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后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域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然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湘西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源是湘西南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魏源(1794~1857)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宝贵思想。正因为如此,自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国人一直相当重视魏源研究。可以说,魏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叶朝鲜亦与中国一样是因西洋的侵略而困难.特别是中国,通过鸦片战争切身体验到痛之入骨的教训.总结鸦片战争所得到的教训写成的书就是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的<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维新运动有很大的影响①;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仍坚定维持锁国政策的朝鲜开化思想和开国论的形成.在因惧怕外来侵略而惶惶不安的时候,不像中国一样有直接性经历的朝鲜,<海国图志>便成为对抗外来侵略的最好教科书及指点书.纪录了对外来侵略应以夷攻夷,师夷制夷,以夷款夷等的对策方案的<海国图志>,被评价为论理的解释十九世纪中国与朝鲜的"御洋论"最典型的原典.  相似文献   

4.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主要集中于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军事科技,但并不限于"战船"、"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还包括先进工业科技的引入,近代工业的建设,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师夷"要求对传统教育内容、科举词章取士制度加以变通,并进而延伸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后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域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然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6.
“以夷款夷”是《海国图志》写作目的之一,也是魏源“夷务”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史学界却鲜有注目。“以夷款夷”作为魏源重要军事外交主张,是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救亡图存的经世致用思想之高度升华。它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桂芬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的思想沿着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路线发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艳 《华章》2010,(25)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重要作用,也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示,再次分析其思想精髓,特点,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将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隆回网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材料《魏源澳门花园听琴》认为魏源笔下的"洋琴"很可能为"竖琴"。文章认为这是一种误读。根据相关材料论证,1848年魏源访问澳门,写作了《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诗中所描述的"洋琴("即魏源所看到的"洋琴)"应该是古钢琴之一的"古翼琴"。  相似文献   

11.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11-13,32
赵宋时代,天台宗典籍由于唐会昌法难所失而由高丽、日本复得,研习智额、湛然典籍之风兴起,天台内部因而产生不同见解。山家派采用知识论的诠释学方法,企图穿越历史时空,返回智颉、湛然原意;山外派则采用生存本体论诠释方法,把智频、湛然理论融于时代潮流。山家派知礼指责山外派的诠释是主张“一念灵知”、“直显心性”,是受了禅宗的“顿悟”说和“真心”观的影响,并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点了禅宗《永嘉集》和圭峰禅师的名。这样,知礼批判的矛头越过了山外派而指向了禅宗,从而引发了一场知礼与子凝禅师的论争。  相似文献   

12.
江宁邓邦述的群碧楼是清末明初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收藏多为宋元旧椠及稿抄校本。《书衣杂识》是邓邦述倚据其藏书所作的善本题跋集,涉及版本、校雠、经藏、史论、掌故等诸多方面,对于后人认识邓氏藏书价值及其本人学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渭不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明代著名的易学家。由于李渭著作《易问》失传,因而学界难以对李渭的易学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易学专业角度,从李渭的理学思想和诗文、碑记、庙记、府学记、迁学记等相关文献,尝试对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李渭的"理学"并非完全继承王阳明的"心学",而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心学",准确地讲应该是"行学";李渭之理学实际上是理学与易学相融合的"理易学",李渭不仅是一位大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大易学家;李渭的易学思想与易经"乾、坤、履、无妄、节"5卦密切相关,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行践履、不生妄念、节制廉洁等。挖掘、传承、弘扬李渭的理学与易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宓妃这一形象源于神话,而文人对她的解读和看法各有不同,屈原和曹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屈原的《离骚》中,宓妃是一个骄傲无理、轻浮淫游、变化无常的否定形象;在曹植的《洛神赋》当中,她却是一个缠绵痴情、凄美生怜的肯定形象。追溯形成此差异的原因,便是心境与际遇使然。“否定”出自于屈原的彻底绝望,“肯定”来源于曹植的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上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申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也”,侍,读为待,言以待起用.“首福又皇”,首当训为守,言守福而得休美.“龙不侍光而僮”,光读为广,大义,言龙不待大而动.“让善之胃也”,让善即让禅,为同义重复词语,礼让之义;“善而治”,当读为禅而治,即禅让而治,表现了先秦儒家禅让治理天下的思想.“□□人与蠪相以”,阙文可补“大”,疑为“□[大]人与蠪相以”,蠪即龙,以读为似.  相似文献   

18.
屈原放于江南之燮,忧思罔极,“凤凰在簸兮,鸡鹜群舞”,冤屈自抑“因归鸟而致辞”,诗容、情感浑然一体,更引“鸟萃兮苹中”表达悲愤郁结之情志。汉以后,文人钟情于“善鸟”“恶禽”以比忠谗的寄托,贾谊《鸟赋》忌寓群小蔽贤的丑恚。此后历代文人情深于屈骚,梁沈约《天渊水鸟赋》,晋傅咸《仪凤赋》、顾凯之《凤赋》、弥衡《鹦鹉赋》、曹植《自鹤赋》,唐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王勃《寒梧栖凤赋》、皇甫涅《鹤处鸡群赋》,宋秦观《叹二鹤赋》。明王世贞《二鹤赋》、杨慎《凤赋》莫不延续禽鸟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演义小说这一文体源自史传。历史叙事的三大要素事、文、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事、文、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史上首部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事”进行推演,通过《资治通鉴纲目》远绍《春秋》之“义”,而发之于通俗生动之“文”。事、文、义三者的融合促进了“演义”的正式生成,并规定了“演义”的体式特征;三者的游离和矛盾促进了演义与历史的分化,进一步使充斥于古代小说中的道德劝戒逐渐虚化为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