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题目:物体AB被置于一薄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之间,并垂直于透镜的主轴.透镜的大小、焦点的位置、物体AB的长度和位置都如图一所示.1.在下图上用作图法(以透镜中通过光心的一条虚线代表薄透镜)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和像.2.要想看到物体AB的完整的像,眼睛必须处于某一范围内.试作图确定下图上的这一范围(用斜线标明).这是198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考的一道物理试题.题目中的“2”是视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看这样一个题目.如图二,P为室内一点,A、B为墙上的一个小窗的上、下边,在哪个高度范围内室外的人透过窗户能看到放在P点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1.实验目的:2.教材中的实验,其原理是:用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小车的3.如图所示,在测得小车通过斜面全程11的平均速度后,若要再测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2的平均速度,应该把.移到SI的中点.4.若图中刻度尺的刻度单位为厘米,秒表的秒针走一圈为3O秒,根据囹中所示的测量数据填写下表.5.本实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些容易取得成功(填‘大’域“小”).6.由实验结果可知,。112。。(填“=”或“一”).某一物体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物体在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表示…  相似文献   

3.
题目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水平外力F=1牛顿作用其上,且每隔5秒,F突然沿逆时针方向偏转90°角,20秒后撤除外力,那么最终结果是: (A)物体回到出发点(B)物体的位移是502~(1/2)米(C)物体回到静止状态(D)物体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放置一发光细棒 AB,当细棒 AB 在图中四个不同位置当成象光路如图1(a—d)所示。从图上可看出:当细棒 AB 垂直立在主轴上时,其象 A′B′在透镜另侧2F 处,是一倒  相似文献   

5.
1 光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 ,反射角入射角 .2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 ,一般会发生现象 ,且折射角入射角 .3 湖水深 10米 ,距水面高 80 0米的直升飞机以 10米 /秒的速度水平向东飞行 ,则飞机在水中的像与飞机的距离为米 ,像以米 /秒的速度向运动 .4 焦距为 10厘米的凸透镜 ,要生成倒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要生成正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当物体从 5 0厘米处向 2 0厘米处移时 ,其像从向移 ,像的大小将逐渐 .5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成 3…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小公式解选择题有些题目未知量过多,看似艰难,但只要善于利用公式,则可迎刃而解。【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为3kg的小车A,在小车上又放着质量为2Kg的物体B。现对B物体加一水平推力F,当F逐渐增加到4N时,B恰好在小车  相似文献   

7.
例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设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10厘米B.物体为一点光源时,利用该透镜可得到一束平行光,此时u=10厘米C.该透镜作幻灯机的镜头使用时,u>10厘米  相似文献   

8.
题目:如图1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  相似文献   

9.
题目 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r^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相似文献   

10.
题目 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r^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相似文献   

11.
1993年高考物理试题27题是一道透过凸透镜观看方格的问题,原题如下: 某人透过焦距为1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厘米。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厘米,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厘米处,向他至多能看到同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不少考生对此题束手无策,甚至认为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放在焦点处的物体并不能通过凸透镜成象,物体发出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也有的中学教师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透过凸透镜观看焦点处物体的象的问题已超出了中学物理范围,该题是超纲的。那么,究竟能否观看到方格?问题是否超纲?该题  相似文献   

12.
1.物距变化过过程中凸透镜成象的综合图如图1所示,PQ是凸透镜,O是透镜的光心,MN是透镜的主轴,F_1、F_2是透镜的两个焦点,焦距为f 图1(本文其它图中各字母的意义也是如此).物体AB保持与主轴垂直且B点不离开主轴而由远处移近透镜,虚线AA_0是物体的上端点A的径迹,A_0.是AA_0.与透镜的交点.由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可求得物体AB移到A_2B_2(B_20=f)之前,A点的实象自F_2起沿射线F_2A″移到无限远处;物体AB自A_2B_2处移向透镜附近的过  相似文献   

13.
题目 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依次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AB=BC=L.A球带电量QA=10q,B球带电量QB=q,在小球C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使AB、BC能始终保持L的间距运动,问:(1)QC=?(2)F=?  相似文献   

14.
下图是凸透镜平面镜光具组成像光路图。图中,M是凸透镜、N是垂直主轴置于距焦点F为a的平面镜,AB是位于F与2F间的物体,S_1是无平面镜时物上A点通过透镜成的像;S_2是通过透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欲成的像,A′R′是AR物体通过光具组最后所成的像。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第33题是一道考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光学题。原题如下: 用焦距8厘米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毫米的直尺成象在直径是6.4厘米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应将直尺放在离透镜多远的地方?已知直尺和光屏都垂直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屏的圆心在主光轴上,直尺与主光轴相交。该题所附的参考答案认定光屏直径即为象高,因而由放大率公式和透镜成象公式求得u=10厘米。仔细审查原题的题意可知,“屏的直径即为象高”的结论是武断的和片面的。题目仅要求成象在直径是6.4  相似文献   

16.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或者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为t,则它的平均速度是:注意:上式中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时间内(或那段路程中)的运动情况.所以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中的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如何做好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使用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外面、小车、金属片.装置时要注意使外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小车能在斜坡上自由滑下即可.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计时较准确、易掌握.1‘测,Jop在路程见中的平均速度a)将…  相似文献   

17.
如图1所示,凸透镜L成实象时,如果紧贴透镜处有一半被黑纸遮住,仍能形成物体完整的象。因为物体AB上各点发出的光线均有一半进入凸透镜,只是成象的亮度变暗些。但如图2所示,在凸透镜前相距为d的地方,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一部份,从图2不难看出,物体上A点发出的光,完全不能进入透镜,无法成象。而物体上A_1点发出的成象光束中,有一部份仍能进入透镜,成实象点A_1,故成象范围仅为A_1B_1,越靠近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 (竞赛 )试题的压轴题 ,涉及“动点”的题型屡见不鲜 .这类题目融几何、代数、三角为一体 ,以形论数 ,以数析形 ,数形结合 ,动静结合 ,有力地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兹以河北省中考、竞赛试题为例 ,进行思路剖析如下 ,以供探究 .例 1  ( 2 0 0 2年河北省中考题 )如图 ,在矩形 ABCD中 ,AB =12厘米 ,BC =6厘米 .点 P沿 AB边从点 A开始向点 B以 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点 Q沿 DA边从点 D开始以 1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 P、Q同时出发 ,用 t(积 )表示移动的时间 (…  相似文献   

19.
陈永明 《数学教学》2012,(8):14-15,40
F老师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讲课时条理清晰,口齿清楚,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很高.一次她要上公开课,先拿出一份教案,请备课组的老师提提意见.F老师课的题目是"图形运动产生的分类讨论".她准备讲三道例题:例1如图1,已知在RtΔABC中,∠B=90°,BC=4cm,AB=8cm,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若点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PQ∥BC,且交AC于点Q,以PQ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方形PQMN,  相似文献   

20.
讲到“垂径定理”的应用时,学生即会遇到这样一道题目: ⊙O的半径为5厘米,AB、CD为⊙O的弦,且AB∥CD,AB=6厘米,CD=8厘米,求AB和CD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