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问有答     
孩子爱和家长辩论怎么办?儿子今年8岁。我们家也订了你们的杂志,孩子也经常会看。有时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会用杂志里的内容来给我们讲道理。虽然他的理解有偏差,但有时也有些道理。对这种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初中了,功课难度加深,以我们的水平已经没办法给他辅导了。孩子竟然有点瞧不起我们,和他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经常显得很不耐烦,说我们不懂,要不就表现出不屑,我们感觉到他与父母的距离在逐渐拉大。我们该怎么办?湖南衡阳王博许多家长常常提到自打孩子上初中以来就开始瞧不起家长,终日一言不发,回答家长的提问也总是极不耐烦,再追问下去,孩子就以沉默表示对抗。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希望自己独立;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的“双重人格”造成的。望子成龙,人之常情,可是别忽略了榜样的作用。内心贪图安逸的家长,常常被孩子诘问“:您还…  相似文献   

3.
家长:天天在幼儿园好像情绪不错。老师:他在家怎么样?家长:他在我们面前经常发脾气。为什么孩子一离开我,行为就会不一样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孩子的行为的确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他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场所。  相似文献   

4.
正当班主任这几年,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孩子心情好,会和家长说几句话;要是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坐在车子里看手机,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围着家长问东问西了。也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父母说的话他都不怎么爱听。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关注家长究竟和孩子们都谈了些什么。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达:"哎呀,你怎么还在玩游戏呀!""你怎么还不起床呀?  相似文献   

5.
给孩子写信     
正我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在孩子四岁时就经常与她分开……有一句谚语说:孩子都喜欢吃"奉子菜",意思是说孩子都喜欢受表扬与奉承。其实,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喜欢成就感,喜欢跟肯定我们的人在一起,讨厌那些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于管教了……是孩子难于管教了,还是我们不懂得管教了?这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6.
江苏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让老师伤脑筋,也让我们伤透了脑筋。批评他,孩子就老实几天,可是过几天孩子又犯老毛病。我们不能天天到学校看着他,真是无计可施。主持:教育孩子需要花大力气,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不可能一说就灵,一下子就解决问题。孩子不遵守纪律,基本原因是意志品质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下面一些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可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长经常会被孩子问到:“为什么爸爸会长胡子,妈妈却没有胡子呢?”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到了秋天,有的树叶变成了黄色,有的树叶却变成了红色呢?”有些问题家长觉得很好回答,有些问题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还有些问题,家长觉得即使把答案告诉了孩子,他也无法理解。那么,孩子为什么爱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呢?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孩子对那些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是想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毕竟,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想要知道答案,很多情况下要求助于家长。作为家长,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各…  相似文献   

8.
成国玉 《早期教育》2000,(10):30-30
一天下午,一位小班的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气冲冲地来到我面前问孩子:“是不是这位老师用手揪你的耳朵,又划了道小口子的?”孩子恐惧地点了点头。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碰也没碰面前这个孩子,怎么凭空说我揪了他的耳朵,又在耳根后划了个口子呢?  相似文献   

9.
"你会做家长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往往不屑一顾,做家长谁不会呢?做家长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是啊,但是自然而然成为家长的你,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吗?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教育就无时不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会陷入困境,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家长反映 有些父母经常向我诉苦,刚刚表扬了孩子,可过不了多久,孩子就开始撒起野来,好像是反对他们的赞扬似的。有些家长说,很多专家说,孩子是夸出来的,我经常夸我的孩子,但我觉得他越来越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12.
湖南长沙的一位母亲来电话问: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五年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学习越来越没耐心,一听让他学习就烦恼。他对学习经常胡乱对付,甚至不做作业,我该怎样帮助他呢?孩子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厌烦心理,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存在。这虽然算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来分享一下浙江省常山县天马二小部分家长的经验,看他们是怎样消除自己的孩子对学习的厌烦感,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生兴趣的。观点一化整为零,以奖励促学习我的孩子没有耐性,经常一提学习就心烦。写作业时也是这个样子,巴…  相似文献   

13.
有问有答     
孩子爱和家长辩论怎么办? 儿子今年8岁。我们家也订了你们的杂志,孩子也经常会看。有时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会用杂志里的内容来给我们讲道理。虽然他的理解有偏差,但有时也有些道理。对这种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或来信,咨询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拿家里的钱,或买零食,或玩游戏机。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发展为偷窃?该怎样制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位山东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正上初一,特别爱玩游戏机,家里不给他钱,他就偷家里的钱。现在,他已拿过3次了,第一次我们批评了他,没打他。第二次我们打了他。可没多久,他又第三次偷拿家里的钱。最可恨的是一次偷拿同学的40元,我们痛打了他一顿。我们为这事儿特别着急,每次批评他、打他,他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请问孩子偷拿家中的钱去玩,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时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快点!快点!""你能不能快点,不然就来不及了!""你怎么这么磨蹭呀!"在孩子看来,"快点"这个词已经听得耳朵快起茧了;而在家长眼里,孩子都把"快点"之声当作了耳旁风,孩子的磨蹭行为成为了让家长头疼的事。家长一直很困惑: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动作快一点,做事积极一点呢?我们成人社会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我们不断地被驱赶着前行。社会竞争的加剧与工作压力的加大,我们只有不断地奔跑与追  相似文献   

16.
沈泉涌 《现代家教》2002,(12):25-26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面临着这样尴尬的事,就是自己苦口婆心地指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可不少孩子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很不理想。就在不少家长苦于教子无方的时候,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  相似文献   

17.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弄坏玩具的事情屡屡发生。这天,两个孩子在争夺羊角球时,把羊角球的耳朵撕坏了。要不要让损坏玩具的孩子进行赔偿?老师们为此犯难了……孩子损坏玩具要不要赔偿?当然要!为什么必须要赔偿?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必须有“法”的意识。当一个人损坏了不属于他的东西,他必须进行赔偿,孩子也不例外。因为孩子必将长大成人,应让他从小知道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之“法”,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如何进行赔偿?首先,我认为不能用钱来赔偿。因为如果让家长用钱来赔偿,至少有以下三个弊端:一是对于孩子有害无…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上中班以后,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记日记——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做原始语言记录。开始我们不以为然,孩子说话不多,更不识字,记几篇日记就能提高他的说话能力?可孩子对老师的要求极为重视,经常“督促”我们给他记日记,隔一段时间就嚷着要把日记本带给老师“检查”。于是,记日记成了我们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的儿子从小就十分调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是在家里弄坏了什么东西,就是在学校上课做小动作,几乎所有捣蛋的事情他都做过。到了小学高年级就更升级了,前几天,竟然和同学在学校打了一架。我们经常被他气得半死,没办法就罚他,有时罚他抄课文,有时不让他出家门,甚至罚他跪过搓衣板。但渐渐地我也觉得这样并不好,不仅效果不大,而且使儿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在处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胡钊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时,对孩子进行处罚是必要的。家长处罚孩子要取得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处罚要恰当。对孩子的错误要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可怜天下父母心,几乎所有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勤奋,成绩辉煌,家长并为此费尽心血,步步扶持,这样果能为孩子的学习助添动力,为孩子的成长设定乾坤吗?唐代柳宗元写过—个故事:一位姓郭的驼背老人种的树长得特别好,别人向他请教,他说,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培土浇水不过分。而有的人植树,担心树长不好,一天到晚要看好几遍,不时掐掐树皮,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