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德明  张运生  刘忠志 《预测》2003,22(6):37-40
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加强和权衡内外部学习是前提与基础。本文结合对我国4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调研结果,旨在探究高新技术企业R&D流程在技术试验与产品开发两大阶段中不同的内外部学习策略选择对R&D速度、成本、竞争优势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学习策略选择与R&D绩效的关系,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拓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团队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的核心,高效的R&D团队,必然会带来企业R&D活动的高效,选取有效的指标和流程对其测评是关键环节.由于R&D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项目的特点,R&D人员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这就对绩效测评体系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自身的缺陷,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在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R7D团队绩效测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拓展模型.  相似文献   

3.
梁阜  孙颖  李树文 《科研管理》2021,42(11):147-154
     组织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作为组织创新的重要知识资源,其在组织创新资源转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关于组织内外部学习间关系(协同效应还是替代效应)及该关系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下是否具有差异化的问题仍然讨论不足。为了识别在不同组织结果导向下内外部学习及其平衡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动态匹配规律,研究基于研发企业调研发现:平衡式学习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该学习平衡在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平衡模式。在企业初创期,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在企业发展期,更宜选择共时性平衡模式;但在企业成熟期,若以组织创新作为学习目标时,两种平衡模式均可,若以组织绩效作为学习目标时,更宜选择时序性平衡模式。研究明确了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选择内外部学习平衡模式能为组织带来更佳乃至最佳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组织内外部学习平衡情境下的组织结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与时滞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吕烨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40-143,160
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456个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适度集中,高管持股比例越高,R&D投入越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比国有更注重R&D投入。通过分析45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4年的数据,表明股权结构、高管持股对R&D投入的影响具有连续性和波动性,高管持股对R&D投入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R&D支出受多因素的影响,R&D人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披露了研发费用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R&D人员变动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R&D支出与R&D人员数量正相关;企业R&D人员变动与R&D支出变动显著正相关;R&D人员变动对R&D支出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大于非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内外部资源推动R&D投资的理论阐释,实证考察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组织冗余和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直接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能够促进企业R&D投资,但储备可恢复冗余会挤占R&D投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直接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对R&D投资的积极作用越弱.(2)作为获取外部资源重要渠道的政治联系并非必然促进企业R&D投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不利于企业R&D投资;但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政治联系对R&D投资有微弱的促进作用.(3)仅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政治联系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将直接可利用冗余投向R&D,但没发现其他冗余资源与政治联系存在显著的资源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组织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作为组织创新的重要知识资源,其在组织创新资源转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协同效应。基于组织创新绩效指标的分解和内外部学习行为的对比分析,本文根据组织内外部学习的高低程度划分为两种状态和四种情境,并运用响应面分析、多样本比较等方法揭示组织内外部学习对产品创新绩效、流程创新绩效的微观权变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对产品创新绩效、流程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过度内部学习可以缓减产品创新绩效的增加速率。(2)在高内部-高外部组织学习情境下,组织产品创新绩效与流程创新绩效最高;但在低内部-高外部组织学习情境下,组织产品创新绩效最低;在高内部-低外部组织学习情境下,组织流程创新绩效最低。(3)组织内外部学习平衡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对流程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过度平衡组织内外部学习可以缓减流程创新绩效的增加速率。(4)当组织内部学习弱于外部学习时,企业强化内部学习会抑制产品创新绩效,但会促进流程创新绩效;当组织外部学习弱于内部学习时,企业强化外部学习会促进产品创新绩效,但会抑制流程创新绩效。本文明确了组织内外部学习如何匹配能为组织带来更佳乃至最佳的创新平衡位置,揭示了组织内外部学习强弱对比情境下的组织创新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R&D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津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与R&D经费投入状况开展分析,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高于工业企业,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好于三资企业,小型企业R&D活动更加活跃,但同时也存在着R&D投入强度低于认定标准、经费来源单一、R&D技术获取过于倚重外部、民营企业R&D投入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分别以中国150家和韩国14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创新氛围中引入个体信任和组织支持,隐性知识共享中引入正式组织共享和非正式组织共享,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如下:(1)中国企业在高学历人才和研发投入上不及韩国,员工忠诚度低于韩国.(2)中国企业,员工工作年限的不同对组织支持产生显著差异,R&D的不同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差异;韩国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差异,工作年限的不同对非正式共享产生显著差异,R&D投入的不同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差异.(3)两国企业在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隐性知识共享皆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中国企业,正式组织共享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最大,个体信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最小;韩国企业,非正式组织共享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最大,组织支持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最小.研究结论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有以下启示: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为员工提供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的非正式知识共享和学习活动,有效激励员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红梅  王宏起 《科研管理》2013,34(12):143-152
通过引入开放创新能力作中介变量,构建了R&D联盟网络规模、密度以及凝聚子群等结构属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台湾南港软体工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部工业局辅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R&D联盟网络规模和密度均能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联盟网络凝聚子群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正向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效利用R&D联盟网络资源提升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有关高新技术企业R&D管理控制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专家管理控制模式、业务部门管理控制模式、内部市场化管理控制模式等三种主要的R&D管理控制模式,并分析它们各自在技术战略、R&D组织形式、R&D绩效评价等三个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我国政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的一大举措。本文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寻租因素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且高市场化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低市场化地区;寻租行为的产生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且对低市场化地区企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短期性的政策迎合式的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大因素,且低市场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份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和办法,同时要提升市场化水平,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如何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企业网络成员的互惠程度对其管理创新的影响,同时分析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成员集聚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的控制作用,并基于458份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学习能力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网络互惠程度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在低集聚企业网络中起到更强的中介作用;同时,网络互惠程度、学习能力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制于企业规模大小和研发投入高低的影响。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群和网络理论中关于外部组织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外R&D发展历程及相应管理模式和方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R&D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R&D特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模型:虚拟五方R&D联盟模型、企业自主R&D模型和三层虚拟R&D模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高新认定办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新认定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而两类研发操纵抑制了这种激励效应;达标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外、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更显著;避税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内、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更显著。本文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enterprises choose innovation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context. This article distinguishes between internal innovation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such that human capital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are the core factors affecting firm's choice decision for internal or external innovation. Based on a survey in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fic human capital,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attern. Further we als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ooperative motivation including R&D motivation, technic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ategy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ith the degree of specific human capital increase, enterprises tend to choose internal innovation pattern and with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more dispersed/horizontal, enterprises more tend to choose internal innovation pattern. What's more, motives related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re two relatively significant moder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fic human capital,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SCP范式对影响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制度环境-社会嵌入结构-组织学习行为因素进行组态效应分析,选取42个实施研发国际化的企业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制度环境、社会嵌入和组织学习对企业实现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1)实现研发国际化高绩效有两条途径:制度主导下开发市场的基地打造型和环境复杂化下突破创新的联盟合作型,说明实现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唯一;(2)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三个,当东道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距离时,通过直接派遣本国员工的方式建立关系结构不利于创新绩效的达成。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企业开展研发国际化,实现企业创新的复杂成因,对企业正确选择、规划研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RD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而政府补助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不同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东、中、西部地区企业RD的激励效果依次递增,政府补助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却难以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基于此,提出建议兼顾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的平衡性,着重依靠税收优惠扶持,结合地域特点制定有差别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