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其中与社会工作本土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国传统看待人的思想主要有三种,其中以儒家看待人的思想与西方同类思想差异最大,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也正是最大,这是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不容易被案主接纳从而必须对案主高度情感介入的背后原因。针对传统看待人的思想对社会工作本土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短期和长期的应对方法主要有提高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和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虽然衍生于西方世界,但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已历经数载的内化。如何实现西方思维价值产物在中国社会资源与环境下的本土化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推进,社会工作如何坚持实践本位,将相关理论基础在现实活动中落实,成为了目前社会工作领域顺畅实现本土化与合理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理论基础、困境与发展对策三个方面,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已有观点。目前学界对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实证性研究,二是缺少关于志愿性服务的研究,三是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较少,四是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郑蓉 《丹东师专学报》2010,(2):28-33,42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6.
马良 《丹东师专学报》2010,(2):10-15,20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化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理论的实践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实现与西方社会工作平等"对话"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显得更为迫切。在本文中分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涵义,提出了"镜、根、源"的观点,也透视了文化适切性价值取向中的中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中国文化古今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外学术界曾对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问题做过不少探讨.社会工作伦理应与特定文化背景相联系.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特点.研究发現,有些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观在中国并不适用.因此,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需要经历一个"典范转移"过程,应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来重构社会工作的运用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坚持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和法制化.要实现本土化,当前首先要坚持本土社会主流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灌输和接受;要实现专业化,首先要对实际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育;要实现职业化,首先要让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员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从事社会工作职业;要实现法制化,首先要制定、颁布和实施我国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使社会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自西方传入我国,恰逢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恰好回应了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仍受到很多限制。本文在梳理社会工作伦理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困境,即专业伦理与工作者个人价值、工作者个人价值与案主的价值、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困境以及专业伦理与社会价值的困境,并提出了从由政府提供必要的资助或者购买服务、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加快第三部门发展以及由社工组织来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来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长春市3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提出了“对专业实习环节缺乏监控机制,是引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本土化缺失的瓶颈”这一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及其基本价值观发源于西方,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发生了冲突。探求这些冲突及其产生原因,并适当消解这种冲突是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问题着重从学科、专业教育、学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明确提出了“社会工作学科本土化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过程,正在经历一个移植与消化、定位与扎根等两个主要阶段”,“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载体专业能力做出客观评估问题”,“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需要从学科高度进行实践引领”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儿童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进步、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的产物。儿童社会工作质量的提升,除了依赖众所周知的社会财富因素之外,制度建设和社工职业伦理建设则更为根本,这是由儿童社会工作的性质——以价值伦理为导向的职业性助人工作——决定的。经过百年探索和革新,美国儿童社会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业伦理规范,研究和学习美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经验,对于我国社工职业的“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中,价值观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来融合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平等、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社会福利等核心思想观念,并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大众教化和社会工作实务等方面加以应用和不断完善,那么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价值观,例如服从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容易造成"伦理困境"的价值观,在本土化过程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关系的研究,学界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视角,即全盘西化、西为中用、本土化和全球化等。然而,这些视角都不能完全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扩散论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的可能。西方社会工作教育思潮的扩散促进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早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还依赖"西方典范扩散"的话,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会产生抑制效应。海峡两岸三地面临的根本问题不只是对扩散的西方典范模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模仿的典范进行批判性反思的问题。海峡两岸三地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在扩散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即采取全球地域化模式,为未来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起源于西方,但近年来随着对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学习、借鉴的深入及心理咨询方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台、港、大陆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对此均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本土化的探索也遇到一些障碍:一方面是个别学者以"本土化"做政治文章;另一方面是少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城市社会工作的效应,搞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文章指出了对农村社会工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可获得的社会资源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师资队伍缺乏、农村社会工作教育研究滞后等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困境,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初社会工作作为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传入中国后,社会工作在中国农村经历了初步本土化过程。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工作始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进入新世纪,发展农村教育对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农村教育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新农村教育建设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等方面做初步浅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化的职业活动,它在缓解困难、促进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甘肃省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专业人才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甘肃省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从总体上把握甘肃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了解发展困境,探讨应对策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甘肃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外力创造一个适合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的社会环境,最终使社会工作法制化与职业化相结合,职业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阶段,但理论滞后于实践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困境。沉浸式教学在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二者的相互转换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可以尝试从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中作出持续性探索。教师需要从教授内容的多样化与前沿性、教授场景的本土化与社区性、教授方法的多元化与互动性层面进行持续性教学改革;学生则要从自觉吸收专业知识、兼顾专业人文习性、明确任务与过程目标方面进行积极性调适。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相统一,将理论知识嵌入实践中,与实践者进行反思性对话与融入性探索,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理论,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