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那种曾经建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上,依循着共同礼仪秩序的中国人形象,正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经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同时,浮躁之风吹皱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绪,有人清醒,有人慌张;有人从容,有人焦虑;有人昂扬,有人沮丧。每一个人都有时刻被时代主流边缘化的危机感。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舍,如何以“好的传统”和“好的现代”构造一个“好的现代化中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里关系到每个人的坚砾命题。那么,向前看,中国人是谁,你是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人把出版称为"茅屋产业".当然这个人不是中国人,他是Bookscan美国公司总经理Jim King先生.  相似文献   

3.
"背妻男"事件回顾 汶川大地震期间,一张<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新闻照片,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被国内众多媒体称为"一个中国农民的爱情",并被广为传播,四川农民吴加芳开始为世人所知.然而,在那场大地震发生半年之后,他与一名认识仅9天的成都姑娘重新走进婚姻殿堂.他的再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祝福,有人质疑,在一些人的眼里,他也从一名深情的丈夫变成了喜欢作秀的伪君子,"背妻男"变成了"背弃男".  相似文献   

4.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5.
《海南档案》2005,(2):43-44
清末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科举是一个贬义词。然而。自科举制废止不久。就开始有人提出为科举制平反。  相似文献   

6.
就某些方面来说,中国人其实有一点可笑的民族情结。如此慷慨地把这么多的镜头和赞美送给一个外国人,实在是因为他太过明亮和璀璨了。体育超越国界的精神魅力,让所有人的眼睛不约而同地锁定了菲尔普斯。人们有点吃惊地发现,原来这个美国男子长得还挺帅,身高1.93米,到了水里活像一条来自深海的大鱼。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文如下:我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  相似文献   

8.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9.
记得前些年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说的是中国人在海外屡受欺侮,每每忍气吞声,委屈自己。读后颇有同感。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胆小怕事而不敢愤怒呢?这里既有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人穷志短的因素。此事说来话长,暂且不表。那么,胆小怕事、克制忍让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让许多外国人尝到了欺负中国人的甜头,让他们知道了中国人好欺负。于是乎,在日本有人视中国人为三等、四等国民,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相似文献   

10.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1.
在比利时通讯社作了20多年经济记者的安德烈·伯兹,是我的导师。由于他酷爱中国,曾来中国采访近10次,平素总爱戴一顶中国人的鸭舌帽,还曾认真地学习了一阵子中文,所以人们给了他一个雅号“中国人”。伯兹个子不高,栗色头发,蓝眼睛。据说是因为夫人喜欢留胡子的男人,他结婚20多年,一直留着稀疏的山羊胡子。他很胖,由于爱喝啤酒,显得大腹便便。他喜欢和人辩论,说话快,走路的频率也快,总是行色匆匆。我和伯兹的认识是在1985年。当时他作为  相似文献   

12.
一个网友冒充梁文道的名义悬赏20万征集处级以上“清官”。广西的一位检察官接招了。他公布个人财产、高调要求被“人肉”。他的周围有人支持、有人担心、有人劝他低调,他把自己处于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漩涡中.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抉择     
周国平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儿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缺宗教",近来这句话时常能听到。其实二十多年前,某个待在海外的华裔知识分子说,中国人只有祖国母亲,没有精神父亲,他认为要给中国人找一个精神父亲,那便是基督教。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缺宗教"一般都是被流行舆论牵着鼻子的结果,例如到处在说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为挽救所谓的道德沦丧,便人云亦云地搬出这个神器。一群被愚弄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1900年的北京     
八国联军列队行进在紫禁城,北京落入八国联军的手中.在经历了使馆和教堂被围攻的严重事件之后,希望外国占领军实施仁慈是不可能的.在8月15日,有人决意要羞辱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这个人就是美国将军沙飞.他在追杀印第安人的美国西部长大,因此心肠比较硬.他的目标是征服紫禁城,打进去.他用大炮炸毁了紫禁城坚固的大门.由于他的粗暴行径,导致失去了15名战士,都是被中国枪手为保卫这一圣地而击毙的.他走到离午门不远时,突然停了下来,而且不知为什么命令后撤.可能他动脑子想了想,也可能他突然意识到作为军人所不能逾越的界线,那就是区别战争行为和野蛮行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柏杨在临终前与一位年轻人合作,将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改编成一本漫画。值得一提的是,在漫画的最后,柏杨先生写到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他仍然还是一面镜子. 对于焦裕禄,大家知道的是他任兰考县委书记最后病倒在岗位上的事迹,而他在兰考之前的经历,人们知晓甚少.梳理一下他在兰考之前的人生轨迹,或许更能让人认识到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8.
孙彤 《编辑之友》1999,(4):56-57
中国的文字,可谓千变万化,有人说,让一个英国人学会汉语,要花上中国人学英语两三倍的精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得非常精通。其实,何止外国人,就是中国人,又有谁能说自己对汉字已完全精通?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注意到中国人勤劳,但并不富有。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中国社会为什么停滞,他没有做出更为深入的解释。我们姑且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斯密的"中国之谜"。许多人都想解开这个谜。最近陈志武教授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正是这个谜的答案。陈先生先用数字肯定了这个事实的存在,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中国的人均GDP才从450美元增加到530美元,  相似文献   

20.
新书·观点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曾艳兵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卡夫卡与中国文化》一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该书的主要观点有:卡夫卡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与他作为一个出生在布拉格的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的身份密切相关,他碰巧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