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哈姆雷特的死因中探寻少年维特的死因,少年维特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无法排遣自己因理想与现实的大相径庭而产生的极端抑郁愤懑情绪以及自恋自慰自欺情结,与哈姆雷特精神分裂下的犹豫、愤怒、绝望,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产生犹豫、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他的内心予盾。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这一矛盾的真实内容以对素有“千人千面”之说的哈姆雷特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的延宕”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难解之谜.在400多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从不同视角对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等分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心理原因.本文将从拉康的主体理论之欲望是他者欲望来进行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相似文献   

4.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行动的“延宕”之谜,许多论者往往从理解他“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入手,认为“重整乾坤”任务之艰巨是他犹豫延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同意哈姆雷特是犹豫王子的说法(见《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拙文),本文试图重新探讨一下哈姆雷特行动的实质和他的悲剧意义,以期得出一个较为中肯的结论。关于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持肯定意见的论者一般是从简单的同义反复的字面理解,认为他是要改造现实。对我国莎学界影响较大的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说:“他(哈姆雷特)认为自己的任务不仅是给父亲报仇,而且要消灭笼罩着生活的罪恶,恢复正义,设法使丹麦不再成为一座监狱。”(《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册第510页)我国论者也认为:“他的维护理想,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使他决定担负起  相似文献   

6.
写这篇散记的时候,裁曾顾虑地犹豫因为她是名人,更是名女人,要不要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但很快我便下决心把顾虑从窗口扔了出去,直看到它烟消云散。因为我要写的不是别人,她是我家乡的林白,一个我可以亲热地称她为大姐的人。  相似文献   

7.
袁贵勇 《儿童音乐》2013,(12):83-83
我想为幼稚腾出地方,让理想自由飞翔;我想为天真绘上阳光,让童年快乐歌唱。噢……噢……我的事情我做主,想定的事就赶快办,别让迟疑坏了主张。 我想为美好架上桥梁,让爱心传递欢畅;我想为梦想插上翅膀;让未来走近身旁。噢……噢……我的事情我做主,想做的事就放手干,别让犹豫拖延时光。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其性格的复杂性世所公认。本文认为,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源于其矛盾性。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勇敢与怯懦、冷酷与温情、焦躁与谨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的出现,这是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封笔小说,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对于该的悲剧成因,评论界多是从哈代的宿命论或是社会环境来讨论分析,绝少有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讨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裘德和淑的三个"我"之发展错位分析<无名的裘德>中正是"我"的错位造成了这一曲史上悲剧,以期对哈代悲剧研究做出新的阐释,帮助读者加深对哈代思想及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撒谎是孩子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反应。从教十余载,总有一些孩子撒的谎,让我难以释怀,也让我从中不断汲取成长养料。小莫和小东撒谎,完全出于他们对批评的恐惧。小莫和小东迟到了,和他俩一起迟到的还有小飞。我问小飞为什么。他的沉默告诉我,他的迟到没有任何理由。为防微杜渐,我批评了他。随即我问小莫。他犹豫了一会儿,"老师,我迟到了,是因为我发现校园有好些纸屑,我跑遍了整个校园,就是为了捡拾它们,可是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哈姆雷特的成长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在迷宫中不断求证真相的过程。所谓真相,不仅仅是对凶手的确证与复仇,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哈姆雷特对于成人世界中有关权力、女性等等核心话语的追问与审视,因此,真相中的障碍或迷津,就成为了哈姆雷特成长经验中重大转折的契机,揭示真相的过程,就是少年走向成人的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2.
"卟e sea of troubles"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的主导性意象.人物在跨越这一"沟壑"过程中所表现的行动与迟疑的"哈姆雷特式"的悖论既是人物特定性格的表征,又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忧郁的行动酿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及人文主义斗争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正>The Tragedy of Hamlet dramatizes the revenge Prince Hamlet exacts on his uncle Claudius for murdering King Hamlet,Claudius's brother and Prince Hamlet's father,and then succeeding to the throne and taking as his wife Gertrude,the old king's widow and Prince Hamlet's mother.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omething about dominant voice in the play.Dominant voice is the major voice in the country,the society,or the whole world.Those people who have the power or  相似文献   

14.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认识三阶段 :尊重女性———厌恶女性———赞美女性。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他对女性的鄙视心理非常复杂 ,其所表现出的性观念近于偏执 ,哈姆莱特独特的身份与性格是这种观念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与其性别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历来的研究者多从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探讨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延宕”的原因,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延宕”在造成戏剧总体效果的冲突、情节、结构和性格刻画几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全剧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因素,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历来说法不一,但若从原初文本入手,紧扣主人公在剧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乃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哈姆雷特聪明过人而又迂腐可笑,理性节制而又不乏感情用事。这截然相反的性格竟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最终也正是这一性格的缺陷将他定格在古今中外悲剧人物的长廊里。  相似文献   

17.
This thesis explains Hamlet's delay in four aspects,that is,the powerful king theory,humanism,character weakness and Oedipus complex.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in shakespeare‘s tragedy-Hamle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that his pretense of lumacy plays in the plot.The different sides of his personality are revealed by the analysis of some of Hamlet‘s behavior.The argument is also established that the hero‘s pretense of lunacy is a device in the plot which allows the full display of the character‘s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自始至终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性格。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对人生、社会、人类未来出路的探索与迷惘,造成了哈姆莱特性格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文章从孤独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悲剧,阐释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而独特的孤独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