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校校通”工程。此后,全国各地“校校通”的建设便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发展着。2000年,全国仅有300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2001年底,有1500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建立校园网和局域网的已达26000多所。此外,各地城域教育网也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至今方兴未艾。当硬件建设完成了,网络平台搭建好了,资源问题便凸显出来,教学资源的匮乏逐渐成为“校校通”工程的“瓶颈”。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越来越多投入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校校通”永远只能停留在物理层面的“通”。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校校通”的核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企业的关注。“资源”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轻描淡写,但资源建设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究竟该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共享资源?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有没有可供推广的建设模式?本期专题中的《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调研报告》揭示了一个地方的学校资源建设与使用现状,此外,我们介绍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情况,还选取了几个在资源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典型地区,对他们的建设经验与模式进行了介绍。同时,教育企业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提供商,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付出了很大努力,本专题也给予了关注。本期专题将视角对准资源库的使用者——学校和教师、资源库的制造者——教育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试图揭示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途径。我们相信,这些努力汇集在一起,就会对“瓶颈”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始于2000年的“学校上网年”,2001年和2002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校校通”工程建设之初,泉州市教育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重点,软硬并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利用K12城域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全市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全市教学资源的共享。其独特的资源建设途径,因为极其推广价值,而被业内示之为“泉州模式”,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实现了“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建队伍”,即培训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新型教师。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  相似文献   

5.
青浦地处上海远郊,部分地区与江浙毗邻,大部分中小学位于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缺乏优质师资。因此依托“校校通”,加强建网、建库和建队伍的重视并付之于具体的实施操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继2002年“校校通”之后,2003年青浦区采用那所学校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高,就给它重点进行硬件武装的策略,准备在三网合一上进行重点投入,为创造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提供更为便捷的硬件环境。成熟一家,武装一家,充分调动学校积极性,真正使校园网发挥最佳作用。并给全区的所有中小学校长配置笔记本电脑,发挥管理通的作用。教育局还将和电信局联系,把本土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考试动态和招生信息在网上共享,真正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让家校沟通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6.
在短短几年里,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各区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配置的均衡化和师资的全面培训工作,“校校通”“建网、建库、建队伍”“四通”等迅速从“现代化新名词”变成了“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当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成功跨越了“应用”的门槛后,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又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概述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8.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整合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9.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人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10.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6,(12B):8-11
在短短几年里,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各区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配置的均衡化和师资的全面培训工作,“校校通”。建网、建库、建队伍”“四通”等迅速从“现代化新名词”变成了“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当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成功跨越了“应用”的门槛后,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又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11.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人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作为主导性的知识传输方式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而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平台在各个领域的成熟构建,教育行业也毫不例外地被笼罩于这庞大的信息化网络之中。网络信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和渗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校校通”和“班班通”在各中小学以及高校、普教的积极开展。如果说校校通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坚实良好的平台,那么,班班通则是将信息化教学落实到实施日程上来,它具有更具体、更实际的应用意义。它真正将教学资源直接有效地传输给受教育终端——学生,建立起一个互动沟通链条,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如果将整个教育信息化比做金字塔,那么班班通是建立在校校通基础之上的更高一层。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口号和指标不再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根本,时间与应用才是实现真正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网、建库、建队伍”通俗地概括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三个重头戏。其中“建库”指的就是建设内容丰富、实用又好用的资源库,满足课程改革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对优秀教学资源的需求就愈发显得迫切。如何使各路资源可以在一个开放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2006,(10):37-37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了新跨越。教育信息化工作从无到有,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建网就是建学校”理念的指导下,集中力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立了覆盖8区11县(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开放式的教育信息网络,全市实现了“校校通”,有250余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长治县教育局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建立“长治县教育信息网”,进一步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实现县教育局和学校两级教育平台联动覆盖,以“三通两平台”形成全县教育资源与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管理公开,并服务全社会的大教育信息网。  相似文献   

16.
上海     
上海信息化教育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工程是在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将“校校通”工程向学校网络建设和虚用深化,并向幼儿园拓展;建立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加快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上海市中小学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教育教学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教育部从2000年起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校园网建设的热潮。几年过去了,调查显示有部分先期已建校园网的学校收效显著,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网利用率不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学校正在酝酿建设校园网,如何建好、用好校园网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正确把握建网时机,先培训后建网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时明确指出:“校校通”并不等于“校校网”,各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规模、应用水平来确定是否建网和在什么时机建网。建网决不是为了赶…  相似文献   

18.
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推动“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的资源分享和创新。这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也明确了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际化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基,是学校的品牌、亮点和标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校校通”工程实施几年来的实践与困惑出发,结合自身在推进本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就是要以系统化的资源观,构建优化学校的信息资源环境,要以课题形式研究如何应用信息资源环境。课题研究要求真务实,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自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掀起了一场网络建设的热潮。校园网络在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缺乏教学信息资源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网络建设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障碍。如何做好校园网的资源库建设、切实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成为当前各级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课题。笔者根据学校资源库建设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项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