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京派小说对人性的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京派"虽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但有大体一致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和他们当时的存在境遇密切相关,经济生活状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以教授为主体的"京派"文人,以学院为依托享有很高的薪金待遇,这种待遇不但在新教育体制中处于最高层,也与当时欧美的学院待遇相当;他们在1930年代北平社会中也处于"贵族阶层",既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优越的经济生活是"京派"的"纯粹""超越"美学追求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在时代的政治旋涡和商业背景下,京派文学始终与"喧哗与骚动"保持着清醒的距离,这种疏离使京派作家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姿态。这些都与京派作家外省与学院的双重文化身份有着重要关联,正是这种特殊身份造就京派作家独特的文学追求,最终成就京派的超拔与经典。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因其不同的文学追求可以划分为“前期京派”和“后期京派”两个派别,前期京派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文学上的趣味主义,后期京派以沈从文、朱光潜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审美乌托邦的文学追求,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与朱光潜都是"京派"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文学活动高举"审美"旗帜,丰富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且建构了"京派"的文学范式;他们的文学守望,充分地表现了"京派"的文学情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上承二三十年代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理论和京派文艺理论思想精髓,并借鉴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思想,把追求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性作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主旨。八九十年代,袁可嘉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主义"这一新的诗学概念,诗学体系更加充实完整,充分表现了现代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这种现代性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从20年代末开始,在北京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但却很有特色的作家群,被人称之为“京派作家”,这派作家所崇尚的是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对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所熟悉的农业大文化表示温存,追求一种纯情优美的乡村生活,“乡情”成了京派小说的“魂”。在艺术上,京派小说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和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散文化是京派小说的特点,这一特点,使中国小说向逐步打破故事叙述模式的世界小说靠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散文文体尽可能地表现作者情理的奥妙,沈从文、李广田、梁遇春等为代表的京派散文作家非常重视"观察点"的多元运用,突破了传统散文全知全能的单一视角。京派散文文体的成熟,其独特"观察点"的运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两三百年前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中国特有的形式出现过。而京派作家群则是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同意目前流行的将京派作家划归浪漫主义的做法。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在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为推崇理性、崇尚古典、追求自然人性。这些都与欧洲古典主义既有着时代与民族的差异性,又有着深层的相通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动时期,“京派”就产生在这样的年代里,它在与“左派”、“海派”的共存与斗争中,显示其独特的文学追求,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京派”作家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本文以“京派”作家的心态为突破口,探寻这个文化群体的特点。当然,人的心理结构本身是复杂且矛盾的,探求作家的心态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揣度性,本文只能做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文学中,王朔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他是"新京派小说"和"痞子文学"的代言人,也是大众文学的代表之一。我们要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绕不开王朔。他的巨大成功与颇受非议,昭示着文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在沈从文、李广田、萧乾、何其芳、师陀等京派文人的很多散文中,有着很浓的乡情悲剧意识。这种乡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思",而是一种交织着多种情感的矛盾和痛苦的"思",有着在"城""乡"两个精神驿站之间选择的一种两可两难、两可两不可、无所依着的悲剧情怀和民族化的悲剧性。京派文人遇到了血缘祖籍认同与都市本地认同的双重尴尬。  相似文献   

19.
《京派叙事文学的伦理内涵》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出发,阐释了中国现代京派文学的伦理叙事,揭示出京派文学性爱叙事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性内涵。作者从疾病隐喻和性爱意象入手,剖析了京派文本中的深层伦理内涵;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重新分析京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出了全新的结论;站在性别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的视角上进行宏观研究,力图补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长廊中京派叙事文学研究的薄弱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印象主义批评代表李健吾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中国传统批评和自身京派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世界。本文对他的批评理论渊源及其批评文章展开分析,认为"奇遇"、"表现"、"相对"正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神、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