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 《中国档案》2006,(10):29-29
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晖 《军事记者》2009,(2):68-68
新闻,这个字眼,我对它倾入了太多的感情。 1999年底,踏着初冬的白雪,我入伍来到东北。新兵连的时候,指导员找到我们几个高中毕业的新战士,要求我们给旅里写广播稿。晚上正逢全连组织看电影,那几个战友都去了,就我留在连队写稿。指导员找到我说:“小黄,你怎么不去看电影啊?”我说:“我想到了一个好稿子,还没有写完呢!”指导员说:“你到连部来当文书吧。”  相似文献   

3.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8,(12):40-42
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红军遭受重大伤亡,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被迫不断向敌人围攻和防守比较薄弱的粤北方向收缩。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丧失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粤北。  相似文献   

4.
前日几个老记聊天,老资格的李总说了个笑话:某晚报一位年轻女记者被指派到附近农村采访一条新闻,磨磨蹭蹭还没动身。领导就问:“为什么还没去?”她若无其事地回答:“等办公室派车,说要明天才有!”领导有点不高兴了:“人家在等呢,就这么三四公里路,没有车那你的脚呢,干嘛去了?”女记者有点脸红:“是啊,我的脚干嘛去了呢?” 这是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 “我的脚干嘛去了?”人人皆有一双脚,就好端端地长在自己身上,人就靠它撑着站起来和走路,干嘛去了呢,不可思议吗?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6.
1935年8月,具体日期记不太清楚了,刘英、粟裕同志带部队准备打松阳县,经过我们黄庄村。(整理者注:1935年7月下旬,挺进师在浙江的第一块游击根据地——浙西南根据地,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五个县之间建立起来。同年8月1日,挺进师在遂昌王村口的天妃宫内举行“八·一”示威的誓师大会,四个纵队分头采取军事行动,借以显示红军的威力,并通过袭击收缴敌人武器,达到扩军的目的。)那时候国民党在外面宣扬这些红军是土匪,我们村有一些人不了解红军,对红军都有害怕的心理,跑到山里面躲起来了。可是我早就听说红军比白军好,于是我和五、六个…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是这样:我愿意的、应当的却不能够,能够的我又不愿意。我们怎么可以老去考虑“应当怎么样”呢? 现在有好多书我看不懂,(冯亦代插话:你不必示谦,看不懂的不是你一个人),我读德国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比如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没有那么费劲。我也曾对一些书进行语法分析,分析后才发现,原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9.
有位编辑同仁问我:要是叫你去打仗,你是希望做个快枪手好呢,还是做个准枪手?我问:何谓快枪手?何谓准枪手?他便解释说,就像打敌人,快枪手是指不经瞄准,“啪”就打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反正敌人是被打着了;而准枪手呢,则指经瞄准,“啪”一枪打中要害,敌人便被打死了。我略一迟疑,说:当然要做快枪手啦,一枪一个多痛快。“那么,比如我们写新闻作品又如何?”我说:同理。话虽这样说,但过后仔细一考虑,这样回答未免有失偏颇。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文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首先,我们要说说“认真”二字。在这日益繁忙的社会里,认真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谁愿意“认真”呢?学  相似文献   

11.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现在的蔬菜越来越水灵漂亮,可是味道却越来越淡。我怀念小时候吃的咬一口就清香四溢的黄瓜,沙瓤的西红柿,越嚼越甜的大白菜。可是那时却很难买到菜,为买一点菜有时我们会跑十几里路。到底是有东西吃却不好吃好呢,还是东西虽好吃却买不到好呢?真让人难回答。可是无论如何,我可不想吃那么多氯霉素啊。”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新闻导刊》2007,(2):24-25
跑时政新闻,经常要去跑些会议。如何让会议新闻出彩呢?如何避免同质化呢?总结下来,我认为会议新闻更考记者的耐心,要抓出好的  相似文献   

14.
版面要活,要人耐看,就要有好的点子。为此,报社领导和编辑们动了不少脑筋,开办了一批与群众、与实际贴得较紧,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栏目。 3月初,北京日报二版拟开“快腿跑新闻”的现场新闻栏目。领导上看我能跑路,肯吃苦,且年轻,就将任务交给了我,栏目的名称也就定为“徐快腿跑新闻”。我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幸运地得到了一次这么好的锻炼机会,当记者,谁不愿意有个显身手的舞台呀!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前辈的老去,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作好准备、是否担负得起,中青年们总是要被推到历史的前台,历史的重任总是要“历史地”落在中青年们的身上。这是十分自然的。现在,我们就是中国出版界中的这样一个群体,一个正被往前台推的群体。我们不能被动,不能等聚光灯打到身  相似文献   

16.
新兵三愿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读了你刊上期《回顾与展望》中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撰写的文章,真有点坐不住。当年,前辈新闻工作者拍摄第一面五星红旗,采访准备接受毛主席检阅的人民解放军特种兵某部……。那时,我们才呱呱堕地啊!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新长征。新长征的洪流滚滚,作为新闻新兵,该怎样为之倾心歌唱?在百米赛中,有人跑十秒,有人跑十二、三秒,而我们却是二十秒、三十秒。为人民服务,还需要有服务的本领!我们在“四人帮”横行期间上过几年大学,学的是“斗走资派”专业,写的是“评法批儒”文章……,历历往事,不堪回首。展望将来,我们憧憬万  相似文献   

17.
“我是山里伢”1911年11月14日,在武陵山中、澧水源头的桑植县樵子湾的一个小山村里,诞生了一个男伢子,他就是廖汉生。他的本名叫廖百俊,学名叫廖杰,名字中寄托了家族的希望,只是参加红军后,贺龙仍旧喊他的小名,于是“汉生”就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响亮的名字。廖汉生10岁丧父,但他却是桑植县立高等小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在省城长沙深造数年后,便回乡开办新学。贺龙是廖汉生童年时崇拜的英雄,并一直在贺龙的呵护下就学成长,这为他以后参加贺龙的红军部队打下了基础。在贺龙极其艰难困苦的时期,家庭中有人指责贺龙:“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现在你当共产党、红脑壳,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图的是什么?”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找  相似文献   

18.
经常留意媒体,其中关于一些“狂人”的狂言,我有很多的记忆。曾记否?望城县县委书记王武亮在长沙殴打警察并高叫“:我是县委书记一把手!你算什么东西?”曾记否?南京某局局长异地泡小姐被警察查获,竟放言“:我们泡小姐关你啥事?”曾记否?阜阳某建筑集团的一个老板在派出所对警察狂喊“:谁敢关我,一个电话,明天就叫你下岗!”在我的概念里,作为国家机器的具体化,警察应该是很有些威严的,可这些人为什么就敢口出狂言,甚至还敢出手殴打警察呢?这些人的底气是哪里来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里面的奥妙。敢在警察面前发狠的这些人,一是有权…  相似文献   

19.
刘百荣同志: 你的心境和处境我很理解,根据我的体会谈谈一孔之见。我到镇里不久,有几位村干部和镇领导分别给我捎信,某村一个教师工作很出色,想通过报纸宣传一下,并且说定啥时间去,他们好准备。我当然欣然应许,但后来一考虑:既然工作做得不错,为什么还要准备呢?后来我了解到那位教师工作平平,只不过想借助新闻宣传捞个“省级劳模”,好评职进级而已,于是我就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下了个决心:采访,要到边远的山区去。几年来,先后到陕西的商洛山,河北、山西的太行山,北京郊区的燕山,黑龙江的小兴安岭,云南的滇西山区和新疆天山南北等边远地区采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添补空白点“你到烟台吗?”不。“到青岛吗?”不。“你到哪?”“我想到聊城去!”看样子,接待我的人有点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