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后人又称"阳关三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所作,是著名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2.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①此诗在唐代即入乐歌唱,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元二:作者的友人。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②渑(yi):湿润。③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相似文献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人赴边从军的诗,题为《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送别》。情景交融,诗味醇厚,堪称千古绝唱。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前人论唐诗“压卷之作”,也特别推崇《阳关曲》:如李沧溟(攀龙)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世  相似文献   

4.
盆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盆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嗓,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它刚问世就被乐工谱曲入乐,千载之后,仍为人们咏唱不绝。安西,即唐  相似文献   

5.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行诗 ,曾经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此诗一经传出 ,便不胫而走 ,收入乐府后 ,更是争唱一时。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把它题作《渭城曲》,又称《阳关三迭》。此后 ,“渭城”“阳关”便成了离歌的代称。晚于王维的白居易在《对酒》中写道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取阳关第四声。”刘禹锡的《与歌者》一诗也说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南宋诗人陆游更在《塞上曲》中借以直抒胸臆 :…  相似文献   

6.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配乐演唱.成为古代有名的送别曲,称《渭城曲》《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7.
改写 元二要奉命远赴安西守护边疆了。一听到这个消息,王维就赶紧从长安骑着快马赶到渭城来为好朋友送行。  相似文献   

8.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今陕西咸阳县东)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时,临行依依,思绪万千,深情地写下了质朴而含蓄的七绝诗——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由于王维诗的首句提及渭城,因此被称为《渭城曲》。又因此诗中含意致深的“阳关”一  相似文献   

9.
<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别友人“西出阳关”出使安西,在我国古代文人的诸多送别篇什中,一向极负盛名,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0.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11.
析诗,大家重考据,小家重作法,皆阳春白雪之作。笔者着重从思维规律作意境析,实属面向“下里巴人”著;在个别诗、个别处抖胆表见新。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给一位叫元二的朋友的赠别诗。元二将出使唐代边疆的安西都护府。渭城,指战国秦都咸阳故城,在渭水岸边。阳关,在甘肃敦煌西,与北面的玉门关遥遥相对。 春天的早晨,渭城客舍前,自东向西延伸着不见尽头的驿道,细雨过后,驿道无尘,驿道旁的柳色愈显青翠。再见吧,朋友!北去重逢难再;再饮一杯吧,朋友,出了阳关,沙漠万里,举目无亲;干了吧,老朋友! 一、二句写景,重在柳。“柳”与“留”谐音,柳象征对朋友的挽留;雨浥(y(?)湿润)后的青青柳色,更动别情。三、四句,一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  相似文献   

13.
王素英 《现代语文》2006,(6):118-119
大凡古代诗人都有赠别的诗篇。在诸多赠别之作中不乏优秀作品,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却颇负盛名,广泛传唱于别席离筵之上,名曰《渭城曲》,或曰《阳关曲》(《阳光三叠》)。诗的原仅四句,抄于此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4)
总是想起那满载辉煌的古道。跟着汉使张骞的驼队,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足迹,印满岁月里不寻常的邂逅。  相似文献   

15.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 ,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碧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注 ]:①此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期间的作品 ,借赠别抒发了自己抗敌之志不能实现的苦闷情怀。②阳关 :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称《渭城曲》 ,是有名的赠别诗。因结句云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后人称之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新读】这首赠别诗 ,上片写送别。开首二句写惜别之情 ,并劝行者不要以功名为念 ,保重身体要紧。借《阳关》点…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春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初读此作,一般人,尤其是中学生会以为诗中前两句仅仅是对渭城春景的描写;渭城的早晨下雨了,湿润了路上的灰尘;经过雨水洗涤,房屋一新,排排柳树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更为青翠。殊不知这里的“柳”与古代习俗有关。古人好以谐音寓意,这里的“柳”即“留”之意,借杨柳表示挽留友人的情愫。  相似文献   

17.
总是想起那满载辉煌的古道。跟着汉使张骞的驼队,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足迹,印满岁月里不寻常的邂逅。抚摸着那段被孟姜女哭倒的长  相似文献   

18.
惜别之情清真空旷——王维《渭城曲》的表情艺术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陲,从此难以相见,惜别之情,清真空旷,令人伤心落泪。诗人言情是通过描绘送别场景,截取场景中的一个典型细节来表现的。诗的开篇一句点明饯别元二的地点、时间及背景:"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  相似文献   

19.
阳关地处西北边陲,作者不辞辛劳去寻阳关,是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读者看到,作者是带着“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这个问题,前去求索答案的。作者在寻访阳关过程中,以中国历史为价值坐标,去观照、衡量唐朝以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作者以诗画皆称一绝的王维为范例,展示了唐人风范: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唐人的造像形体健美,目光平静,神采自信。作者指出,遗憾的是“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遗憾呢?作者的结论可谓一语中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