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紫 《采.写.编》2021,(8):132-133
在新闻出版业编辑加工工作中,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自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新闻出版业编辑加工工作存在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出版业仍要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并且对编辑加工工作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任翔 《出版广角》2021,(2):27-31
面对数字颠覆和疫情冲击的双重挑战,全球出版业在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平台管制和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固有矛盾凸显,转型压力剧增.文章聚焦欧美出版业面对变局的适应求存和创新求变,梳理、分析2020年欧美出版业发展动态,展望后疫情时代数字内容生态的构建与治理趋势,并就推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活动,构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文章以新闻传播学科为考察对象,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各自优缺点,借鉴相关先进经验,从教、学、管三个方面探讨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学体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变革之路,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供给服务系统,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蓬  张文东 《出版广角》2021,(11):40-42
后疫情时代,文学出版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破局突围是首要任务.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后疫情时代出版业破局突围的关键时期,文学出版既要持续深挖时代主题,坚守社会效益目标,也要创新发展模式,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各项工作,迎难而上,开启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张立 《传媒》2018,(12):1-5
我们在《坚守与变革?遭遇大数据时代的传统出版业》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从数据类型、数据特征、数据利用等各方面分析了传统出版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异同,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与影响,也归纳总结了国家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出版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应对尝试,并为传统出版单位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面对大数据,传统新闻出版业如何研发与应用?以下内容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日常生活节奏趋于正常,短期因应急出现的经营模式和消费习惯可能反转成为主流模式.文章聚焦后疫情时代出版业与直播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从出版业运用直播营销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销售码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出发,反思当下众多出版单位试水直播过程中内容定位、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法律风险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出版单位应区别于普通商品,立足知识传播,借助KOL带动销售码洋,运维私域流量,在直播新零售带动下,尽早完善硬件设施,实现零售发行物流闭环.  相似文献   

7.
郑宁 《中国出版》2023,(3):11-16
构建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相适应的法治体系是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扎实推进新闻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基本保障。研究认为,新闻出版业文化数字化战略法治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社会效益优先、激活资源、创新驱动的理念,树立数字人权、依法行政、包容审慎监管三大原则。通过构建统一协调的数字化立法体系、系统精准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公正高效的数字化司法体系、守法诚信的数字化守法体系,实现文化数字化治理,积极探寻新闻出版业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8.
陈雅赛 《编辑之友》2021,(3):106-112
日本是全球的出版大国,也是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的重要国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出版行业也遭受了较大影响.文章基于疫情对日本出版行业营收的影响分析、日本出版行业的应对措施,对后疫情时代出版形态与生产服务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阅读文化、数字化使用障碍人群、实体书店突破既有功能、网络出版带动传统出版、构建出版业数据共享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有益于我国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形势研判与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机遇,我把它归纳为八个方面: (一)小康目标的规划期.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各行各业都在制定本行业的相应奋斗目标.在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包含了对出版物的消费水平指标,建设小康社会对新闻出版业将提出硬的指标体系,这是全国新闻出版业向更高更新目标迈进的极好机遇.如果我们全党、全国认识统一,实现小康社会必须有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那就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性支持,这将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新闻出版业相关的标识符标准的现状及其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对标识符的特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业直接关系到新闻期刊和杂志的出版,关系到新闻的传递和播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新闻出版业印刷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闻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新闻出版业印刷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新闻出版业印刷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并促进新闻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邢梦莹  孟建 《出版广角》2021,(15):10-14
出版直播作为出版行业私域流量建构的具体实践与方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经济发展结构与格局,为后疫情时代的出版营销增添了机会与活力,并为出版市场赢得了可观的流量收益.如何将出版直播进行多维度建设并运用好直播技术,确保其既能够对出版社的经济创收起到积极作用,又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收益,是出版行业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2020年,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业在进入数字时代后的不确定性,尽管本年度报告分析的文献大部分基于疫情爆发之前的经验数据,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生态系统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XWA00)的成果"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全球新闻创新研究小组"发布的年度报告,通过对中外重要新闻业研究机构和网站当年度有关新闻实践和新闻观念变化创新的论文、报告、分析文章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全球新闻生态的重要变化、关注中外新闻行动者的实践前沿,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数字时代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时代中,新闻出版业不断转型,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自身特色,体育新闻出版业同样如此。本文探索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分析数字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业,探索体育新闻出版转型的方向和举措。旨在为数字时代中体育新闻出版业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基本特性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大数据时代传播学研究的变革与进路,为大数据新闻实践、舆情研究和品牌传播等领域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架构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1月12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报告中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闻出版业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着看不见但影响巨大的转变.最近这些年,大数据告诉我们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这股浪潮的席卷之下,激发了新闻出版业对大数据的关注与探索. 一、出版业发展大数据:先了解,再应用 出版业的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然而出版领域究竟包括哪些数据?如何采集?不同的数据又指向何种应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出版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出版业及时出版疫情预防电子书并免费传播、开放数字内容资源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出版业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基于出版业的所为,本文分析了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对出版人、出版单位和出版业的影响,进而从学习提高、管理激励、目标导向和人才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培育新时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行业变革和融合变得更加紧迫,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出版业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和出版业的新特点,总结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下出版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组织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2,(6):4-6
日前,就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相关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我国政府在与新闻出版业有关的问题上作出了哪些承诺? 石宗源:我国政府在以下三个与新闻出版业有关的问题上作出了承诺: 1.关于书报刊的分销服务。我国政府承诺,3年内逐步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