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郝婷 《中国出版》2017,(16):46-49
基于IP改编的跨媒介传播作品的主要特征是粉丝社群、版权独占性和衍生价值,从跨媒介传播作品特许经营现状来看,其版权授权的流程机制包括了确权、集权、售权、用权和督权五大环节,跨媒介传播作品版权授权面临的困境包括了版权确权难度大、权利归属错综复杂、市场交易不规范、价值评估机制尚缺乏、二次改编侵权突出、衍生品授权凌乱、权利监管乏力、侵权盗版严重以及授权许可契约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指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其实质是原文本实现跨媒介平台的内容变现,观众中的粉丝群体、粉丝粘度是影响其价值变现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6年国内IP电影,从IP产业链三个阶段、票房以及粉丝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粉丝群体以其自主、高参与度的行为,在文本再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更多消费内容,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和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内容及影响力在文化产业市场上的蓬勃发展,跨媒体传播成为各大IP在策划、开发、制作、上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围绕着IP产业链,粉丝经济逐渐成为IP跨媒体传播中的中坚力量,助力IP发展成熟.那么,如何形成粉丝经济,如何在跨媒体传播中使粉丝经济达到叠加效果,本文将以2017年现象级IP文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分析跨媒体传播中粉丝经济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作奎 《传媒》2021,(1):74-76
新时期,网络文学IP开发已经成为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逐渐形成一个超级文化现象,在影视传播、文学创作、文创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结合网络文学IP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现阶段其营销模式,包括版权销售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游戏改编植入营销和后期衍生产品借力营销,并结合营销问题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具体优化策略,为其未来营销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作品是新兴的作品形式,其主要的载体是PC端和移动终端,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中,个人借助APP就可以实现传播和复制.近年来,网络文学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粉丝基础,以其作为优质版权的开发来源引发了IP改编热潮,网络文学商业价值凸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版权问题.文章基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侵权现状,分析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网络文学保护体系和相关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钟瑾 《出版广角》2016,(11):8-10
文学网站和网络小说的爆发,加上互联网公司以及资本的强势介入,将IP转化为影视、游戏产品,使得近两年IP市场热度不减,价格暴涨.相比之下,传统出版业却处于被动状态.笔者认为业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影视产品、游戏、图书其实是同一IP产业链上的不同形态,关键在于IP所包含的内容.换言之,出版业也可以通过开发IP,以出版物为标的,自己组建产业链,进行全版权运营.  相似文献   

8.
2016年春,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以黑马之姿火爆全屏,拿下年度现象级电视剧的头把交椅。在这一表象之下,《欢乐颂》所蕴含的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化技巧与营销策略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学IP的成功影视化,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改编、拍摄,打造优质内容;其次在播放渠道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三屏联动;在营销传播阶段,通过提前备料、分阶段投放、多级传播、"剧众"互动等策略,维持热度,有效实现IP影视剧的社会化营销,打造热播剧集。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形态打破IP产品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出版发行的壁垒,IP产品全媒体、全版权营运时代来临.国产动漫IP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建立完善的O2O传播模式,应整合现有的国产动漫IP网络出版平台,重构国产动漫IP线上与线下的评价体系,注重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融合线上与线下传播的优势,推动国产动漫IP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多元媒介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不同媒体产业间跨界合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跨媒介延伸,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媒体渠道、不同媒介文本间流动和迁移.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跨媒介消费的内涵,认为跨媒介消费是跨媒介受众以拓展内容消费体验为目的,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动机,在同一IP延伸的多种媒介内容产品间流动、迁移、转化、参与、互动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变化过程.跨媒介消费的对象是以故事世界为内容架构,以IP为连接的跨媒介文本,具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故事世界的可扩张性,是一系列以不同媒介形态多元分布的关联性叙事元素和文本.此外,跨媒介消费具有流动性、非线性、生产性、圈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瑾 《出版广角》2017,(20):62-64
互联网催生出IP产品的开发和衍生,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方式中,IP流量和粉丝营销成为卓有成效的营销手段.但是对同类型快消型IP产品的过度开发以及IP产品营销策划中的短视效应,导致IP流量和粉丝营销面临同质化的困境.打破这一困境的根本手段是对IP产品做到优选,注重产品内容价值,做好营销内容策划,让营销契合IP产品自身特点,最终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2.
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出版是典型的流行文化现象,它以忠诚度极高的粉丝消费作为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同时充分运用了媒介融合策略,使自身成为“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版权商业价值的最大化.IP模式对于传统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IP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频词汇,催生了行业内争相高价“囤围”热门创意内容的业态新现象.文化企业的顺“市”而为,反映出原生创意资源所自带的受众基础与市场潜力,即固态IP进行跨媒介的泛娱乐品牌化文化产品开发的内核驱动.文章以腾讯互动娱乐为切入点,对其跨媒介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国内文化产业现状的IP出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新春 《传媒》2018,(4):16-18
在媒介进化的历史图景中,媒体形态总是处于不断丰富、分化的转型衍变中.当今,传统电视在整体市场供大于需的态势下,一方面,行业集中度走高;另一方面,优质内容在多技术通路下又有其更为广泛的传输空间.对于当下的传统电视来说,应当思考这些问题:如何扩大电视内容传播的触及面?如何运用技术弥补电视线性传播短板,实现跨屏收看、回馈沟通互动便捷运用?如何重建用户连接,把电视与互联网直接到达用户的特点相结合?如何使优质、稀缺的内容在融媒时代,有更强大的传播影响力,重塑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基于此,笔者以几类传播实践为例,介绍北京电视台在跨屏跨界发展方面的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晓丹 《东南传播》2016,(10):79-81
在影视行业,IP剧特指由拥有大批读者、高关注度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剧。网络文学IP本身自带粉丝、转化成影视剧时高人气演员随带的粉丝、IP剧新颖、贴近生活的题材都是其快速兴起的原因;注重戏剧性和人物情感表达、选用好的演员塑造类型化人物形象、细节构造真实感是网络文学IP剧改编的策略;线上与线下、电视台与互联网强强融合的播放渠道是其获得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文学IP转化剧不断实现内容的创新和拓展海外市场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余苗  吴雨晴 《中国出版》2022,(23):34-38
随着大众审美方式、审美需求以及审美文本的变化,有声书的跨媒介叙事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调查,提出IP有声书跨媒介叙事策略,即基于移动时代的多场景,打造心流瞬间多主体;基于用户需求,打造同人作品;基于不同媒介形态,打造故事宇宙;基于多元版本,促进媒介形态流动知识传播的跨媒介叙事。  相似文献   

19.
于正凯 《新闻传播》2023,(15):23-25
IP是前期传播,后期开发,用户参与,数网传播与版权经济融合的数字出版运营方式。民营网络深度演绎IP原理并为国有出版提供启示。地方出版社面临夹在民营头部企业和国家级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局面,数字出版IP破局需重点发力。利用文献查阅、市场调研和理论诠释,地方出版社数字出版的IP路径有:依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内容的数字微化、创造、创新,收购与合作、搭建IP产业链,聚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版权再造:IP开发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即版权.好莱坞的版权概念更注重对原创作品的“保护”,而国内兴起的IP概念则更强调对原创作品的“开发”.基于水平整合的现代娱乐业结构设计理念,文章提出围绕版权价值挖掘,先后出现和并存着三种IP开发模式:产品扩展模式、项目协同模式和众创模式.对应Ip被视作产品、项目和众创过程,IP开发从无核心到有核心最终到去核心,涵盖了行动、环境与当代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