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历史人物及其他们的公关思想,比如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曾国藩的"驭夷"思想、康有为的变革思想以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通过几个代表人物的观点,窥视近代中国的公关思想.  相似文献   

2.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创了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3.
湘西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源是湘西南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魏源(1794~1857)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宝贵思想。正因为如此,自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国人一直相当重视魏源研究。可以说,魏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从文化的视角,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进行思考,以揭示魏源思想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澍和魏源同为古梅山人,均是清代叱咤风云的人物,道光年间联手为东南三政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幕主和幕僚的特殊关系共事十数载,两人有着甚多相同处:清代实学通经致用为其思想和行动的基石和指南,他们爱国恤民、重践履、不拘一格擢育人才,在经济思想上崭露近代意识,体现了非凡的识见和胆略.陶澍对魏源影响巨大,魏源的"师夷"主张是二人经世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思想,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孙中三的"开放主义",历经坎坷,与时俱进,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思想是魏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元。魏源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极不和谐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远超前人和时人的变革主张,引领了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全新风尚。无论是其除弊安民的变革主张,还是其"师夷长技"的近代意识,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重建康乾盛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近代初期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设想 ,可分四个方面内容 :1.在虎门外建西式造船厂、火器局 ,仿造洋式舰炮 ;2 .组建用洋式舰炮装备的新式水师 ;3.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 ;4.鼓励沿海商民设厂造船械及其它民用工业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暗合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题——反抗外来侵略(“制夷”)、实现现代化 (“师夷长技”) ,因而也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救国方案、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本文肯定了魏源可贵的探索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设想因时代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但凡社会危机,士大夫总能通过儒学内部的调整变化找到救时的良策.清初,儒学呈现出汉学、理学、今文经学并立的局面.但鸦片战争的爆发强有力地冲击了儒学自身的稳定性,士人们一反"反求诸己"的模式,开始向外诉求,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成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滥觞.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魏源的反侵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地主阶级爱国思想家。曾亲历鸦片战争的魏源在战后研究总结了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出了独特的反侵略思想,那就是加强战备、整军经武和防英夷之术,对中国传统的反侵略思想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刘艳 《华章》2010,(25)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重要作用,也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示,再次分析其思想精髓,特点,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将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哲学研究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思想姚建伟 (1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风格刍议毛传喜 (1 .4)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赵 虎 (1 .7)………………从“文化中国”向“主权中国”视角转换的理性端点———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近代意蕴胡 建 (1 .1 4 )………………………………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陈国锋 (3 .1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蒋跃波 (3 .5)……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层面创新麻伟炉 (3 .8)…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刘 京 (3 .1 1 )…  相似文献   

15.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传统文化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到达颠峰.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使得"夷夏之辩"、"华夏中心论"的观念深入人心.明清时期,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的汉学和宋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渐入困境,封闭保守、盲目自大、愚昧无知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社会.尽管陶澍、魏源、龚自珍等人于嘉道年间大声疾呼,倡言改革,使传统的经世致用观念复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依然不能改变传统文化落伍的历史命运.鸦片战后,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向着近代资本主义方向行进.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魏源以其敏锐的目光、开阔的视野和大无畏的精神,不断突破陈规,阔步前行,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克利 《教育评论》2014,(1):141-143
魏源"师夷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萌芽时期,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初创时期。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变革传统教育的历史任务,其内涵也完成了超越国家概念、政党主义和教会派别的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教育救国论"的某些合理内核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排斥又相互交织。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守旧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在文化选择上展现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强烈的家国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鉴于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也各有特点。太平天国领袖借基督教文化反抗封建儒家文化,丰富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库;洋务派则以中国古代的“变通”思想以及魏源等人的“师夷制夷”思想为旗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西学东渐,而且在实践上引进“西学”、“西艺”,首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