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还是其他地方的傣族,新居落成后的庆贺活动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仪式之一,届时要举办特定的进新房仪式。仪式上口头演唱的诗歌,既讲述房屋起源,也追述民族的迁徙史。通过对比傣泐、傣讷两支系的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演述的诗歌,发现彼此的异同。相对来说,西双版纳因为有职业歌手章哈,在进新房仪式后的《贺新房》是很重要的内容,其口头诗歌受到佛教的影响也较深。  相似文献   

2.
傣族     
分布在云南境内,到1990年止有1025128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包括三个方言,即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泐语、德宏地区的傣那语和孟连等地区的傣绷语,通用的文字有两种,即傣那文和傣泐文。  相似文献   

3.
傣族     
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中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傣族在汉代被称为"滇越""掸",在唐、宋被称为"金齿""黑齿""白衣",在元、明、清则被称作"白夷""摆夷""百夷"。从1949年起,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才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相似文献   

4.
<正>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边境一带,分为西双版纳傣语方言区、德宏傣语方言区和红金傣语方言区。其中,德宏傣族地处永昌文化圈中。东汉时期中央王朝设立的永昌郡辖地极广,《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在永昌郡内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都是现在傣族人聚居的核心区域。可以说,傣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受到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竹形文化系指以竹类为制作材料经加工形成的各种竹形器物。其应用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傣民族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积淀着傣民族演进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具有民族学和美学的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背景考察和归类分析,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族竹形文化的概念,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拓展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傣族诗歌常见的韵律是"腰脚韵",而曲调则多种多样。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因受到佛教影响使用文字,而没有受到佛教影响的元江、红河流域的傣族则没有文字。虽然大部分傣族诗歌已经文本化,但是按照口头传统理论可将它们分为"口传文本"、"源于口传的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从古老的"口传文本"到"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始终坚持着统一的诗歌韵律——腰脚韵。而在"口传文本"中,更展现出优美的连环式腰脚韵。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女性的。其中,口头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傣族以其浩瀚的诗歌著称,有自己的诗歌传承人。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无论是在有文字的傣族地区,还是没有文字的红河流域的傣族地区,傣族诗歌的传承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女性在传承和发展诗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沃洛夫是西非国家塞内加尔最大的民族。在沃洛夫社会,诗歌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运用于所有的社会活动领域。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语境,沃洛夫婚礼仪式也表现出其独特性,婚礼诗歌对此有很好的体现。沃洛夫还保存着割礼的习俗,通过对割礼诗歌的分析,我们能对割礼仪式有个大概的了解。沃洛夫人的智慧、文化和价值观就主要依靠口头文学来传承。沃洛夫口头诗歌还有其独特的演出方式、接受模式和独特的文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口头诗歌是口头程式理论的考察对象,声音是口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听众或者观众感知和欣赏口头诗歌的主要方式.在口头诗歌中声音的重复和呈规律性地出现构成了程式,同时也形成了口头诗歌的韵式.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的程式中,既有不同诗句之间形成的韵律形式,也有同一诗句内部呈现的押韵特点.  相似文献   

11.
念词是具备强烈生活感情的民间文学形式,同时也是蕴含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民俗表现形式。以德宏傣族人生礼仪念词不同社会功能的结构表现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念词社会功能的变迁为主要内容,从念词念诵的社会学视角考察发现,在仪式过程中念词完成了对傣族社会成员多方面关系的维系作用,念词担当着傣民族道德与规约的伦理引导,念词蕴涵并延续着傣民族的文化风俗与传统习惯;当下和谐社会理念下念词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南传佛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和德宏,而对景谷地区的南传佛教研究较少,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点。故而,理清景谷傣族南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和发展状况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中国南传佛教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具有一定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该文通过对汉文古籍和傣文古籍的分析对比,辅以一定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景谷南传佛教的传播,经文系统和所使用文字进行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方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仪文化,体现出布傣人的神灵崇拜以及孝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4.
李辉 《生活教育》2011,(4):70-71
2011年春节晚会上,小品《新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有一段蔡明写微博的情节。看完新房后,蔡明(妈妈)要把自己的感受发到微博上。她写道:“今天我看了新房,也见到了我女儿未来的公公,他漫长的脸上写满了诚实,他的名字和他的人品一样,刘诚实!”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傣、佤民族关系密切,其表现之一就是两个民族之间的跨族婚姻。这一婚姻关系,不仅文献有记载,而且有的演变成了脍灸人口的民间传说。从资料看,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主要是政治婚姻,但也不排除民间广大劳动者之间的婚姻。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不仅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 ,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块神奇国土。“西双” ,是傣语“十二”的意思 ,“版纳” ,是傣语“千块田”的意思。连在一起 ,“西双版纳”是傣语“十二千块田”之意。今天 ,这里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首府是景洪市、辖勐海、勐腊二县。全州面积 1.9万平方千米 ,人口 80余万 ,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 13个民族 ,其中傣族为主体 ( 2 8万人 ) ,故名为傣族自治州。这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成为西双版纳的人文旅游资源 ,吸引来八方游客到此观光。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最南边陲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受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傣族医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僚医药蕴含着傣民族丰富的传统医药文化内涵,是傣民族长期在热带丛林环境中为适应自然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近十年来,关于傣族传统医药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主要聚焦于药物学研究与新药及开发、僚族医药和傣族传统文化关系研究、傣族医药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此文将有助于傣医药研究者了解俸医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管洪芬 《家长》2009,(2):37-38
新房装修完成后,我准备对家里所有的物品做个全面清理。该留的留,该扔的扔,心想着怎么着也要“伪装”出个高贵典雅来,这样才不枉我用我们两口子“一辈子”的积蓄换来的这套新房。只是,我原以为很轻松的清理工作却在女儿那儿“搁浅”了——为了一个破旧不堪的洋娃娃,女儿几乎和我翻了脸。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汉语、藏缅语、巴利语对傣语亲属称谓的影响,认为语言接触所引发的演变纷繁复杂,作为基本词汇的亲属称谓受到影响是这种复杂现象的一种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一书的作者高立士先生在西双版工作了三十多年 ,与当地的傣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是外来干部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位。长期的生活积累加上他刻苦钻研 ,成果累累 ,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傣学专家。高立士曾出过《傣族谚语》、《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等 ,新近出版的《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是一部傣族环保研究的大成之作 ,其中部分章节内容已在本学报刊载。全书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如我省民族史专家马曜先生在序言中所述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傣族人民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