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接受屈原的意见,把屈原流放汉北。接着。楚怀王被骗入秦,客死在秦国,顷襄王接位,以子兰为令尹(宰相)。屈原恨子兰怂恿怀王入秦,子兰在顷襄王前大进谗言。屈原尽忠报国,却受到残酷打击,被第二次流放。《涉江》就是在流放江南时写的。那么,诗人主观炽热的爱国感情和客观现实的尖锐矛盾就是《涉江》思想感情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又是逐层展示的: 诗的一开头,“余幼好此奇服  相似文献   

2.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  相似文献   

3.
衡成荣 《辅导员》2010,(11):10-11
你知道吗?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批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屈原,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虽然忠心侍奉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史记》里说,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他受到整怀王的重用,引起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后甚至将屈原逐出都城。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诗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向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小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赛龙舟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扔到江里,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  相似文献   

5.
中华英魂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后遭诬陷而遭到多次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擒楚王、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楚史研究中,楚怀王、顷襄王二世的历史,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楚文化的光辉代表者、我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一生的主要活动都在这个时期。同时,也因为它是楚国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以当时的情况论:楚的版图,南贯长江,北濒黄河;楚人的文化,光耀于春秋、战国之时;楚国的财富、兵力,为诸雄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连年混战。那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联络六国,以合力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战成功了,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然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秦王,秦王忙召相国张仪商量。  相似文献   

8.
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他是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人,大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死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里,与楚王同宗,曾在楚国宫庭供职,他品质高尚,学识渊博,口才又好,青年时期便担任左徒的要职,并得到楚王的信任.他在职期间,任用贤才,彰明法令,对外主张连齐抗秦.当时历史的趋势是国家走向统一,秦、齐、楚都是大国,如果屈原的主张得以贯彻,由楚国来实现统一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屈原的主张不利于贪婪腐败的贵族集团,他们非常嫉恨屈原,有个叫上官大夫的就到楚怀王面前进谗陷害.  相似文献   

9.
每逢阴历五月初,我们就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楚国秭归县。这时的楚国,经过十余君长达二三百年的经营和不断扩张,已成为雄锯中国中南大部的唯一超级大国了。如果楚国能同当时最富裕的齐国联合,共同抗秦,那么秦国的连衡政策就会受到有效的抑制,而这是符合楚国的长远利益的。但遗憾的是,当时在位的楚怀王没有这种见识。这就不但使楚国从强大开始走向衰落,而且也注定了屈原的悲剧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 年),名平,字原,是战国时的楚国人。初辅佐楚怀王,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等职,对内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很受怀王的信任。可是好景不长,他遭到了守旧贵族和投降派人物子兰、靳尚和宠姬郑袖等人的妒忌、排挤和诬陷、毁谤,加上在外交较量中,由于秦使张仪的挑拨,他不断陷于被动,终于被削去职务。到顷襄王时还被放逐, 长期流浪沅湘流域。由于比较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相似文献   

11.
一、诗人屈原与楚国政治战国中期,是各国继续兼并的时期。在这个相互吞并的战争中,担任主角的,是国势最强的秦国、国土最大的楚国、国力最富的齐国。秦国地处关中,占据四塞之固。自商鞅变法后,国势大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关东六国,为了各自生存,倡合纵以拒秦。而支持合纵的最有力支柱,乃是齐楚联盟。作为楚国的大政治家屈原,他是主张齐楚联盟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曾经担任过左徒的大官,替楚怀王起草文告,接待宾客。上官大夫靳尚嫉其能,挑拨离间,使楚王疏远了他。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令张仪假做逃离秦国,到楚国去,  相似文献   

12.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早年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但遭到了上官大夫、新尚,令尹子兰等腐朽贵族集团的忌妬和谗毁,被楚怀王免职和疏远。后来昏庸的顷襄王更把屈原流放到湘江流域。《涉江》,题意是渡长江。屈原晚年离开郢都,渡过长江,流放到溆浦后,写了这篇抒情诗。诗中描述了渡江南下的历程,揭露了楚国小人当权、贤者被逐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悲愤情绪和决不与腐朽的贵族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全诗可分为五段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屈原列传》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屈原早期的经历及后来遭谗被疏、怨作《离骚》的情形;第二部分记载他被怀王疏远,楚国大困的经过;最后一部分写屈原被顷襄王放逐江南后投江自杀的悲剧结局。虽然文章写得婉转曲折,其中还不乏疏略之处,但却自始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和“宋玉为顷襄王文学侍从”等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宋玉的出生年龄为公元前330年(楚威王十年)。宋玉师从屈原,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环境。这段时间应是怀王十四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315—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放逐江汉之前。这时的宋玉已由青年走上成年(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宋玉作为顷襄王的文学侍从这个时期,是顷襄王纵情佚乐,骄奢淫欲的时期,即顷襄王即位后至郢都陷落前(公元前298—公元前277年),也就是顷襄王元年至二十一年,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二者的年龄基本相同,都在三十多岁。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金光灿烂的丰碑。历来对它的研究争论很多,即以它的创作时间而论,就有作于被怀王初疏时,怀王二十五年“黄棘之盟”时,怀王末年,顷襄王初年,顷襄王七年、十一年、二十一年和三十年等不同说法。我以为要弄清《离骚》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研究《离骚》本文,再研究《屈原列传》。通过对《离骚》和《屈原列传》的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离骚》作于怀王入秦(武  相似文献   

16.
不屈的屈原     
深秋时节,鄂渚岸边,湘江奔流,一位诗人,在秋冬的寒风中遥望,在冥冥的森林里叹息。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流放了,想起那没有主见客死秦国的怀王,想起那貌美如花阴毒险恶的郑袖,想起那和郑袖狼狈为奸屡进谗言的靳尚,想起那纵横游说施恩行贿的张仪,想起那软弱无能支持投降的顷襄王……他不禁一声长叹:“哀南夷之莫吾知兮!”的确,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支持他,他只有怀抱着自己的“蕙兰”孤独前行,他就是——屈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每逢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的旧历五月初五来临,中国人,以至世界华人都要隆重地度过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端午节,以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个诗人受到历代人们这样久远而又普遍的崇敬,获得这样永不消歇的纪念,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有的。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身于楚王同姓的贵族,最初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了三闾大夫和左徒(相当于副宰相)的要职。他想通过怀王革新楚国的政治。他出入朝廷,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号令。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即任用有贤德、有才…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虽是两个流派,但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下面试以我国几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例,谈点粗浅的看法。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楚怀王被秦扣留、囚禁,后又死在秦国;顷襄王被内奸包围,听信谗言,一直受秦的欺凌,处于屈辱的地位。屈原对此深为愤慨,屡进忠言,反被诬陷。他在《离骚》中对这种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  相似文献   

19.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20.
以喻言志,以喻传情,是屈原《离骚》用喻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由于他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决定的。一、用比喻美化君王屈原因为爱国而忠君,因为忠君而进谏、劝君。他直面楚怀王的政治迷惘、顷襄王的骄奢淫逸,把进谏、劝君看作忠君的表达,把忠君看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一种途径。所以,他热情地赞美君王,用比喻美化君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