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瑞霞 《新闻大学》2023,(3):90-103+122-123
本文以全球公众“上海文化”评价数据为基础,从文化刻板印象理论、媒介竞争理论与意见市场理论出发,通过回归和调节作用分析发现:(1)文化刻板印象是城市形象传播必须面对的既定前提;(2)影响城市评价意见分化的主要力量是互联网,而非社交媒体。(3)从媒介介质角度出发,高程度文字和图片接触反而会降低高互联网使用人群的评价,中国社交媒体高使用人群中的高文字接触者的评价反而不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人格特质对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开放性人格外,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和外倾性人格都会倾向于分享网络健康信息。此外,社会临场感在人格特质与网络健康信息分享的影响上发挥着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从性格角度探讨健康信息分享产生的原因,对于未来健康信息传播和知识分享有推动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成瘾危害日益凸显,厘清社交媒体使用从成瘾到不持续使用的行为转变机制,为用户减轻社交媒体问题性使用提供新的视角。[方法/过程]文章基于自我差异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模型,揭示社交媒体成瘾、负面情绪(社交焦虑、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自我效能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收集到399份有效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进行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成瘾正向影响社交焦虑、抑郁、不持续使用意愿;社交焦虑正向影响抑郁、不持续使用意愿,抑郁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自我效能对社交焦虑、抑郁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逐渐郁积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基于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内容丰富化、叙事方式和渠道多样化、叙事结构非线性化的网络传播叙事模式,社交媒体环境中的身份焦虑呈现出狂欢式的符号表达、非理性的情感倾向、仪式化的群体分享等传播特色。精英崇拜的社会心理、新时代的技术赋权、消费主义下的特殊文本、社交网络中的模因传播模式成为网络传播叙事语境下身份焦虑问题出现的重要动因。我们应多维思考去应对身份焦虑问题:一是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身份焦虑的影响,厘清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的成因;二是建构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的评估体系;三是发现应对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音乐链接,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行为变得具有轨迹化和可见性等特征,并且成为了个人自我展示的新风尚。这意味着移动社交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音乐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音乐分享的空间。目前学界对音乐分享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属于报纸、杂志的专题报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笔者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从音乐身份构建、音乐符号交流和音乐作为抵抗三个方面来研究作为微信主力军的青年人在朋友圈的音乐分享行为,分析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6.
国外社交网络研究热点与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外社交网络(SNS)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外社交网络研究一直关注的重点是:模型、身份、朋友、交流和互联网使用;(2)社交网络研究的热点领域是:用户接受、web2·0、企业2.0、社会资本、自尊、性别、隐私、社会网络分析、用户行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自我呈现与自我表露、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MySpace、Twitter)、社会化媒体等;(3)社交网络研究的前沿领域呈现出细分趋势,主要集中在健康、青少年与儿童、知识管理,以及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英 《传媒》2014,(22)
为探索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企业内信息传播的影响,文章采用社会网络方法,从密度、中心度、聚类系数及平均距离等指标对企业内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及复杂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利于企业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新闻分享成为新闻传播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框架理论,探索新媒体平台中标题效价与新闻分享的关系,以“今日头条”APP的88482条新闻为研究数据,分析了标题效价对新闻分享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图片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中,标题效价与新闻分享呈现“U”型关系,比起中性标题新闻,正面或负面标题新闻的分享量更高;新闻阅读在标题效价与新闻分享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配图对新闻阅读的中介效果具有前端的调节作用,有配图时的新闻阅读中介效果,高于无配图时的新闻阅读中介效果。同时,标题效价、配图对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分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的发展继续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媒体传播及信息分享格局。自媒体正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火,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超常规发展,使得旧有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方式巳无法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对全球涉华记者社交网络的结构、影响力以及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全球涉华记者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形成相对松散的社交网络,呈现区域聚集性的特征。美英国家涉华记者社交网络影响力高,在社交网络中拥有更高网络资源调节和控制能力。涉华记者所在媒体机构的现实影响力及在全球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位置,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偏向,以及记者个体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及目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网络超越时空限制,链接行动者和涉华信息,以涉华议题为纽带,形成融信息、网络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网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互联网媒介时代受众进行数字化生存的重要传播方式。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对话)、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自我展示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自我的肯定性情绪,最终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媒介既能提供数字化的机遇,也能提供数字化的威胁,正确认知互联网媒介的属性,合理地、健康地使用社交媒介,才能在人与媒介"同构"的良性互动之中,增强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考察社交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使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之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所在,最终提出明确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传播的双重属性——机遇与危机并存,确实地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提升主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媒体(Social Media)是一种在线交互媒体,具有广泛的用户参与性,允许用户在线交流、协作、发布、分享、传播信息,组成虚拟网络社区。近年来,社会媒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早期的论坛、博客、播客、维基到风头正劲的社交网站、微博,正在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基于社会媒体的虚拟社会管理是一个新时代互联网大发展环境下政府面临的突出挑战。  相似文献   

13.
风险具有社会建构性,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的结合体,现代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在风险建构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风险传播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专家以及网络民意在网络风险传播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8):21-26
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话语表达空间中,公益传播力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重新集结和组合,新浪微博成为公益传播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官方认证的公益机构的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认证公益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公益机构间的关注关系构建社会网络,通过对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指标进行测量,探索公益机构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公益机构在线社会网络存在多中心的差序格局,公益机构传播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和马太效应,公益机构信息传播呈现圈子式的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下,微信已成为向大众提供健康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微信健康教育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却不容乐观。为探讨微信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本研究以恐惧诉求的最新理论成果——延展平行过程模型为理论框架,对2015-2018年深圳卫计委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推文进行内容分析。从恐惧诉求的采用情况来看,深圳卫计委采取恐惧诉求传播策略的比例较高,并且综合使用了威胁和效能要素,同时在具体应用上较好地结合了恐惧诉求策略与微信传播模式。从恐惧诉求策略的应用对推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方面来看,呈现疾病严重性信息能促进推文阅读量,运用视频形式呈现威胁信息同样能显著促进推文传播。本文对基于社交媒体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开始将广告营销的触角伸向互联网。实践表明,社交网络广告在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以及话语形态上都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与传统广告形成鲜明的对比。网络社交:消费者掌握营销主动权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往往热衷于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动态方式向好友们传递信息,分享、评价、讨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际遇与感受,吸引关系链条上朋  相似文献   

18.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