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中国电影在掌握西方电影技艺的同时,亦融汇传统文化形式和伦理精神,构成了一个混杂民族意识与现代技艺、道德理想与商业诉求的电影文化潮流。萌芽之初的中国电影以传统剧目、文明戏等为主要题材来源,在强烈商业化追求中蕴含了无意识的本土化趋向,而社会伦理片的成功,则初步实现了中国电影在题材风格和价值伦理层面的民族化。由古装稗史片演化而来的武侠神怪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类型片风潮,并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电影类型。早期中国电影通过商业竞争与艺术创新,基本完成了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使之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奠定了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观众越来越希望通过电影来与同样处在转型时期的其他人同享迷惘、欣悦与渴望,通过电影来理解、面对、解释我们所遭遇的现实。而中国商业电影对此却缺乏把握。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观众的传统观影心理和当代娱乐文化心理,认为在当代,商业电影是一种时尚消费,中国商业电影的观众消费群落由“领潮人”中产阶级和“赶潮人”普通大众构成。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已经在理论上成为共识.但由于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考察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本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通俗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再从文化层面梳理通俗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形态和地位,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对通俗文化资源进行更新和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商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在谚语中有深刻的体现:一是义利并举的商业思想;二是因变制胜的商业策略;三是以和为贵的商业理念;四是诚实守信的商业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对中华民族经济的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台湾电影导演李安的电影在商业娱乐包装下延伸出较浓厚的文化蕴味,特别是其导演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期待.  相似文献   

7.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相反相成",这种理解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误解,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失去了本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与道家辩证思维的对比研究,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获全胜。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电影似乎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而实质上只是一个载有对东方异域想像的商业电影,影片在对东方思想的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西方思想。本文将从意义构建、概念凝练、儒家思想等方面对该片进行文本解读,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构其“中国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钱静 《华章》2011,(15)
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商业电影都没能占有一席之地,其问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商业电影则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这种转化也是由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转化而来的.本文从中国商业电影的出现以及存在现状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商业电影的表达策略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电影的商业化趋向,实际上是与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构的商业过程,这是旧的电影文化体系的解体和新的电影文化要求的逐步扩张。中国电影需要改革,但同时也有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电影分级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电影商业化之路如果走得好,不但能带动社会经济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给理论建设和艺术实践带来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