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际传播下,欧美电影文化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电影文化,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传播竞争力和树立现代国家形象,已成为中国电影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电影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是在"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软实力的国家形象,其次是"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硬实力的国家形象,最后是中国电影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认同,传播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蕾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2-214
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5月14日至22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具有外宣功能的纪录片完成了首轮谢幕.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方法,从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并和国家形象片对比,总结出我国在对象国媒体议程设置影响下,应积极制定国家形象影像化和文化传播战略,通过多媒体和新媒体将我国国家形象植入大众生活和文化的传播中,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塑造一个真实健康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外大学生对华态度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为"政治民主"、"科技产品"与"传统文化"。有留学经验的大学生与不曾出过国的大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指出,我国亟待塑造起与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相匹配的国家形象,人际接触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容忽视,鼓励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对于增强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玉霞  艾美华 《今传媒》2016,(2):110-11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多以茶道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推广公民的文化素养,探讨视觉文化实录作品的茶文化传播特色,尤为值得关注.本论文主要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探讨专业纪录片茶文化传播的新创作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王芙蓉  赵勇  曹文磊 《编辑学报》2021,33(5):567-570
"特色栏目"是期刊中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单元.扬州大学专业期刊《美食研究》的《饮食文化》栏目坚持办栏30多年,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和特色.总结探讨特色栏目创办背景、办栏实践和建设成效,探讨其充分利用个刊的内容优势,反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中外交流过程中以"食"为"媒",起到塑造积极正面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希冀为其他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资源打造特色栏目的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也为我国期刊内容的特色化传播与期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是国家历史传统与当代形象的重要载体;文学走出去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积极,渠道更加多元,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本文从译林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实,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今韩国的各种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变化都与中国休戚相关,可以说两者是一荣俱荣的关系,而韩国对中国的了解非常不足。KBS演讲纪录片《明见万里》为韩国民众充分了解多样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明见万里》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韩国媒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包括1.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形象:科技进步与中国智造;2.充满朝气的中国"90后"形象:积极乐观与热情创业;3.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形象:中国游客和海外投资。研究表明韩国媒体长久以来对中国带有非常复杂的情感,但就《明见万里》这部纪录片本身而言,主要呈现出的情感特点包括:畏惧与偏见并存、欣喜与忧虑并存。韩国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的启示有三个方面:首先,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功能;其次,发挥"意见领袖"的中介功能;最后,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蔡梦虹 《青年记者》2017,(17):123-125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0月底,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明确强调要加强人文交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转折点,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未来人类新的文明将是由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共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将为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世界人类文明的重构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历史上,中国优秀的茶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等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将推动中华文明在丝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再传播,进一步推进世界人类文明重构.  相似文献   

10.
动画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探讨文化传播效应时,动画特殊的文化影响力就注定成为不能忽视的议题.本文试图以日本动画传播的成功经验为案例,深入探讨动画"议程设置"效应在提升国家声誉资本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当今国家形象认知的新特点,国家形象塑造的新方法与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黄廓  张平 《传媒》2017,(2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无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家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积极贯彻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对外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困境,实现了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 《今传媒》2011,(9):59-60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内来说,它是人民群众的的重要精神食粮,对外来说,它也是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递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大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视剧"走出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传播策略上,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应该把握世界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本土化、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艺术陈述的置换等策略上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出口,才能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作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舆论场"外的"妖魔化"到"刻板"形象的塑造,"中国议程"的主动权经常掌握在西方传媒的手中.在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背后,是媒介权力的争夺."中国舆论场"影响力的扩大,以及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形象的传播,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鹍鹏 《传媒》2015,(16):59-61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影响力在全世界举足轻重.但是,以国家品牌为表现形式的国家软实力却与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国家品牌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形象特征的总和,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吸引外资、扩大影响、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融媒体在国家品牌塑造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融媒体全面传播我国核心价值观、塑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家品牌形象、有效整合传播国家品牌内容是塑造国家品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新闻世界》2011,(5):248-249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高科技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积极实施了以国家形象片为代表的国家形象传播工程。在解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详细的探讨了2011年国家形象片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受众的针对性等特点,对于有效改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以及快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策略与效果,探析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状况,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在邕东盟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以及实验法,探索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影响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在邕东盟留学生对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留学生中具有正面传播效果,但是效果有限,而影响这种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多重的,在今后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规避"传而不通""通而不传""传而误读"以及"他国误传"等风险,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作出了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仅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现代社会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国际视野,提高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传播渠道,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由王志国所著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研究》一书从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出发,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民族音乐的不同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