诊病死亡率为8%.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的死亡率相当的高,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能够迅速确的进行分诊,有效地护理也能使急诊昏迷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3年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卒中114例,缺血性卒中166例),按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出血组和缺血组,其中观察组196例卒中患者由120急救转运至我院急诊卒中中心,并在来院途中给予吸氧、适度镇静、抬高头位、监测血压、血糖、脱水降颅压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初步处理,84例对照组患者未经任何院前处理由家属直接送至我院,入院后均按指南进行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GC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预后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分占比56.6%、NIHSS评分>21分占比41.3%、死亡占比2.1%。对照组预后NIHSS评分<15分占比38.2%、NIHSS评分>21分占比54.7%、死亡占比7.1%;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6±...  相似文献   

9.
胆道疾病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 ,其中合并休克的急诊病例麻醉处理常较困难。本文作者于 1979~ 2 0 0 2年处理合并休克的急诊胆道手术 2 2 3例 ,特进行麻醉分析。1 一般资料1 1 性别、年龄 :2 2 3例中 ,男 91例、女 132例。年龄 5~ 79岁 ,以 18~ 39岁为最多 1 2 病种 (见表 1) : 表 1 疾病种类分布表诊   断例 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结石引起 ) 10 5胆结石、胆道蛔虫引起 5 2胆道蛔虫引起 13无结石、无蛔虫 6胆汁性腹膜炎 11胆道残余结石 16胆道感染合并胰头癌 3胆道胆囊积脓并肝脓肿 5胆囊炎并肝管内结石 4其它 81 3 病…  相似文献   

10.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急诊直接冠脉介入(PCI)治疗可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从而使死亡率、再梗死率下降,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1]。本文对150例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结果进行了描述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9~2006·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对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急诊PCI适应证。其中男109例,女41例。年龄30~84岁,平均62·6±7·9岁。体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CO)中毒的原因,探讨急性CO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CO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取的临床急救及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常压吸氧或高压氧治疗、防止脑水肿、对症治疗等急救治疗,以及做好各项护理,其中43 (95.6%)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半年随访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加强护理是降低CO中毒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9,(2):12-15
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痰/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50例患者中有139例痰/肺泡灌洗液培养出病原菌157株,包括125株革兰氏阴性菌(79. 6%)、22株真菌(14. 0%)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 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大多数(96株,61. 1%)。结果表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抗感染治疗时应选择能够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药物,另外应警惕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其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故进行了论文档案的计量分析.方法:本文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至2010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时间分布、期刊源等统计分析.结果:鼠疫、布鲁氏菌病、虫媒消杀和慢性非传染病控制与研究工作名列前茅;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学研究多是集体合作的结果,需要互相配合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也反映出该学科核心作者后继乏人的特点.结论:以现有鼠疫、布鲁氏菌病、虫媒消杀和慢性非传染病控制与研究工作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快后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才能带动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控制与研究工作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8~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80例,其中成年妇女76例(95%),儿童4例,误诊48例(63.2%),误诊手术46例(60.5%),因其发病率高、误诊误治率较高,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15岁,年龄分布:<20岁6例,21~40岁56例,41~60岁10例,>61岁4例。已婚64例,未婚12例中5例有性生活史。28例明确诊断,误诊的48例中,误诊为急性附件炎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开腹手术者46例,其中误诊为穿孔性阑尾炎40例(52.6%),溃疡病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肠梗阻1例,化腔性胆囊炎1例。1.2临床表现(1)症状:全部病例均有下腹部及/或全腹疼痛,发…  相似文献   

15.
气道异物阻塞偶尔会引起无意识,并导致心肺骤停,针对这一急症,在近五年的院前急救中我科对30例气道异物阻塞患者做了研究,总结了几种方法,如:刺激其自发性咳嗽排出异物,或采用膈下腹部猛推法利用抬高膈肌而将空气从肺中压出及胸部猛推方法将空气从肺中压出,从而促使异物排出,并对如何自救做了研究,同时提供了几种预防方法供临床急救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场急救在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中的有效教学方式,推广现场自救互救技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从而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方法: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学生采用自愿形式报名.通过对71名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演示、场景模拟、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结论:(1)目前大学生院前急救意识浅薄,现场急救普及率低;(2)教学方式应多样化,结合网络及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分组演练,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比较好.(3)部分内容可联和消防、地震局等部门共同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黎氏区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我科自2003.10~2005.8月采用广州华南牌SHP-1型射频治疗仪治疗黎氏区鼻出血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102例门诊黎氏区鼻出血患者,男45例,女57例年龄6~70岁,病程2d~13年,平均出血量40mL,平均3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4例,患糖尿病者3例,外伤1例。1·2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用1%的卡因及1%麻黄素棉片行鼻中隔粘膜表面麻醉2~3次,每次间隔3~5min。在麻醉前及麻醉过程中注意寻找出血点,采用SHP-1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负极接触患者面颊,强度4档,时间3s,用直细圆探头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AM I病例实施院前急救和未实施院前急救预后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8.06%,未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18.33%,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标准治疗方案是放疗辅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我科采用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宫颈癌,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8月-2008年12月入组的65例病人,年龄20~70岁,中位年龄48岁,均为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一般状态PS评分≤2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其它恶性肿瘤病史。病人常规检测无异常后,采用奈达铂80~10mg/m2静脉滴注,适当水化,5-FU 600~750 mg/m2,静脉滴注,1~5 d,每21 d重复,至少应用2周期,一般为3~5周期,应用化疗药物前常规给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恶心呕吐。2结果65例共治255周期(平均2~5周期),平均每例3.8周期。CR 0例,PR 29例(44.6%),SD 28例(43.0%),PD 8例(12.3%),RR为29例。TTP为8.2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8月。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是奈达铂的剂量限制毒性,表现为血小板与白细胞减少,对肝肾功能亦有一定影响,6.1%的患者有Ⅰ度ALT升高,92.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6%出现轻度脱发,1例出现过敏性皮炎。3护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