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远不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观念、一种情调、一种生活,而是一种执政使命.是党在新世纪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实施的伟大战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在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内容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目标方向。舆论监督工作作为传递信息、化解危机、理顺情绪、舒缓矛盾、鞭笞邪恶、维护正义的有力工具.是“无处不在的眼睛”,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有着特殊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健 《新闻世界》2010,(11):209-210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人类世代的一种期盼。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归宿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生活。历来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不懈追求,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社区图书馆能够营造社区良好文化环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才能够最终实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6.
高飞 《大观周刊》2012,(9):74-74,91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民主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语义的提出为中国法治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杨学义 《记者摇篮》2006,(12):41-42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赋予了新闻宣传战线“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党报的重要职能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重要课题。我们说,构建和谐社会,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关键是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我社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推进…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追求的理想政治蓝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力图构建和谐社会。邓小平同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两手抓”方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从政治上的和谐为中心,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兰台世界》2007,(5S):55-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档案作为和谐社会的子系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先进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杨致颖 《记者摇篮》2006,(12):26-27,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满理论和实践创新精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刚刚闭幕的省十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辽宁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学习中我认为,和谐社会应当以思想和谐为前提,只有思想和谐,社会舆论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营口电台要把学习贯彻好中央和省关于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步人生态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和谐的重要性.针对现实的生态失衡、人态失调、心态失和,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逐步成为社会的价值原则、理想目标和运作航标.和谐理念在东西方思想史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和谐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我们国家也将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理应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笔以为.广播惟有先构建自己的和谐形态,才能助推人类社会和谐进步。如何构建广播自己的和谐形态?本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媒体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冠 《现代传播》2006,(4):166-167
“和谐”是中国思想家自古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古人认为“和谐”无处不在,大到宇宙中的群星和谐运转,小至我们身边的花、草、鸟、兽,也都在自然中互存共生、和谐相处。“和谐”就应包含物与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处理得当就应算是和谐。从现代哲学范畴上看,“和谐”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善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胡锦涛同志所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相似文献   

15.
刘跃振 《记者摇篮》2006,(12):33-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新闻媒体特别是党委机关报在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有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为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和谐主旋律,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迫切需要在锁定着力点和释放影响力上进行实践破题和理论探索,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  相似文献   

16.
陈炜 《新闻爱好者》2008,(12):38-38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是“软实力”。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把握。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在和谐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党正在深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共同听党课,并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这就要求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提高新闻宣传的水平,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雪 《报刊之友》2011,(8):27-34
和谐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和谐社会是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体,自由与秩序是和谐社会的两大根基。本文从不同角度分别比较论述了中西方关于自由和秩序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学说,得出自由和秩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共同努力方向。“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善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