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赤潮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 (有害藻华 )这种海洋灾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赤潮的发生频率、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 ,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 ,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 ,加强与赤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 ,才能认识赤潮的发生机制 ,并结合建立的监测网络 ,进行赤潮灾害预报预警 ,对减少赤潮的危害 ,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杨 《百科知识》2001,(3):25-26
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往往直到以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引起公众的注意。最近两年,各种环境灾害以海陆空并进的方式席卷我国,1998年有洪水,1999年有赤潮,2000年有沙尘暴,2001年会有什么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01年我国沿海很可能遭遇赤潮卷土重来的情况。这是因为1999年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海域水温、水流均严重异常,为赤潮的发生孕育了条件,而2001年是拉尼娜现象结束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赤潮监视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设在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说,他们根据接收到的太空卫星资料,经过对水温、水色等的分析,可以快速得出发生赤潮的海域和面积.这个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水色环境速报组专家们能在赤潮发生后三小时发现灾情.在速报组的电脑上,一幅幅标有日期和海域赤潮发生的卫星图片,红红的赤潮面积和区位一目了然.据悉,今年5月上旬以来,中国东海发生的多次赤潮,都没有能躲过这个速报组的眼睛.这一速报组的监测成果被以最快速度发送到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4.
浙江海区赤潮发生前期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素清  汤燕冰 《科技通报》2005,21(4):386-391
本文利用2002年5~6月的赤潮纪录,及逐日的温度、气压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实测资料。分析了浙江海域赤潮发生前期有关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以及赤潮发生时,不同气象因子分布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浙江海域赤潮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不同海区,利于赤潮发生的气象条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赤潮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海洋旅游、人类健康都有较大威胁。遥感技术具有观测面积大、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好等特点,是监测赤潮的有力手段。本研究使用Java EE(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SuperMap软件开发了一套基于WebGIS的赤潮遥感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MODIS遥感数据的自动下载及参数提取,并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赤潮识别算法,实现赤潮疑似区及其发生类型的识别。通过对近十年(2008-2017年)浙江近海MODIS遥感数据的回溯检验,共识别出413起疑似赤潮发生事件,与《全国灾害性海洋公报》中的相关记录对比识别率达到90%,且发生频次最高区域分布与相关监测部门历年统计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蔚蓝的大海,可有时大海也会变脸——发生赤潮现象。赤潮一词来源于古埃及,一个世纪以前,古埃及人发现红海海水一夜之间变成红色,以为是神在发怒,并将这种现象称为赤潮。 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是由于海水中  相似文献   

7.
赤潮凶猛     
赤潮(Red Tide)也称红潮,通常是指一些海洋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令海水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的海水颜色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依据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可以呈现红、黄、绿和褐等不同的颜色。赤潮也并非全部有害。人们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对人类健康或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有害赤潮。  相似文献   

8.
随着珠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珠江口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急需对珠江口赤潮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研究.本文对珠江河口赤潮状况进行了介绍,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珠江口海域赤潮频发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1996年9月末召开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上,秦皇岛市市长讲了近年来日益严重的赤潮灾害问题,引起到会者的格外关注。从秦皇岛市海滨的赤潮灾害谈起 近年来,该市海域曾发生两次赤潮。一次是1990年6月底至7月初,在海港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专家与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科技人员密切合作,日前发现连续四年在河北秦皇岛沿海一带出现的"微微型藻赤潮"应更贴切地命名为"褐潮",其原因种为抑食金球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介绍,从2009年开始在河北秦皇岛沿岸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8,(1):110-110
赤潮是海洋受到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生态现象,但赤潮的颜色并不都是红色的,要看引起赤潮的是哪种海洋浮游生物。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深红色,由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绿色或褐色.由膝沟藻引起的赤潮海水的颜色则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据统计,能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上百种,其中甲藻类是最常见的.有20多种。  相似文献   

12.
正苏纪兰,男,出生于1935年,湖南攸县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海洋之子"。现为973"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赤潮生消的关键物理过程"及"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两个项目的科学顾问。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曾主持为期七年的"中日黑潮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4):7-7
一些海洋浮游藻类在特定环境下暴发性增殖会形成赤潮,这些赤潮藻会释放毒素,危害其附近的动植物。美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拟菱形藻的赤潮藻所释放的毒素会在深海沉积,其危害超过以前的预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一的赤潮特征提取算法在对赤潮遥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时还存在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赤潮遥感提取算法,首先对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自适应加权平均算法,对遥感图像的叶绿素浓度特征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偏差系数对水体固有光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对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进行提取。实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特征的赤潮遥感提取算法相比较单一的光谱特征提取算法,具有较高的赤潮特征提取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海藻华灾害现状、演变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藻华是近海常见的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不仅包括微藻形成的"赤潮"和"褐潮",也包括大型藻类形成的"绿潮"。在许多海域,有害藻华问题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海水养殖、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我国,有害藻华已成为一类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渤海海域、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和南海近岸海域是3个典型的赤潮高发区,大规模暴发的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威胁到海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近期在南黄海和渤海海域还出现了绿潮和褐潮等灾害性有害藻华现象,受到高度关注。综合分析我国近海的有害藻华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近海藻华原因种呈现出多样化、有害化和小型化的演变趋势,这给藻华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有效防控有害藻华,有必要加强针对有害藻华的基础研究,阐明藻华原因种的多样性状况、藻华发生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藻华的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子、藻华演变可能造成的生态效应等基础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藻华的观测预警和控制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赤潮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最大限度降低赤潮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研究并提出一种融合分层凝聚TS模糊推理集成模型的赤潮预测算法。首先,借鉴分类预测和数值预测在赤潮预测过程中各自优点,提出采用模糊推理算法实现数值预测,采用分层凝聚算法实现分类预测的算法框架;然后,为提高模糊推理算法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经验规则和现实规则的改进TS模糊规则提取算法对模糊推理过程进行设计。通过在烟台四十里湾赤潮监测数据上的仿真对比显示,该算法的预测准确度要优于LMBP算法,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赤潮     
《金秋科苑》2012,(15):80-83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等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18.
GRNN和遗传算法在赤潮预报中的应用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桦  张微 《科技通报》2005,21(4):485-490
本文探讨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赤潮预报模型,根据已有的海洋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赤潮预报进行了实际尝试。并将预测效果与传统的回归分析以及基于Fisher 判别准则的判别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在赤潮预测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雪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4):F0002-F0002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简称HAB,也叫红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东南亚沿岸地区经常出现。近年来,赤潮在我国南海、东海、北海和渤海湾频密发生、令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因蓝藻而形成的有害藻华现象,近年也令中国和其它地区的水库饱受威胁。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藻类,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藻类与其他各类海洋生物共存,构成了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海洋生命世界。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海藻家族中存在的少数赤潮藻会爆发性地增殖,由此造成海水的pH值升高,黏稠度增大,非赤潮藻的浮游生物衰减,赤潮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