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朱道林  胡克林 《资源科学》2012,34(4):787-793
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平抑房价提供参考。在综合分析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了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房价影响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北京市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初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房价随着政策调控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升降变化,在政策鼓励期,房价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政策收缩期,房价呈下降趋势,说明房价对政策的调控反应敏感。并发现政策对房价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周期为3个月左右。为了平抑当前过高的房价,建议从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房政策等方面来加强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产业结构合理健康,但是长沙的房价并未受到全国房价大幅上涨的干扰,长期保持平稳。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长沙房价能长期保持平稳的原因,为今后其他省市合理控制房价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利阳 《科技风》2012,(21):263
目前,关于房价市场是高是低的敏感现象,最起码在现在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很难下定观点和结论。本文将房价问题与法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将从法经济学的层面去分析房价市场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距离和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了房价对区域创新的抑制效应,并对空间效应进行多维度分解,识别出房价对创新抑制效应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不仅显著拖累了本地创新,还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拖累地理邻近地区和人口流量联系紧密地区的创新,且这种创新拖累效应在地理距离联系紧密地区表现更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异”特征,在以德州、洛阳、长沙和苏州为四个端点的“钻石型”区域内,区域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最大。在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呈现“分散式”“层级化”特征,占据“流量”枢纽地位的广州、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东莞、苏州、重庆、郑州、佛山、西安、杭州等地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将更大,未来针对“流量枢纽”城市的房价规制政策将更能有效促进全国整体创新涌现。  相似文献   

5.
李玲  朱道林  胡克林 《资源科学》2011,33(9):1684-1690
研究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实地楼盘调查和收集得到了北京市城区2001年-2010年的地价和房价数据,采用统计回归及Granger因果分析法,对房价与楼面地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房价的增长拉动了地价的增长,地价又对房价产生推动作用。由于开发周期的影响,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与从取得土地到售房经历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研究地价与房价比例关系应以土地购买价格与销售房价来计算比较科学,地价占房价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地价在房价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说明房价存在某种程度的"虚高"。开发商的高利润率、需求大于供给以及住房市场供给结构的不均衡均是房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领域中房价与地价的空间分布格局应该具有一定的区域空间分布规律,在地理信息支持下对房价与地价进行研究将更加直观和准确。从区位角度来分析区位价值及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得出房价变化的趋势预测,为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期,关于“中国楼市拐点论”甚嚣尘上,其中最关键、最敏感、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房价问题。那么,2009年中国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呢?业内人士从中国宏观经济之走势和区域板块角度出发,对2009年中国房价作了八大预言?  相似文献   

8.
自2010限购政策实施以来,房价的波动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让房地产回归"住人"的商品属性,通过构建涉及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及购房者三方的斯塔克伯格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决策选择,分析限购政策实施后,房价降幅、住房需求量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商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选择限购政策,房地产商会选择降价策略,并使降价幅度尽可能小;如果需求量和房价降幅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住房需求量与房地产商的效用呈正相关,与地方政府的效用呈负相关,房价降幅与房地产商的效用呈负相关,与地方政府的效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尝试根据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解释住宅地价和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部分原因。结果表明:(1)住宅地价和房价与各自然地物之间呈现空间非平稳的影响作用关系;(2)湖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平均边际价值分别为0.11元/m2、0.52元/m2,江均为0.15元/m2;在区域分布上,住宅地价和房价高值区受湖和江的影响更显著,面积较大的湖泊(如东湖)因受周边商服繁华程度、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山体或因坡度小、分布零散及周边特殊用地结构如黄鹤楼等保护性建筑限制了区域土地的商业开发,使其对住宅地价和房价影响作用不显著;(3)住宅地价与房价受湖影响的作用变化趋势并未呈现空间一致性,而是切合了区域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价格走势,且变化幅度与价格高低呈正相关;住宅地价和房价受江影响的边际作用力大小差别不大,空间上表现为梯度和圈层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使用锡林浩特1961年~2017年太阳总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因子和太阳能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7年地面接收的太阳总辐射量呈上升趋势且在2002年之前存在12年周期性;气温、地温、云量、能见度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气温和地温对太阳总辐射变化响应敏感;总云量、低云量、降水和相对湿度与太阳总辐射呈负相关;能见度与太阳总辐射呈正相关;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气候暖干化有利于到达地面太阳能资源的增加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符淼 《预测》2007,26(4):15-21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居住水平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发现利率、收入房价比与居住水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说明利率的提高长期会降低居住水平,限价、限开发房屋种类的政策是短期行为,提供低息房贷和发展中低档商品房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的方法才是长效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提高人均收入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对提高居住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东西部房地产市场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对利率较敏感,中西部对收入和物价的变化较敏感,针对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南晓莉  李睿 《科技与管理》2012,14(4):88-92,99
依据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水平,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房地产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力度与时滞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利率的影响效果明显,同时与房价呈负相关,货币增长量和房价呈正相关,时滞上货币增长量作用小于利率,但其效果不明显。货币增长量对低房价地区影响效果明显,而对中等房价地区影响较弱,而利率对低水平地区调控效果弱,甚至出现反转现象。因此,针对货币政策调控房价具有"一刀切"的特点,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手段,才能对房价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普通住宅房价与地价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会广  刘忠原 《资源科学》2011,33(5):856-862
准确把握房价与地价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本文在归纳概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房价与地价的市场属性、预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土地市场与住房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假说,构建了一个解释房价与地价关系的机理模型,即开发商根据住房销售市场状况及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价值的预期,调整其在土地出让市场上的竞价行为;当期土地市场上的变化又会引起该地块开发后房地产价格及该地块所在区域内房价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和部分城市2002年-2009年普通住宅销售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房价与地价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全国层面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与地价有双向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因,而不是相反。总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地价作为房价成本构成之一,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而以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决定着地价受预期房价的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论得到部分大中城市数据检验结果的支持,这说明本文所揭示的房价与地价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管理》2018,(5):33-45
针对我国现阶段能耗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构建基于KAYA等式和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不同政策变量调整对能源经济结构变化的敏感程度及各变量对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工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及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变量呈现高敏感度,边际减排成本呈递增趋势;外贸程度的下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且由于对能源及环境数据的低敏感性,其边际减排成本呈递减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对能源及环境改善最为显著,且不同能源技术对同一政策变量的敏感程度不同。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多种优化组合策略及政策含义,提出政策制定应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地区应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优先发展经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讨论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局部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房价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显示:房价依赖于财政分权度、政府竞争、建筑投资成本、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然后,利用我国1999—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房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认为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应适当降低目前财政分权的强度,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激励,推进以房产税为核心的财产税改革,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正1思路综述本文主要用于提供的房源信息预测当前房价以及利用动态分析发预测房价在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在进行研究前,我们前往大连市各楼盘附近等其他区域进行问卷方法,发放的800份问卷共回收784份有效问卷。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房价与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与交通因素的联系,求出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归一化理论即可求出相应的权重比例。在房价预测方面,本文采取了两套模型。其一是本文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价持续上涨,且上涨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房价收入比不断攀升,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房价收入比是否过高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展开了激烈"论战",但由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不同,很难达成共识,我们有必要梳理国内房价收入比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发展改进,完善房价收入比的科学体系。本文首先从"论战"入手,回顾房价收入比的研究现状,并从存量金融资产、首付款、购房税费、住房按揭贷款、房价上涨率和收入增长率等角度对房价收入比进行发展改进,最后利用构建的理论框架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经验分析,得出当前上海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的结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开始,房价保持较长时间持续攀升,房价过高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从市场价格内在发展趋势和外部因素影响两方面建立房价构成模型,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影响房屋销售价格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MATLAB多元回归的方法可以准确的预测房价走势。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模拟政策调控验证了房价受政策调控有明显变化,政策制定者应当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有抑制和兴奋两种效应,故可出现痛党消失,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浅睡眠状态,对环境变化敏感,有时唤之能醒并能回答问题,呈意识、感觉分离状态。在高原上氯胺酮广泛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因此术中观察尤其重要,为防止术中麻醉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护士应从各方面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术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房价与地价相互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整体快速上涨和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房价和地价相互关系的争论十分激烈,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判别各方观点正确与否的关键。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测定二者的相互关系,但由于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研究难以进一步刻画两者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及政策变化对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本文在基于向量自回归类模型的方差分解这一分析框架下将前人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论统一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内,并完整而细腻地描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计量分析刻画出政策变动导致的二者之间反应模式的变化,为正确认识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