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后"从未成年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人群,他们对于互联网资源的运用十分熟练,善于通过网络进行自我表达。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针对"90后"在新浪微博中的社交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层对于"90后"形象的认知差异,以此反映代际之间的冲突与调和过程。结论认为"90后"是构建自身社交媒介形象的主力军,代际之间的沟通与误解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2.
王一岚 《当代传播》2024,(1):88-91+102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社交媒体在乡村的广泛使用,促使我国乡村逐渐演变为媒介化乡村,农民的价值观出现代际断层。本文采用人的现代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阐释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3.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韩亚辉  郭智敏 《新闻知识》2023,(6):20-26+93-94
社交媒体场域中的代际冲突成为家庭传播研究中日益重要的面向。基于个体化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微信催婚源于亲代对子代“逆社会时钟”的焦虑,子代会通过协商、争吵等冲突性话语,以及“数字隐身”和线上“CP表演”等媒介行为进行反催婚抵抗。数字化的代际冲突让离乡青年在婚恋问题和家庭关系中实现了“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化生存,但也面临着家庭孝慈关系瓦解和“近乡情怯”的个体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惯习的形成.父母的影响,可以造就子女不同的媒体使用习惯.而当代家长对孩子的媒介素养的培养是在社会转型、文化知识传承模式发生深刻改变,出现了父辈向子辈学习新知的"文化反哺"局面的历史大势下进行的.面临代际观念差距拉大、子辈社会化渠道增加、父辈权威进一步消解、子辈更为独立自主,进而代际冲突频发的局面.现实生活中,家庭中两辈人的媒介使用、媒介观念和媒介素养均存在不少差异,但代际间的沟通却并不理想.那么父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家庭中对子辈媒介素养进行培育?笔者认为或可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完美联姻,消解了传统的家庭关系.新媒介介入家庭内部后超越了传统媒介营造的家庭氛围与社会环境,新的家庭信息场景和新的媒介情境重新塑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本文探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与形态下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情境下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的变化特点,父母的家庭绝对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代际互动模式演变的内在逻辑显示,代际传播与受众社会化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通过考察发现,代际互动模式主要经历了代的分析、后喻文化、文化反哺、数字反哺四种类型,不同时期的个体在正向、反向、正反双向这三种方式影响下完成社会化。未来的数字媒介世界将形塑一种代际相辅的文化互动模式和动态社会化方式,并在中国独特的数字媒介场景中得以体现。这种源自中国社会自身语境的媒介体验,将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质的后发内生型现代化理论提供鲜活的媒介研究资源与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传播环境下,人们接收信息的行为和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带来了场景化这一传播特征的兴起。将场景概念引入体育领域,一方面契合了体育本身的丰富性和普适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体育传播,尤其是为体育媒介产品的传播和变现提供新思路,激发新价值。在提出观赛场景、运动场景、社交场景和消费场景这四个区分维度的基础上,对目前已经率先开展场景化改造的几大体育媒介产品进行分析,以期在把握体育媒介产品发展趋势的同时为其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吕欣 《出版广角》2018,(5):28-30
近年来,人工智能革命、智能媒介普及、数字内容付费习惯的形成以及媒体泛娱乐化浪潮,正合力加速瓦解传统媒体的固有生态环境.始于智能移动终端与社交网络的媒介变革,已促使媒体受众的审美趣味、消费习惯与消费场景发生巨大变化.媒介内容形态与边界不断膨胀,基于社群价值与兴趣导向的媒介生态变迁正在引发一场传媒业的全产业链变革.在媒介生态的大变局下,不断涌现的新数字科技和媒介消费方式,正在急速倒逼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革新,媒介融合、消亡、进化已成为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1.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5G技术的应用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数字阅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章从社交与共享功能升级的增强型社会化阅读、新型阅读媒介下的场景化阅读、5G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分众化阅读3个方面探析5G技术赋能下数字阅读的趋势。在以5G为基础的新技术支撑下,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倚重互动关系链、媒介延伸、富场景感知以及基于全方位数据采集的用户画像。因此,在深耕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服务机构应积极构建读者与他人、读者与媒介、读者与场景的深度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雅清 《东南传播》2020,(8):133-134
在万物互联、多媒共生的融媒时代,场景建构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升华,多种媒介形态同步传播活动共同渗入生活化、日常化的社会环境中,塑造沉浸式的体验和流动性的空间。戏曲类电视节目借助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构社交化融合与智能化服务的场景传播模式。在全息投影、多屏联动的场景特征关照下,赋予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时尚魅力。  相似文献   

14.
张小波 《传媒》2018,(13):57-58
"场景"意味着用户媒介消费的情境和习惯完全不同,其为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场景同时孕育了极具价值的新媒介形态.在场景革命下,移动阅读新场景的形成需要信息传播形态适配这种阅读场景,因而适配移动场景才是王道.新闻H5产品通过构建浸入式的移动阅读场景,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消费需求,通过调动用户的生产力,形成了全新的UGC生产场景,也满足了用户社交需求和情感归属,还通过形式适配、内容适配和体验适配,满足了用户的移动阅读场景需求,为新闻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5.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0):22-25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6.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1):21-24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络不仅带来了媒介场景的变更,也带来了全球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作为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是现实社会交往活动的延伸与放大,与人际网络类似却又更为开放、透明,辐射面更广。  相似文献   

18.
党洁 《东南传播》2023,(7):130-132
人类社会发展中,代际冲突是一个自然现象,在数字媒体的加持下,代际冲突问题凸显。在代际冲突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典型,网络语言通过符号化展演,表达了网络原住民在文化方面对本群体的认同以及与其他群体的区隔,由此,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经过范畴化、自我范畴化以及文化融合的偏向等过程,文化冲突成为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提供超然的共享目标,提高数字媒体素养,加强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都可以防止代际冲突极端化。  相似文献   

19.
沈悦 《中国编辑》2021,(5):39-43
当前以5G技术赋能的智能传播,架构了社会空间语境的新框架.实体书店通过媒介建构拟态场景,使其在虚拟网络与实体空间的融合中打造新阅读场景成为可能.媒介化背景下的实体书店,呈现场景转向、场景叠化、场景仪式、场景游戏等多模态空间建构,以实现用户向书友转化的媒介动力.实体书店特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与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场景,将共同建...  相似文献   

20.
刘洁  杜娟 《青年记者》2022,(1):49-51
在社交直播的传播环境中,一方面人与人的空间间隔日渐趋于消失,实现了自由随意的无限延伸;另一方面却将人与客观现实世界逐步隔离起来,沉溺于虚拟空间营造出来的泛交流关系.本文旨在探究社交直播这类参与式文化现场如何影响人的交往行为,重新思考媒介、交流与场景之间的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