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震 《东南传播》2013,(7):48-51
传播学视域下的微博反腐现象实质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不同于传统媒体,其有着独特的离合式传播、偏执传播、交互式传播等信息传播模式.舆论是微博反腐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它受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影响,使得这种中国式新型反腐得以惊雷阵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强化了高压反腐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无禁区.但是通过对一系列的反腐主题的报道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对商业贿赂、教师收礼、医生受贿等一些腐败现象的关注极少,多是关于官员公职人员腐败的报道.而且其中不乏一些报道误区,主要集中在反腐报道娱乐化,比如对官员的老家风水、情人等大肆报道,将反腐新闻软化.不仅通过舆论审判干涉司法,还对犯罪细节过于详细的描述,没能担起媒体应该肩负的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的职责.新闻报道施行合理合法的舆论引导策略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反腐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和反腐领域的拓宽,反腐案件的披露日渐增多,媒体对各类反腐成果的报道分量也在不断加大."反腐报道"既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读者眼球的"看点",更是各类媒体十分重视的"热点".如何把提升正面引导力的自觉意识融入到报道实践之中,避免走入纯粹"揭丑"的低俗化误区?其关键是要"转换视角".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不断变革,新媒体实现了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变革对媒介化社会形成了影响力,网民运用图片监督公职人员的现象正在兴起。图片反腐应运而生,反腐图像的传播形成了"看与被看"的社会关系,从新的视角考验着社会道德、法律、制度。本文以此类事件为代表,通过界定图片反腐及其动力机制,深入探索其发展现状,进一步认识图片反腐的社会价值,为当前反腐的社会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剧中表情包更是迅速攻占网络,成为助推这场网络狂欢的强势符号。作为传播符号的表情包实际上代表着《人民的名义》一剧,快速实现了影视剧IP表情包化,表情包在互联网病毒式传播也就代表着该剧的意义体的传播。本文旨在解读表情包在该现象级电视剧传播中的使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起公民在网上实名举报官员腐败的新闻引起关注。而随着雷政富、李春城等高官相继"落马",很多人更是对"网络反腐"抱有期待。但长远来看,"网络反腐"只能是对制度反腐的补充,不能替代制度反腐。与通常的实名举报方式相比,通过网络、微博实名举报,往往更容易见效,能  相似文献   

7.
微博反腐是指互联网用户以微博为工具,监督、揭发并批评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的社会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以微博为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引导社会舆论,进而推动反腐机构的运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作用.微博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它既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工具,也是政府收集民意、整合民众智慧的工具.由于微博反腐具有信息传播高效、公众参与广泛、信息真假难辨和举报成本低廉等特征,以微博为反腐工具,既能拓宽传统反腐的信息渠道,又能调动民众反腐的积极性,汇聚民众的力量,推动反腐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贪腐官员背后也可能会有一个甚至一群危险情人。近来,网络不断曝出一些官员给情人的奇葩"保证书",将贪官情人再次推进公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贪腐官员身边"狐狸"角色之一的情人会走入三重门:"以色侍权",成为官员编外枕边人;讲而"狐假虎威",借用官员权力牟利;一旦反目成仇,情人则成"反腐先锋"。贪腐官员情人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相继落马,贪官与情人们的那些事也浮出水面。与情人相关联的"通奸"一词俨然成为今年反腐高频词。作为落马官员的身边人,不少情人要经过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  相似文献   

9.
703804,在温州话里是"东拉西扯、说七道八"的意思,它是温州一家民间网站(www.703804.com)的名字.在创办6年间,因频曝反腐猛料,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最猛料网站"之一.在网友眼中,"柒零叁"是当地反腐桥头堡,是"温州版维基解密",而在不少地方官员看来,"柒零叁"几成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月10日<瞭望东方周刊>)  相似文献   

10.
推荐算法开启了智能传播时代.针对算法运用引发的问题,我国已出台系列法规,确认用户拥有选择权、拒绝权、对重大利益影响的说明要求权等,并规定互联网平台的备案、公示、告知等义务.智能传播时代,对新媒体的运用应基于对"道"的领悟,即在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之上,认识和掌握规律.传播之"道",在于谋"势",在于"善用",在于保持敬畏之心.最重要的传播之"道",是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服务"国之大者",构建有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博反腐早已"风生水起",但法制规制依然欠缺。微博反腐法制化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不仅可以规范微博反腐,还可以全面推进反腐。应当科学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协同性,优化法律法规结构,完善程序性法律法规,并立足大数据平台,健全反腐联动机制,以促进微博反腐法制化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13,(6):174-176
三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召开的日子,也是国人传达自主声音的最佳时期。"两会"期间全球媒体聚焦北京,特别是今年"两会"上,中国新领导层顺利接班,外媒更加积极关注"两会"以及中国在改革、反腐、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新举措。作为舆论和大事件传播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高度聚焦"两会",特别是中文国际频道CCTV-4在今年的全国  相似文献   

14.
梁欣 《传媒》2017,(24):94-96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反腐途径,并且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反腐报道也从传统媒体的单一传导逐渐转变到以新媒体平台为主的形式,新媒体在传播反腐信息过程中呈现出了追求奇观化、绚丽化、负面化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作用下的媒介环境成了一个:人人即媒体、处处是现场、时时可传播的时代。自媒体所提供的开放平台,公众可以就某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形成意见公开表达的自由市场。"网络问政"、"网络反腐"、"网络监督"互联网赋予每一个公民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随着网络舆情的升温,一些非理性、情绪化"伪民意",带有目的性"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群体极化"、"舆论审判"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给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真  李华伟 《传媒》2021,(3):86-88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重组对外传播机构、扩展国际传播平台、改进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国际传播形式,不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际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从"本土"到"全球",从"文"到"语",从"模仿"到"超越"三个层面的建议,作为对新时代国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内腐败之风日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严刑峻法铁腕治腐,加强组织工作强力反腐以及组建专业的反腐机构"燕廉"专司反腐,甚至派蒋经国坐阵上海"打虎"。结果却是"越反越腐",无法挽回国民党败亡的结局。腐败就像癌症已经深入国民党"骨髓"。国民党腐败的根源乃是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强大的官僚资本的腐朽统治,而"一个腐败的政权是不能真正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9.
微博反腐是当下互联网多边舆论场中最为典型的民意现象.受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和网络传播环境等影响,微博反腐中信息流、意见流与舆论演进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效应,给整个网络反腐和网络文化带来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后果.构建可以真正公平参与、有效对话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大众、意见领袖、媒体和政府等各种主体都能参与舆论博弈,可以有效发挥微博反腐传播效应的正向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网络反腐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广泛流行,造就了一批极具发言权的网络大V,他们的一呼百应在一定程度上主导舆论导向,谣言也借势在这块土壤上滋生。近期"微博反腐"也成为大V主阵地,但以传播正能量著称的网络大V在"微博反腐"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该文主要以微博反腐为例,探究大V在网络语境中的谣言加速作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防范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