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红 《采.写.编》2022,(1):171-172
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商品销售新形态,正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既颠覆着人们对消费行为的认知,也为融合转型后的主流媒体创新经营理念拓展了实践路径.在直播带货日渐红火的当下,人们不得不联想到以前的电视购物.本文认为,电视购物到直播带货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平台融合,由单向传播到双向沟通...  相似文献   

2.
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产生了网络女主播身体表演的现象级景观.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女主播的身体表演给受众带来了一场群体狂欢.身体被看作一种消费品,身体消费具有了符号的属性.这种身体消费的符号化,使得其作为身份、控制与欲望的表征得以凸显.但是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成为常态,导致网络直播的内容过...  相似文献   

3.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之于社会的改造性力量,主要通过赋权一般大众而实现.普通用户成为网络主播,实现生产转向,即从传统的"固定内容"生产到作为关系表达的"流动内容"生产.这打破了"内容即资讯"的单一传播理念,带来了内容范式的革新.作为一种时空"拼贴"与"镶嵌"技术,网络直播的核心逻辑是关系搭建,它通过异域时空的同在、拼接与嵌入,使前技术时代"完整的身体"在直播平台中回归、复位,不仅实现现实社会关系的"上网"与重构,还使新型网络社会关系得以组建.同时,拥有完整身体的网络直播通过复现生活场景,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关系型媒介",为情感满足和新媒体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黄妍 《传媒》2017,(13)
2016年可以被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参与的传播形式,全民直播时代正在到来.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操作便捷,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卖弄噱头、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现象较多,主播水平良莠不齐,许多主播游离于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色情、暴力、低俗等内容频繁出现,极大地危害了媒体生态.为了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力图使网络直播在监管和自律中规范发展.在这一政策下,回归内容本位才是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硬道理,网络新闻直播也需要积极创新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王建磊  冯楷 《传媒》2022,(3):51-54
网络直播具有成本低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作为媒介的网络直播注重奇观化的表演逻辑,作为工具的网络直播则强调高效带货的变现逻辑.在5G时代,网络直播平台不断演进和更迭其定位,通过"直播+"战略与电商、教育、演艺、医疗等行业融合发展,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数字管道,这一工具化属性的凸显,意味着未来的直播可搭载不同的产业模块,作为一种"新基建"设施发挥出更大的公共服务价值,会激发出更大的商业势能.  相似文献   

6.
姜岩 《新闻世界》2021,(2):47-49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网络直播活动已成为网络空间常见活跃的交互方式,特别是遭遇新冠疫情以来,网络直播课堂、直播娱乐、直播带货等直播样态迅速发展壮大,吸引大量受众围观甚至尝鲜直播。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居安思危,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挖掘业务潜能,以全媒体视域深度参与媒介实践,持续提升有效传播力。本文通过对近来广播电视主持人频繁参与网络直播带货活动案例的分析,探究主持人群体全媒体发展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陈奥妮 《视听》2022,(2):142-144
媒介成为人类身体的各种延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也能改变传播方式并影响着身体的存在意义.在传播和身体的关系中包含了许多逻辑.从身体传播的视角看,Live house所构建的传播空间允许观众忘记规训,沉浸参与.在这个传播关系中还包含在场与离场、具身与离身、精神和身体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呈现出传播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新闻爆发时,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间会上演激烈的新闻争夺战。为赢得更多的观众,各类媒体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在经验中总结出增强新闻与报道的感染力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报纸可以扩大版面着重宣传重点新闻,而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飞快。本文以大型电视直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借助对0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史诗化"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的分析,讨论如何增强大型电视活动直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黄笛 《采.写.编》2023,(3):187-189
在网络直播中实时购物正在成为网络营销和消费的一种新形式。对这种模式的分析将有助于阐明和解释全景化网上购物的新颖性,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性质和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实时网络直播购物的拟剧化营销方法,并得出结论:目前的实时网络直播购物具有拟剧化的特点——各种元素的循环强化机制,消费者购买行为中重要的集体偏好,以及鼓励持续消费的行为者之间的合作机制。这些结果对于客观、辩证地研究直播营销机制,研究拟剧化理论的新情景,研究新兴的网络购物商业模式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中,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处虚拟的场景,该场景提供了主播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也是伴随着身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镜众传播视角调查研究网络直播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为丰富发展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论文首先切入镜众传播理论,将镜众传播理论与网络直播直接联系,构建镜众传播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模式,随后调查研究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与微信应用网络直播的现状,并从镜众传播视角将网络直播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在镜众传播视角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若想进一步发展网络直播,未来须在发展镜众群体、培养一批图书馆自己的馆员主播、升级现有的网络直播模式与内容、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相较技术层面的优化,网络直播媒介在人性化层面的延伸更加明显,人性化逻辑成为牵引直播媒介进化的主要力量.基于媒介演进人性化趋势的视角,文章考察影响网络直播演进的人性需求,并探讨网络直播如何沿着深度适应人性需求的逻辑延伸.具体地说,网络直播的人性化逻辑是通过满足人实时同步的基础交流诉求,传播日常生活内容的物理诉求及情境化互动、分享的心理诉求,媒介向着消弭、延展、情境化的方向发展,即以去中介化的发展路径将网络直播空间延展至日常生活,构建更有温度的媒介情境,实现人的"感觉总体"回归.然而,网络直播在带来极致人性化体验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付出去社会化的代价,使人独立生存能力降低,出现"个体孤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带来的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和商业价值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对象。而近年随着淘宝主播李佳琦在各大媒体、社交平台上的热度飙升,淘宝直播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直播和淘宝的结合,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虚拟空间重构,其间生成的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符号化的互动等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以往从传播学、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媒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再思考,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也将结合社会文化的因素和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在这套关系、空间和社会文化的表象下,仍是商业逻辑在其中操作。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网络购物吸引了大量人群,传统电视购物的发展则遇到了瓶颈,以东方购物为代表的多家电视购物媒体探索转型之路。传统电视购物直播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AR技术、"电视+电商"跨界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直播、全媒体融合直播等新型直播模式的诞生与发展为电视购物节目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行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平台层出不穷,直播人数急剧增加.针对网络直播热点事件的频发,本文从网络主播、网络平台等角度去探析网络直播行业的传播特征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低俗、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追求即时效益、功利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直播风气.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应对播客挑战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们参与方式的多样化,网络传播的媒介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从上网浏览新闻、即时通讯、查询资料、参与BBS讨论到建立博客、发展播客,人们始终在追寻着一个属于个性化自由表达的网络传播空  相似文献   

17.
毋庸置疑,2016年是移动视频直播元年.在移动浪潮下,网络直播来势汹汹,大有改变整个互联网格局的势头.这既有映客这样新兴的移动直播平台,YY等原来PC时代秀场转型而来的移动直播平台,也有微吼直播这类创立多年始终专注于B端商务视频的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了内容不规范、无底线等关于直播边界、直播规范以及直播盈利模式的讨论.不少业内专家认为,2017年直播将迈入竞争的下半场,未来直播将往垂直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白热化的“千播大战”中,直播平台如何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直播改变互动和传播的背景下,直播平台如何抓住直播这股风潮?如何开发多元化盈利模式?作为微吼直播的创始人,笔者从2B企业直播的角度,阐述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并着重分享企业直播的逻辑和玩法.  相似文献   

18.
4G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日渐普及,使网络直播迅速发展。网民只需一台电脑(手机)即可进行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提供了新的强大的传播方式,但也存在低俗、暴力等有害信息传播,给我国网络管理带来新的风险。"网红"的出现,大量粉丝话题、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深刻地影响着网络传播格局。《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网络直播风险防治,改善互联网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周春林 《视听》2016,(12):93-94
在直播热之下,"商品拜物教"思潮的流行、消遣性心理与畅享身体消费带来的快感是受众的鲜明特征。人们在观看网络直播中消沉于虚幻的精神满足中,并失去理性思考,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直播成为现象级的传播景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线上健身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4月7日,“刘畊宏”微信搜索指数环比增长突破2280.33%,以直播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健身博主爆火。“影像时代”健身直播兴起,互联网空间开始发展身体叙事的实践——以身体为表达媒介,进行叙事实践。本文以抖音APP爆火的刘畊宏健身直播为例,从身体叙事角度,对后疫情时代健身直播的身体叙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