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智正 《初中生》2009,(4):38-41
《博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1864年生于法国,在乡下长大。他的名作除这里介绍的《博物志》外,还有《红萝卜须》等。1907年,朱尔·勒纳尔当上龚古尔学院院士,1910年逝世。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我好像在每一篇小文章中都向大家介绍了一本书或几本书,我这是有意的。我认为要学写文章, 最好的教师就是书。《博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说:“工作的报酬,是向自然观察,懒人的眼看不到任何东西。”而我  相似文献   

3.
一说到散文诗,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泰戈尔、纪伯伦以及中国的冰心等。这当然没错。但我们要知道,散文诗写得好的,真是大有人在。比如现在,我的桌上就摆着四本,即:夏尔·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路易·贝尔特朗的《夜之卡斯帕尔》;阿尔蒂尔·兰波的《地狱一季》和朱尔·勒纳尔的《博物志》。这四位大家都是法国的。  相似文献   

4.
陈冰 《文教资料》2009,(19):72-7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晋代以前的丰富内容,还记载了晋以前的古代汉人的民俗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博物志>内容包罗万象,本文仅就民俗方面作了一些整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广燕 《文教资料》2008,(31):64-65
<宋史>成书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宋史·河渠志>是继<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之后,恢复了<河渠志>专篇,从而纠正了<后汉书>等史书不列有关水利专篇的缺陷,然此书虽署名脱脱等撰,实乃出于众人之手,且系用两年多的时间仓促成书,讹误颇多.本文拟就其中部分文字进行校勘,讨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郑樵在编纂<通志·乐略>时,曾大量地参考宋前各朝代的<正史·乐志>.本文主要从史源学的角度去探究<通志·乐略>与<正史·乐志>的史料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颇为丰富,京房"六十律"与汉<易>"卦气说"象数模式的密切关联性,正是从<后汉书·律志>相关记载中得以显示的.本文对<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东汉末年荆州所辖郡数,史料的记载不相同.<后汉书·郡国志>和<晋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末年荆州只有七个郡,但<后汉书>的<刘表传>和<文苑列传>以及<三国志>的<刘表传>和<赵俨传>等都明确表明此时荆州有八个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东汉末年荆州有八个郡,并对章陵郡的存在时间、辖境以及史料记载的郡太守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有<最后一课>.对课文的作者"都德",任志鸿主编的"志鸿优化系列丛书"之<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学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8版),在<最后一课>"基础梳理"之三"文学常识"之"1 作者介绍"中说:  相似文献   

10.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陆机是西晋文学大家,对文学史影响深远.一生著述丰富,据<隋书·经籍志>注可知,<陆机集>至南朝梁时尚存47卷,目录1卷,<连珠>1卷,计49卷.然自梁以后逐渐散佚,据<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至宋时仅存10卷,且许多篇章实为残篇.  相似文献   

13.
唐朝使职是唐朝官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专门记载官制的<大唐六典>、<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以及<通典>等唐代典籍却对之记载很少,多为一提而过,实为一大缺憾.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以罗振玉为代表的学术界开始了对唐朝使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罗愿<新安志>"岐山"条涉及唐元和四年歙州刺史韦绶感梦而在休宁石桥岩置精舍之事.明弘治<休宁县志>之后的几乎所有徽州府志、休宁县志、齐云山志,直到现代新修相关志书,均认为韦绶感梦所置之精舍叫"石门寺",以至此说广为流布.经对休宁"石门寺"说法来源的细致考查和对罗愿<新安志>、<弘治·休宁县志>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休宁没有"石门寺",所谓休宁的"石门寺"应为"石桥院".  相似文献   

15.
手不释卷     
[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疑难俗字的形体用例和产生原因两方面探讨了敦煌研究院藏<三国志·步骘传>残卷中的两个疑难俗字,以期从俗字的角度为<三国志·步骘传>非伪卷再添力证.  相似文献   

17.
史籍中的"西蕃"除用于指称吐蕃外,更常用于指称西域的突厥语族群和印欧语族群.<元和郡县志·陇右道下·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的"西蕃"正指的是回鹘.<辞海>"西蕃"词条亦有漏释和误释.  相似文献   

18.
<七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文献学史上的重要文献目录,均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者在体例因袭、著录、分类和创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9.
志怪小说     
<正>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并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  相似文献   

20.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