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施政"是杜鲁门政府内政纲领的统称。1945年,杜鲁门继任总统后,陆续向国会提出一些立法建议,并在大战结束后向国会提出国内立法的21点纲领,后不断加以调整、补充。竞选连任总统成功后,杜鲁门在1949年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的口号。从此,公平施政成为杜鲁门政府内政纲领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钢铁公司占领事件"是美国宪政史上重要事件,体现三权分立、制衡的基本原则。由于权力分散,杜鲁门政府一方面受到国会立法限制,一方面又被下级各独立部门分散权力,以至于无力应对1952年钢铁工人罢工问题,导致了危机的产生。为了解决危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杜鲁门总统才决定冒违宪风险扩张行政权力。杜鲁门政府处置"钢铁公司占领事件"对随后的总统行政权力的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联成立后,被世界视为"共产主义"的现实代表.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美国却将最初描述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标签贴在了苏联身上,将苏联视为同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一样邪恶的极权主义国家.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就是以反对苏联扩张极权主义为由对其推行遏制政策,并为美国社会普遍接受.但事实上,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属于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莫斯科审判"的影响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使美国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答:《波茨坦公告》的产生过程如下: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出席波茨坦会议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携带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想作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的联合公告发表。丘吉尔和杜鲁门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认为苏联参战将加速日本的溃败。但斯大林不能参加发布这项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应对1948年柏林封锁的政策讨论和决策过程。面对苏联封锁,以克莱为首的柏林美国当局和以杜鲁门为首的华盛顿政府分别进行讨论,相互交换意见,最后杜鲁门总统做出留在柏林,进行空运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他宣称:希腊和十耳其正处在共产化的危机之中,为防止这一危机,他要求4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派美国军事人员前往那里执行任务,杜鲁门在解释这篇咨文时说:“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同答”。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美、苏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加上战后苏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这被美国认为是对其领导下的西方自由世界的严重威胁。自总统杜鲁门提出意图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之后,二者由战时的合作转为战后的竞争与对抗。一直到冷战结束前的时期内,美国历任总统在上台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貌似具有与其前任不同的内容然而实质却基本不变的冷战战略。美国冷战战略的发展与演变贯穿整个冷战过程的始终,深刻影响着其自身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1945年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美国杜鲁门政府着手构建原子能文官控制机制,美国国会对原子能由文官还是由军方掌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在原子弹诞生一年之际,国会通过了修正后的马克马洪议案,即《1946年原子能法案》。在杜鲁门任内,文官控制原子能机制成功经受住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的考验,成为指导战后美国核战略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作为杜鲁门政府实际上的外交决策者,时任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成为二战后美国政坛标榜遏制政策的旗手。苏联对希腊、土耳其的觊觎,使艾奇逊确信苏联对美国已经形成重大威胁,开始从倡导大国合作转向推崇冷战政策。由于对《杜鲁门主义国情咨文》的起草以及《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实施过程的高度参与,艾奇逊逐渐成为冷战初期西方政坛的关键人物。至此,普遍主义的思维导向潜移默化地主宰了美国政府的外交理念。通过结合最新档案文献对杜鲁门主义之缔造历程进行的研究,势必可以发掘出以艾奇逊为代表的杜鲁门政府外交决策者们的思维轨迹,从而更好地分析美国冷战政策形成之动因。  相似文献   

10.
杜鲁门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背离了罗斯福总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全面磋商原则。在国务院和军事部门的反对下,杜鲁门仍然要求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国英国立即接纳10万犹太难民、支持巴勒斯坦分治,以及在以色列成立后立即予以承认。这一时期巴勒斯坦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是杜鲁门总统个人意志的体现,其基础是杜鲁门本人的宗教信念和对犹太人苦难的同情,其推动力是国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活动的压力和公众舆论、国会等对犹太复国主义政策的支持以及赢得选举的政治考虑。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共同的敌人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因双方利益的激烈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极大反差而从战时的盟友走向敌对。美国的遏制政策和杜鲁门主义相继出笼,苏联的反美宣传、意识形态大战此起彼伏。几经较量之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冷战,形成了东西方两极对立的国际政治格局。为获得在冷战中足以与美国对峙和抗衡的有力武器,苏联出台并实施了核计划。  相似文献   

12.
杜鲁门主义的续篇——简评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背景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歇尔计划亦称《欧洲复兴计划》。它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提出,1948年4月国会批准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下,美国称霸世界的经济扩张计划。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和重建遭到战争重创的欧洲经济。但实际上,它是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是杜鲁门主义的经济表现,真正目的在于以借复兴欧洲经济为名,利用西欧的经济困难,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夺取西  相似文献   

13.
杜鲁门政府在1945年中苏谈判之前和谈判期间,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有所变化。谈判前,杜鲁门政府尽量晚告知国民政府协定内容,并对中方表示会继承罗斯福的决定,且拒绝解释协定内容和介入中苏会谈。这表明其谨慎被动地遵守协定且向中国施压的态度。当苏联在中苏谈判中提出超出协定的要求时,杜鲁门政府在外蒙古问题上采取了不干涉的妥协态度,在东北问题上则积极主动介入中苏谈判,还就某些内容作出具体解释,以抵制苏联的要求,坚持其对协定的理解,并最终使中苏达成了美国能接受的一系列协议。这种态度变化,源于苏联对待协定的态度、美国利益的考虑和彼时国际形势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冷战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来,美国史学界在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围绕冷战起源问题,出版了大量的论著,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这些浩如烟海的著作,尽管流派繁多、观点各异,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方向。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和冷战的全面展开。杜鲁门自己也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从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到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不到两年的时间美国的对苏政策就发生了巨变。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和美国政府内部对苏方针的争论进行考察,以探讨美国改变对苏政策方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真理运动”是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提出的一项对外宣传政策,其目标主要是铁幕后国家的人民。该宣传政策旨在通过非战争手段,对抗苏联宣传攻势中对于美国的歪曲,将美国认定的“真理”传播到全世界。该政策是杜鲁门政府执政时期对外宣传政策的核心,是思想意识领域的“马歇尔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临时委员会是杜鲁门上台之初,由陆军部长史汀生组建的核事务咨询机构。在该机构半年的运转过程中,它对杜鲁门政府的国际核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协助制定对日轰炸目标,反对"弗兰克报告"中的轰炸前演习的建议,为波茨坦会议中的"原子外交"出谋划策,为美国政要制定相应公开文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对日核轰炸决策。该委员会讨论产生的同苏联分享核情报、国际原子能管制的建议,开启了美国政府内部围绕原子能国际管制问题的决策大辩论,也实际上奠定了以后美国国际管制政策的框架。临时委员会虽非"决定"了美国的国际核政策,但它的确实现了其"咨询"使命,并在美国核政策的出台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前在国际格局中霸占话语权的欧洲国家纷纷衰落.美国却倚仗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当时唯一具备与美国抗衡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冷战由此开始。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其结果是美国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8.
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自相残杀的战争"。正是遵循这种基本方针,杜鲁门政府才坚持执行调解国共争端的政策。除了竭力促成停战协定之外,当全国性内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立即对好战的国民党政府实施严厉的军火禁运。马歇尔将军和杜鲁门总统起初在国际政治问题上有些天真和理想主义,他们误以为国共政治争端可以通过政治谈判得到解决。固守"美国的基本原则"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9.
苏联斯大林:苏联共产党领导人,一战期间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小队队长,后被捕入狱,至革命胜利。科涅夫:苏联元帅,苏军的后起之秀,后来和朱可夫一起打进柏林。一战期间,他是名士兵。朱可夫:苏联名将,一战期间,他在沙俄骑兵部队服役,获得两枚乔治勋章,后来加入红军。美国罗斯福:美国总统,一战期间,他在海军当秘书。杜鲁门:1945年美国总统,一战期间,他是一名表现突出的炮兵军官。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在二战中,成功地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对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错误判断,过分相信美国可以长期垄断原子能秘密,而1949年苏联原子弹的成功试验打破了美国决策者的幻想,杜鲁门政府开始调整其核政策,做出了研制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的决定,从而促使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出台,则为美国大规模扩充军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