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是开发较晚的省份 ,对于易学的研究 ,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研究学者 ,如王阳明、孙应鳌、李渭等。到了清代 ,贵州的易学研究达到繁荣 ,当时全省所辖的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研究功底的易学人才。仅民国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艺文志》载 ,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专著就有 43部 ,成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2.
孙应鳌是我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贵州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继承王阳明心学思想,经过数年笃学精思,穷探赔》理,撰成《淮海易谈》四卷,近十万言人淮海易谈》是孙应鳌系统地专门研究闻发调易》的哲学专著,集中代表了孙应鳌的易学观,是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著作。笔者曾在《贵州文史丛刊则9对年第5期上撰文,对孙应鳌的易学本体论进行过探讨,今再就其易学本体论的特点作一分析,以期推进贵州学术界对孙应鳌易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孙应鳌易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其本体论属义理易学中的。已学派。义理…  相似文献   

3.
李渭不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明代著名的易学家。由于李渭著作《易问》失传,因而学界难以对李渭的易学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易学专业角度,从李渭的理学思想和诗文、碑记、庙记、府学记、迁学记等相关文献,尝试对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李渭的"理学"并非完全继承王阳明的"心学",而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心学",准确地讲应该是"行学";李渭之理学实际上是理学与易学相融合的"理易学",李渭不仅是一位大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大易学家;李渭的易学思想与易经"乾、坤、履、无妄、节"5卦密切相关,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行践履、不生妄念、节制廉洁等。挖掘、传承、弘扬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达乃儒医明是医”这是数十年前,一位患者赠给北京名医关、幼波的金匾上的字。这八个字的组合颇具匠心,横竖、颠倒皆可读,八个字竟有四种读法:儒达乃儒,医明是医;儒乃达儒,医是明医;儒医乃是达明儒医;儒医达明乃是儒医。回环成诵,饶有情趣。这种使词序回返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也称“回环”。“回文体”可以用在诗词、联语中,相应称回  相似文献   

5.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都以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人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细品两文,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歙县江村江氏商人是徽商的典型代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江村商人崛起于商界。虽然明末战乱使江村商人遭受重创,但是清初的一系列政策使江村商人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迅速发展,并于乾隆时期达到极盛。了解江村商人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明清时期的徽商乃至明清徽州社会。  相似文献   

8.
邢慈静所生活的明代末期,上自皇室下至平民宗教信仰极盛,她自幼便濡染了浓厚的佛道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她大半生从精神上摆脱厄运的“法宝”。她晚年自刻的《芝兰室非非草》木板诗集,字里行间都散射着佛光道影,反映了其自出嫁至终老的佛道思想轨迹,让人看到了一个实践了佛家“出世”即“入世’的精深教义的女信徒。  相似文献   

9.
李永平 《家教指南》2001,(3):182-184
庄浪石窟为陇东庄浪县境内16处石窟的总称,是陇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一处石窟群。初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 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 寺和佛沟寺,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陈家洞、石窑河滩、红崖湾等多处石窟群 。计有窟龛99个,石造像25尊,泥塑128尊,壁画60多平方米。庄浪石窟自北魏初步形成以后,于北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明代臻至极盛,以明代艺 术之精美而在全国石窟中独树一帜,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这些石窟比较分散,大 …  相似文献   

10.
论郑玄易学     
郑玄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推出爻辰说、五行说及九宫数说、爻体说等,使汉代象数易学发展到了又一高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爻辰说,更成为他“多参天象”而与其后”全释人事”的王弼易学不同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他继承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倾收于对经文进行义理性的诠释,倾心于揭示和把握由各种卦铩 象体现出来的天地变化之道,从而使象数易学烦琐,虚妄的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绝境。郑玄在易学由象数易学向玄学派易学转型过程中起着 激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十年来,笔者开始进入文艺学(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领域,也连续多年给本科生讲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因此在易学与美学的关系上有所思考和体会。令人困惑的是,如何把易学和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原本属于不同的学科在比较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设想,如果我们既能用美学的思维来阐释易学,又能用易学的思想来阐释美学,或许能对两个学科都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当然,要正确理解易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要的不是论述彼此历史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苏州盛氏是享誉一方的儒医世家,在业医和业儒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医家辈出、儒为根本,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苏州盛氏家族进行初步研究,可以看出盛氏家族在子孙教育和择业时秉承因材施教基础上业儒优先的原则,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使明代苏州盛氏家族医、儒相兼并传,成为儒医世家。  相似文献   

13.
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又理解易的易学思想,并确立了宋易之义理学派,大大促进了宋代易学和中国易学的发展。程颐易学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蔡清乃明代著名学者、经学家、易学家,被明清两代学者公推为明代朱子学者第一人。蔡清认为,《易》是以道义配祸福的经书,不同于术数之书,这是对朱熹以《易》为卜筮之书观点的进一步阐发与深化,实属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15.
魏晋咏物诗的发展虽没有达到极盛,不能代表六朝咏物诗的最高水平,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南朝咏物诗有着先导作用,为南朝咏物诗高潮的到来作了很好的铺垫。魏晋咏物诗在咏物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意义,是六朝咏物诗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通过考察张载易学的结构与特征集中论举以下两点。第一,认为要对张载易学进行认真的考查首先有必要理解张载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据此表明了张载易学基本继承了王弼的义理易学和孔颖达的疏的立场,并进一步明确了在部分理解汉易及程颐理论的当时来说,张载易学是最出众的易学理论之一的观点。第二,为阐明张载易学具有的气学结构与特征,集中突出了太虚即气论,神化论,一物两体论三点。总之,张载的气论易学是汉、唐以来的传统气学,他批判地综合了阐明周易立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的易学思想在其整体思想结构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其易学思想的梳理和把握,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思想的特征、指向及其价值。顾氏易学具有返本开新的特点和较为清晰的脉络。通过考证易学文本,澄清易学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并对于易学义理的阐发进行分析,最终落实于行己有耻之为人与好古多闻之为学的实践体认之中。顾炎武的易学思想坚守儒学传统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术与现实,从考证易学文本,至阐释易学义理,主张回归易学最初的文本和思想大义,都是以回归现实关怀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东南四大雄郡之一,明代松江的科举臻于极盛,先后涌现了钱福、唐文献和张以诚等三位状元.明代松江三状元才赋秉性虽各有千秋,但亦有不少共同点:在家庭出身方面,皆起于寒微;在科第之路上,皆历尽曲折艰辛;虽中道早逝,但才情品性皆为世之楷模.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通过考察张载易学的结构与特征集中论举以下两点。第一,认为要对张栽易学进行认真的考查首先有必要理解张载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据此表明了张载易学基本继承了王弼的义理易学和孔颖达的疏的立场。并进一步明确了在部分理解汉易及程颐理论的当时来说,张栽易学是最出众的易学理论之一的观点。第二。为阐明张载易学具有的气学结构与特征,集中突出了太虚即气论,神化论,一物两体论三点。总之,张载的气论易学是汉、唐以来的传统气学,他批判地综合了阐明周易立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明清实学是从宋明理学到近代新学(西学)之间的重要环节.明代实学则是明清实学的重要阶段。作为明代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启蒙实学,最突出地体现出明代实学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研究明代启蒙实学的美学思想,可以很好地了解、掌握明代实学美学思想的独特品格。明代启蒙实学美学较之宋明理学美学.在审美理想追求、审美价值取向、审美人格塑造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