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刘师培发表于1904年的文章——《讲教授国文的法子》,针对“国文”学科的识字、作文教学,进行了合乎教育理念和学科规律的颇具现代意义的指导。在“白话之盛行”政治理想的带动下,以及与当时教授法译介研究、民间教育实践和官方学制的互动呼应过程中,刘师培形成了自己对国文教育的理解。其别于时人的价值在于,明确限定了“国文”学科、明确限定了“国文”内容、科学指导“国文”教授、强调白话非只教学语言。作为价值同构的思想或体式,刘师培的国文教育理念同“五四”国语新文学主张一脉相承。国文教授对于国语文学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文教授法的传播,为国语文学的发生奠定了教育基础,创作群体、读者群体由此得以塑造;二是国文教授法所包含的启蒙与革命意识,促进了新文化人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2.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但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与新课程的理念仍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育功能的弱化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天石的《漫谈国文教学》虽然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但其中"思想第一"的语文教育思想,以及"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语文教学方法,对改进和促进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也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家。早年他从北大毕业后 ,先后在浙江省立一师、江苏省立八中、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省立十中、春晖中学等校担任语文教员。 40年代初期 ,他在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 ,主持创办了《国文月刊》 ,并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国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作文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朱自清认为当时中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这样几个弊病 :一是急功近利。“总想创作 ,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 ,读和作都只是为人 ,都只是奉行功令 ;自然免…  相似文献   

4.
1930、40年代,叶圣陶先生组织编撰的"民国开明国文"读本与目前广泛通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外国小说选编原则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语文教育观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民国开明国文着力提倡白话创作的现代文章观念,人教版高中语文则渗入了"文学教育"理念,凸显了小说本体意识;其二,民国开明国文多取材于19...  相似文献   

5.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1-F0003
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的新疆师范学堂。1934年新疆师范学堂更名为省立迪化师范学校。1946年迪化师范学校又更名为省立迪化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新疆教育学院在第一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新疆教育学院是新疆培养双语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十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新疆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小传】阮真(1896~1972),著名语文教育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撰写了大量的语文教育论著。早年与张闻天、沈泽民等创办《南京学生会联合日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创新实践中,提出"国文教学目的观"、"国文学程教学观"。主张中学语文教学标准化,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中学国文  相似文献   

7.
正杨华当,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首席名师,邵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新宁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32年,17年奋斗在高三语文教学前线,19年担任班主任,15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  相似文献   

8.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非叶圣陶于1949年创造。"语文"与"国文"不是同一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经国文课程继承了晚清早已经独立设科的经学和中国文学的衣钵,二科合一科,任务之重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本身的负荷,也造成课程目标模糊和课程内容混杂的问题,而旷日持久的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论争也源于此。须给语文课程减负,促成母语课程框架下的语文科和文学科的分科教学,使母语课程真正走上科学化建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胡适国文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汉语教育的新时代,他对国文教育有着诸多详尽论述,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四个方面对胡适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力求为当下我国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徐梦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2010年,乘着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努力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的东风,"徐梦吟名师工作室"扬帆起航了。导师徐梦吟是长期担任班主任和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这是典型的草根名师工作室。"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他们有坚实的课堂土壤,有"孩子第一"的教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时期,他曾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等国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中央汉字问题委员会主任。他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语文教学改革和文字改革工作,尤其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胡乔木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乎国家政治的语言文字观,二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观,三是注重实用的语文教材观,四是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有力地促进了中学国文教育内容的革新。从1920-1931年《学生杂志》发表的国文教育方面的论文和学生发表的文学作品来看,文学革命对中学国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学国文的价值界定在注重运用文学教育对思想启迪的同时转向注重国文教学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读写能力;国文教育中白话文开始冲击文言文的主导地位,文学革命影响下的《学生杂志》,不再以传统文言文作品为主要学习材料,而是借助时文新语引导中学生阅读新文学,接受新思想;文学革命后新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和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学生新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相似文献   

13.
师范精神是师范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将其建构为"勤、慎、诚、恕"四个要素,并以其为目标,通过重教育以明社会责任,崇艺术以陶冶人格气质;推自动、尊个性;倡运动、尚旅行;操行和学业并重等多样化途径,塑造师范生的品性。"勤、慎、诚、恕"师范精神的核心是"诚",是经亨颐师范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师道"一脉相承。它倡导的是对教育的信仰、国民的模范人格、甘为"柱石"的牺牲精神以及"为社会作马牛"的使命感,对当前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学科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阅读课教学因其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占比最大,所以研究制定好合适的阅读课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从宏观来说,是达成语文课程功能的基本元素;从微观来说,是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否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国文月刊》由民国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及文学院教师所创办。刊物刊发了一系列联大教师关于青年学子国文学业水平以及关于国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针对青年学子国文水平日益低落的现象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相关讨论,从中体现出国文教师对学生学业水平最真切的忧思。在刊物中,国文教师们详细分析了青年学子国文学业水平下降的几类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方案,如主张从学子更正观念、教师运用良法、选定合适教材、国家培养良师等途径入手,逐渐提升学生国文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年,丰子恺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夏丏尊和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如果说他的国文素养曾得益于夏丏尊,那么,他艺术才能的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李叔同。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1900-1925)的国文国语课程知识以文法知识为核心,其知识选择与建构源于《马氏文通》,课程知识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国文国语教科书中。这一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在进行课程知识建构的同时,也在进行文法知识的研究,并成为当时文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文国语教学领域,文法知识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会通"、"析文"和"作文",但当语言学发育成熟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才影响到语文教学,获得语言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渐渐背离了"会通"、"析文"的方法性点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阮真先生1936年出版的《中学国文教学法》曾影响过20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我1996年阅读其中的片段,就为阮先生卓识所折服.2003年我从国家图书馆获得了复印件,细读全书,不禁为阮真先生的远见击节.阮真先生在书中引用了蒋维乔先生发现的一个语文教育悖论:能文之士不肯虚心研究教授法.这里的“能文之士”是指那些能够写文章的语文教师,“不肯虚心研究教授法”是指不屑于研究语文教学.初次接触这个悖论,也觉得有道理,当时的国文教师大都满腹经纶,自认为国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有了知识干吗还要研究教学?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自命不凡者无须为之,智能低下者不能为之,赖以生存者不能不为之.“研究教学”就成了学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阮真先生不舍“鸡肋”创造了国文研究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居扬州,称“我是扬州人”。19岁入北京大学预科,不到一年,又考进本科,并以三年时间修完哲学系全部课程。在校时,就开始文学创作。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先后加入“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1年起,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历任浙江省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的师范学校和上虞、扬州两地中学的国文教员。1925年应聘北上,任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教授,1930年任中国文学系主任。次年赴欧留学,在英国攻读语言学及英国文学。一年后回国,在清华继任原职。抗战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