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通过对迟子建文学创作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了满—通古斯语族书写的艺术风格,有利于解读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中常常出现满-通古斯语族萨满的超自然的现象或行为,如治病救人,祈雨和咒语等。由于迟子建从小生长在满-通古斯文化的核心区域,文学创作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迟子建小说中对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描写,其文学内涵是在大自然中寻找民族之根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天人合一"的真正的文明之境,进一步拓展了萨满文化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3.
正有清一代近300年,满语满文被定为"国语"、"清文",表现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性。清政府通过法律将满语满文定为代表国家的语言文字加以推广,但实际奏效不大,只是在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之中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8个契丹小字的读音及其词义作初步的解读,及对其构成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契丹小字源于汉字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探究这些契丹小字的音义方面,采用与蒙古语、达斡尔语、满语比较的方式,亦能反映契丹语同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母题的跨文化寻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其主要信仰之一,因此在满—通古斯语族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动物感恩母题。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母题深受佛经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意蕴,进一步拓展了动物感恩母题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6.
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动词的语法范畴是相当复杂的。正因为这样,人们早已开始对每一个具体语言的动词的形态变化展开了专题研究和热烈讨论。但是,在我国,对满通古斯语族范围内的语言动词所做的专题研究和讨论是很少的。甚至某些语言至今这个方面还是个空  相似文献   

7.
博览篇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四种民族语言,分属世界十大语系中的五个语系。 一、汉藏语系。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它由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的语言组成。属汉藏语系的民族有三十二个,占全国民族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一。 二、阿尔泰语系,是我国第二大语系,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满三个语族。属这个语系的民族有十七个,占全国民族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四。  相似文献   

8.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语和满语同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略加修改的满文,是满文的继承和发展。锡伯文和满文具有源流关系,这个历史演变过程是: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老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承德围场"满绣"传承发展的文献调研、对满绣文化传承人、满绣产品经营者进行深度访谈,以点带面,揭示"满绣"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视角下,思考"满绣"传承发展的新媒介、新手段、新载体等。  相似文献   

10.
南岭走廊是把中原的文化与岭南的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节点,是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的纽带,作为一条多民族走廊,南岭民族以汉-客家、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为主体。瑶族在与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中,创造了既有“民族性”又有“普遍性”的传统音乐艺术。运用跨学科方法深入探讨瑶族传统音乐艺术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可为树立正确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史例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州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和方言材料,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的^*adirGa(-^*atirqa)“儿马”一词进行了语音和词源方面的全面分析和比较研究,并探寻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相关语音的对应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状况,重新构拟了该词的原始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古籍整理和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鄂伦春族的田野调查,结合满-通古斯语、鄂伦春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语言学的比较研究,借鉴科技考古,DNA比对,最终推论出:早期拓跋鲜卑生活于大兴安岭东麓,使用通古斯语;鄂伦春人世居大兴安岭东麓,是属于留守的守山部族的结论.此研究对进一步探索鄂伦春族源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网络"恶搞"以复制、拼贴、戏仿、反讽和颠覆、滑稽、戏谑的后现代影像表达来解构权威、解构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而且呈现出一系列文化的后现代特征: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人们沉溺于解构主义的反讽、戏谑和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之中,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感到欢欣鼓舞,艺术生产者的原创性特征衰微了,仅剩下一种日常生活的假设-艺术不过是重复或粘贴后的后现代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开展南岭民族研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与"西北走廊"、"藏彝走廊"相并称的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是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各民族的聚居区.这里族群构成复杂,文化积淀深厚,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拓展南岭民族研究的新领域,促进南岭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复兴,以"边缘活力"展示南岭民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为构筑涵盖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史观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3):20-28
族群边界是区分"自我"与"他者"的标志,而每当面对流动的文化时,族群的边界却会不时地消弭。历史上内陆亚洲地区族群之间的边界处于不时地变动之中,特别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的之间的边界。裕固族内部的东部裕固语族群和西部裕固语族群是民族的主体组成部分,两个族群之间的边界与认同形成了裕固族内部的"二元"与"一体"。同时,还有一些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进入裕固族文化体系内部,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服饰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由于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同一性;由于不同的经济从业和社会地位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差异性;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促成了他们服饰文化的变异和传统服饰工艺已濒危的现状。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工艺,维护他们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和继承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诸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金代女真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女真语在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金史》等史籍中的女真语词汇进行语文学研究,是加深对女真语言认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札记形式,对《金史》中的近20个女真语词作了语文学注释,描述了这些金代女真语词的语音特点、词汇意义以及在明代女真语、清代满语中的体现及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之后,就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整个东北,在进行政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更加明目张胆和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教育文化侵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考察了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历史上的政治语言——“可汗”“可敦”的词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笔者的深入挖掘和探索,认为“可汗”“可敦”各由“可和汗”“可和敦”组成的偏正结构词组。经过搜检发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可汗”“可敦”来源于突厥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在蒙古语族语言中也似乎已经很难寻觅其历史踪迹,而在阿尔泰语系的重要成员——朝鲜语中至今保留着其本义,即“可”“汗”“敦”三个音节的基本字义,分别为汉语的“大”“天”“地”之义。各词词义又深度契合北齐魏收所撰《魏书》所记乌洛侯国界内石室之壁祝文所刊“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尚飨”之描述。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