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2.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应该牢记广播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听而编"。根据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编写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在导语的提炼、内容的故事化和信息量的丰富三方面提高稿件标准,从而使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精彩导语"抓住"听众耳朵  相似文献   

3.
<正>"广播是让听众用耳朵飞翔的艺术",而现场直播以其快捷活泼的形式、身临其境的特殊效果更能将这"飞翔"带入更高的层次之中。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典型报道,现场直播几乎都是广播人首先考虑的传播手段。然而鉴于广播与电视在传播形式上的差异,广播的现场直播更应该强化四种意识,即:坐标意识、信息意识、真实意识、声音意识,才能把广播现场直播做的更加贴近听众,在"走、转、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际广播受众的新趋势,争夺极为稀缺的国际广播听众资源,世界主要国际电台也采取新措施,在稳定受众"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效果实现,纷纷采取本土化战略,在文化、语言、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与对象国听众的最大化贴近,国际广播进入受众本位时代。  相似文献   

6.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一种将文字或图片转换成声音后传达给听众的传播手段,所以声音是广播的传播媒介,而听众是决定广播兴衰的消费者.由此可见,广播编辑重视听众的意愿,了解并尊重听众的心理,特别是在现今许多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下,广播编辑心理是否吻合听众心理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广播的受众面广,既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既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广播编辑心理要吻合听众心理并不容易.广播编辑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听众的内心.本文将对听众心理的两大类别以及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津津 《视听》2016,(6):47-48
随着现代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对听众的需求也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传播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若忽视对听众心理的分析,很难维持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编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编辑要注重使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相吻合,这样才可使广播的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对听众心理需求、广播编辑心理需求以及广播编辑的责任与素质要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胡刃 《新闻窗》2015,(2):31-33
广播的传播特性是线性传播、转瞬即逝,所以,听众对其所传播的内容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与此同时,广播解放了视觉只诉诸听觉的传播方式也扩大了听众的感知空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距离感往往会激发出听众对人物及事件更多的内心描摹,成为听众重要的收听兴趣之一,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广播节目都能够"扬长避短"。要制作出对听众有着足够吸引力的节目,笔者认为,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广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新闻世界》2013,(9):57-58
广播与电视媒体和报纸等纸质媒体相比,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广播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闻传播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广播必须要注重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这样,才能巩固听众群,吸引更多的听众;才能提高收听率,促进广播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农广播在节目内容定位上,必须充分体现"受众为本"的思想,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喜好来编排节目,将注意力放在扩大信息量上,传播农村听众最需要的政策、法规、技术、市场、娱乐等实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广播语言谈     
广播稿与报刊文章虽然在布局谋篇上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传播途径、表达形式上却有着较大区别。广播传送的是声音,见诸报端的是文字;前者靠听觉感知,后者通过视觉来接受。因此,广播新闻在采写编播过程中,必须围绕听众的听觉效果来展开。 一、广播语言必须响亮清晰 有声语言是广播的全部表现手段。广播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广播新闻语言必须字句清晰,词语响亮,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在汉字的四声字中,平声字清脆响亮,余音连绵。合理使用平声字,能使听众准确辨别词意,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写稿时,在不因词害意的前提下,将那些琅琅…  相似文献   

14.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  相似文献   

15.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16.
<正>广播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播既是一个生动形象的传播,更是一个凭借想象,依托策划,按照传播者的意志和理解,搭建来的传播平台。"广播是让听众用耳朵飞翔的艺术",而现场直播以其快捷活泼的形式、身临其境的特殊效果更能将这"飞翔"带人更高的层次之中。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典型报道,现场直播几乎都是广播人首先考虑的传播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一、要讲究传播艺术讲究传播艺术,首先要具备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包括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机的针对性。忽视内容的针对性,会使听众产生“想听的,你不说,不想听的,你老说”的不满情绪。忽视时机的针对性,会使听众对广播新闻宣传的动机产生怀疑,其次要具备新闻事实的准确性,新闻事实必须准确,这是广播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准确,令人可信、可听。广播新闻宣传内容必须真实,评介要确实,文风要朴实。增加可听性,必须建立在“准确”这一基础之上。再次,要具备新闻宣传的适用性。广播新闻传播、覆盖的往往是一个地区,其它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广播评论是新时期广播宣传新亮点。广播评论贵在贴心,因为只有与听众贴心,听众才会收听你的评论,从而接受你的见解和意见。广播评论要做到贴心,就必须平等地对待听众,真诚地爱护听众。必须用听众的语言,说听众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播的同业竞争表现得极为激烈,甚至可以用"短兵相接"来形容。以石家庄广播市场为例,听众可以收听的广播频率多达16个。在此情形下,单一的广播频率如何赢得听众、开拓市场?河北交通广播的路径选择是:打专业牌,走特色路。通过专业化的内容、对象化的服务、品牌化的建设,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