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简单单"的背后,是对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有着准确的把握,对儿童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简简单单,需要坚守语文教学的底线,竭力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语"、胸中有"脉",营构语文教学的醇境;简简单单,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2.
陆晔 《中小学德育》2012,(11):30-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的要求为品德课程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等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可谓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除了书中新知,还有更妙的源头活水吗?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仅就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资源"而言,生活是语文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教育自古就有"读无字之书"的说法。阅读自然、社会、人生与阅读书籍相辅相成。阅读书籍,是与他人对话,汲取他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阅历,引起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习作中存在着一种编造的现象,翻开一份份作文试卷,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结构模式化,语言套路化,材料通用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儿童的习作要求过高、过急,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致使学生无法写出真实有趣的生活来,只好套用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灵气,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确,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识字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识字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常见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6.
李光明  贾敏 《生活教育》2012,(19):50-5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话可说。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下锅的米",并"煮出香喷喷的饭"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儿童的作文,也应多以生活为源泉,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写真事,表真情。我校承担了泰州市级课题"基于儿童生活的情,  相似文献   

7.
王娟 《成才之路》2011,(28):33-33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心理学家指出:决定儿童能否在学校成功地进行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儿童学习积极性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要求后,部分老师片面的追求愉快学习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陷入"虚、闹、杂、碎、偏"的境地,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笔者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要让学生有"爱"心,真正尊敬长辈,爱护儿童。  相似文献   

10.
陈志会 《考试周刊》2012,(42):67-67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字教学要达到"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的目标。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性格特点,激发儿童学字的愿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增强识字教学效果。1.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形势对教学提出的要求。通用教材的识字部分,为发展学生的智力作精心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乐玉亮 《考试周刊》2011,(91):45-4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语文素养则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则必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好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是学生进行识字、阅读的工具,是初入学的学生学习语文首先要接触到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这是因为刚入学的儿童年龄太小,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短时间内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教学就必须要重"趣"。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  相似文献   

15.
刘富德 《考试周刊》2011,(42):66-6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做好下面"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要简简单单教,要教出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味"是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一种特色。教出"语文味"就是要引导,  相似文献   

17.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18.
杨海燕 《现代语文》2010,(10):150-151
教学策略就是,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既定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形成的高效率教学方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段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刚进校的儿童其实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他们往往把学习和游戏混为一谈,即使在接受学习任务也总想把这种任务变为游戏。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得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就非常重视课内外阅读,重视中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而"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