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围绕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梳理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童年"来源,结合媒介变迁史,重新反思"童年消逝说"在新媒介环境中的体现,试图唤起人们对童年文化的危机意识;并就现代媒介技术带来的"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电视人"、"技术异化低龄化"等现象,给当下媒体、学校及家庭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使当代社会处于急速变化之中,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场所变动导致亲子相处时间缩短,关系疏离,电子媒介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精神保姆"。媒介文化研究者波兹曼曾提出,"童年"的产生归功于印刷媒介的出现,而"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如今,以卫星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构成的全新媒介环境正对儿童社会化构成新的影响与挑战。本文从分析印刷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入手,着重探讨电子和网络媒介对儿童世界的侵蚀,在此基础上,讨论家庭、学校和媒介工作者应该如何为保护儿童的童年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李文杰 《东南传播》2022,(5):98-100
图像时代有别于印刷文化的精英逻辑,新媒介图像化的狂欢降低信息接受的门槛,无法将成人与儿童分类的同时,也为儿童打开了成人的后台。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儿童成为被凝视消费的对象,并在抖音上扮演成人,儿童的外在形象、行为、话语呈现成人化倾向,而儿童成为手机的接触者或私人使用者时,手机图像中的成人话语体系进一步侵占儿童成长空间。但儿童在媒介实践中也会根据媒介需要进行媒介选择,反抗儿童成人化现状。  相似文献   

4.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人卡通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人们已将大众传媒所建构的信息环境当作自己了解现实、寻求帮助、丰富知识和休闲娱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渠道。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现实环境的角色与功能,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在传媒时代,与"儿童成人化"现象相反,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着迷于卡通,成人呈现出"卡通化"现象。文章运用沃尔特·李普曼的"拟态环境"、G.格伯纳的"培养分析"和"媒介素养"等理论探讨了"成人卡通化"出现的原因、影响以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媒介使用与青少年闲暇生活--"离网离视"活动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代初,美国佩恩基金会开始着手于媒介与青少年研究。在讨论媒介究竟向青少年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态度、情绪、道德行为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时,青少年的媒介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施拉姆提出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集中探寻了年龄、家庭关系、社会规范和青少年娱乐与社交需要等对其电视收视行为的影响。"!在众多西方学者的研究当中,尼尔·波兹曼将童年这个概念与大众媒介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印刷媒介有效地隔离开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让儿童得以享有身心健康的童年,而电视则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世界,导致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7.
白贵  康智 《现代传播》2019,(11):37-41
从社会发展时空的概念将广播界定为民国时期的"新媒介"形态,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信息获取的壁垒。在广播的社会化进程中,相伴而来的伦理冲突也日渐凸显。特别在抗战时期,广播的伦理规范与社会责任问题持续引发争议。利用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实现战略与舆论思想上的胜利,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呼声。受众的"新媒介"批判,促使广播通过自律、他律强化了伦理规范,并出台了监管层面的法规,共同使得抗战广播在改善不良内容、抵制低俗娱乐、进行战前思想动员与战时信息传递、普及战区大众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战广播的伦理规制强化了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知,是民国"新媒介"社会化进程中伦理变迁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社会与人的互动,不断规制影响着新媒介的伦理与责任走向,以及媒介伦理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许兴 《声屏世界》2008,(1):59-59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消逝的童年》中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而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世界的界限,由此导致童年的消逝。  相似文献   

9.
高红红 《东南传播》2016,(10):124-126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到,电视的普及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共同传播,"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童年"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生动的形象、动听的音乐、精美的制作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同时,电视广告也将商业、消费、交易这些属于成人世界的概念过早地渗透到儿童的世界,儿童被迫提早进入成人的世界,"童年"逐渐消逝。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广告对"童年"的消解,就当代电视广告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的社会化关键时期在儿童阶段,"媒介童年"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导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舆论、传播效应和影响力,使儿童和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确立最初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等能力,并形成完善的了解社会、应对社会、掌握社会生存能力的行为方式。大众传媒如何着眼于多元媒介环境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社会化功能研究,塑造并完成重要的文化传达与构建,是电视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丁文文 《东南传播》2012,(5):115-116
所谓新媒介文化,是现代媒介先进技术手段下的传播功能与社会趣味流行导向相结合的产物。极大程度的在心态文化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化生活。随着新媒介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受众得以在媒介接触中充分获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构建出恰似完美的"拟态"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新媒介文化的发展滋养了青年亚文化的繁衍生息,形成诸如"御宅族"、"微博控"等媒介依存文化现象,同时也完善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吴燕 《新闻知识》2008,(1):50-51
大众传媒亦称大众传播媒介,它是一种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行业,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及新兴电子媒介等。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除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无论传媒提供的信息对儿童的社会化成长起什么作用,不可否认,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儿童都深受电视、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和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影响,因此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已经到来."童年"在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中被界定为社会结构化产物,其概念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童年"的概念产生于印刷媒介,消逝于电子媒介,现又被网络媒介刻上社会变迁的烙印,但网络社会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文章根据儿童的接受实况,提出家庭、学校和媒介等应努力营造儿童享受网络童年的度空间.  相似文献   

14.
陈英 《编辑学刊》2002,(1):45-47
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职能化确定了新闻编辑的特有角色.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编辑担负着信息的决策、选择、优化和表现等工作,这一系列使命使得新闻编辑在媒介活动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扮演着"中介"的角色.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和媒介特征密切相关的特殊劳动,新闻编辑角色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有了一些新的转移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播学会(CAC)主办,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于8月16至17日在云南丽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介化社会:现状与趋势"。"媒介化社会"的提法是对当今世界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新媒介不断涌现、媒介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挥着不可取替的作用这一现状的概括。分析"媒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曾娅妮 《当代传播》2011,(5):104-106
儿童伴随着长大在现实成长环境中进行着自我的社会化进程,但对于在电视机旁长大的他们而言,还有一个无处不在、无可回避的成长空间,这就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曾指出":今天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介对人的影响日渐显著.青少年粉丝作为一群特殊受众,现阶段的他们缺乏应有的媒介辨别能力.再加上当前一些媒介对眼球经济的片面追求,致使他们暴露于不良媒介环境当中,影响着他们的健康社会化.文章通过制订调查表对青少年新媒介使用习惯进行分析,解析新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粉丝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时代儿童影像广泛传播,儿童网红大量涌现,短视频平台呈现出儿童"异化"的各种影像奇观:具有"成人美"的身体奇观;不健全成人价值观的话语奇观;凸显儿童主体性的创作奇观;成人视角下的观赏奇观.影像中的儿童虽然体现了成人化、商品化的特点,但在儿童影像他者建构的悖论中,不应意味着"童年的消逝",而是儿童话语权的回归与童年影像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