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网友"郭寒韵"发帖称,其父因举报当地官员被关精神病院长达14年,谁能救出其父,"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的她愿以身相许.该帖被超过10万多网友点击,引起关注.1月4日,被关精神病院14年的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建设局干部郭元荣终于被放出来.后经发帖者证实,郭元荣只有一个儿子, "郭寒韵"实为"郭喊冤"谐音,目的是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2.
王卫池 《东南传播》2021,(7):109-112
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人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对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狂热依赖,形成了复杂的线上社会关系场域."SH名媛"事件是当下社会社交展演与群体伪饰现象的集中呈现.社交展演的泛化与人设营销、身份建构密切相关.媒介作为社会结构性权力建构关系秩序、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物化、人与物的关系强化是话语空间集体粉饰的深层次原因.媒介仪式与符号消费使用户自我呈现逐渐走向异化,导致情感型数字劳动和人的主体性消解等问题.对这种"畸形表达"与"视觉欺骗"景观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反思,是规避被技术俘虏的风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灾难永远是突如其来的,有了准备就不是灾难!"心理学实验证明:一群人站在高楼下面闲聊,突然一个铁架从高处坠落,有人大叫:"躲开!快!"可绝大多数人都脚发软,手发抖,心急气喘,根本迈不开步,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机. 这些人不是体力不行,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科学上称为"灾难晕眩".而女性的"灾难晕眩"比例,又比男子高出25%左右.  相似文献   

4.
虚假新闻,捏造事实,欺骗公众,人皆痛恶。对它喊打,实不为过。"玩"媒体和公众于股掌之间的"新闻",虽然罕见,性质尤为恶劣。且看一个这样的案例:"五一"过后,贵州茅台厂集团总经理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开始见诸报端。如此敏感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爬树判强奸"事件真相2009年4月14日,一条题为"成都男子爬树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获刑一年"的报道出现在某报纸版面:"去年,成都男子李某,夜里趁邻居刘某丈夫不  相似文献   

6.
读贾宝泉的散文集《当时明月今在否》,感觉他是用一颗易感的心做着寻根的梦。 自然是人类之根,贾宝泉一直做着追寻的梦。山水之恋几乎成了他心灵深处的一个情结。 由山水明月出发,贾宝泉展开自己的生命畅想和心灵漫游。他的人生意义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都从这儿出发,由此向人生本原的诗意生成,向自由的人生成。  相似文献   

7.
贫穷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现象.英国媒体对于贫困群体的报道中,大部分仍集中在穷人对社会福利的欺骗行为和公共资金的浪费上.媒体的这种误报主要是由"文化定势"而致.  相似文献   

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5,(1):46-46
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公信力。公信力,通俗地讲就是让公众"信以为真"的能力。如何让公众"信以为真"?不是靠夸大、撒谎、欺骗。因为靠夸大、撒谎、欺骗公众,一经捅破,便会声名扫地,让人弃之如敝屣。  相似文献   

9.
南京"彭字案"闹得沸沸扬扬,热度经久不减,究其原因,固然是该案件影响太甚——触及到国人的道德底线。其次自然是后继有人,各地频频爆出此类事件,每发生一次,"彭宇案"都会再度被人提起。这类案件不断发生,其对社会道德的不利影响,短期内恐难以弥合。事件发生之后,带  相似文献   

10.
战时"假新闻"与日常报道中的"假新闻"截然不同,它是战时环境下交战双方实施战时舆论战的谋略之一.伊拉克战争期间,美方战时"假新闻"的生成、传播、致效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欺骗过程,其中蕴涵着美国政府、军方、媒体的很多策略作为.  相似文献   

11.
黄公略声名显赫,与林彪、伍中豪并称"朱毛"麾下的"三骁将".后来,蒋介石经常用"朱、毛、彭、黄"来指代中央红军.黄公略才华横溢而又英姿潇洒,彭德怀与他结成生死之交,朱德称赞他智勇双全,毛泽东多次把他写入诗词之中,称誉他为"飞将军".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大地震中背亡妻回家的吴加芳,被媒体称为"最有情有义的男人",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然而近日却被网友爆料其"人品差"、"人缘差","和前妻感情不好","其背亡妻回家的行为是被逼而非出于自愿"、"不肯赡养亲生父亲"等等,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采访报道.一时间,对吴加芳的质疑和批评如潮水般涌来,这个"最有情有义的男人"瞬间又被称为了"薄情男"和"伪君子".一时冰火两重天,大众感觉受到欺骗,媒体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报道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呢?  相似文献   

13.
薛明 《档案与建设》2021,(7):79-82,58
有关1928年4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出席台共成立大会的中共中央代表"彭荣"之真实身份,学界围绕"彭湃说"与"任弼时说"至今仍有不少争论.笔者在日共早期领导人佐野学档案中发现了一则新材料,其明确记载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代表在莫斯科曾以"布林斯基(Брийский)"为名.而中共领导人里使用过该名的只有任弼时.笔者认为,此次日文档案中的新发现,结合若干年前俄罗斯学者公布的大会亲历者林木顺写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可以确定"彭荣"即任弼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东红 《编辑之友》2011,(1):70-72
买卖论文产业的形成,严重干扰了高校、研究单位正常的学术秩序,造成了虚假、浮躁的科研风气。同时,浪费了社会资源,欺骗了公众。如何消解这一"产业"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作为科技期刊——部分"买卖论文"的可能承载者,有识别"买卖论文"并设立"买卖论文"防火墙的直接责任。本文将探讨科技期刊应构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引起全世界关注,北京、张家口两座城市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赛场内,女子5000米、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男子1500米等10项世界纪录接连被打破,而冰场之外,本届冬奥会也因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碳中和而创下纪录——这项纪录在低碳场馆、绿色供电、低碳交通等体系中诞生,氢能源成为重要"外援".同...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有媒体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弄错,这给主流报媒的编校人员敲响了警钟.那天,老耿见到彭科长就关心地问:"中央媒体出了重大差错,彭大将军有何招数让本报版面冰清玉洁啊?"彭科长却闭嘴摇头摆手,好像很怕提这个茬口,老耿猜是其心有余悸吧. 难道差错真的是报媒难以驱走的怪影?两人干脆坐下来,尽情聊侃一番. 都是取消"唱校"惹的祸? 耿:最近和几位资深报人探讨消除版面差错的规律,他们认为文字差错和政治差错之所以难以防范,和报媒普遍取消了"唱校"有直接关系.因为"唱校"速度平和稳重,第一遍校对就基本会排除埋藏的"地雷",挖出潜伏的"特务".  相似文献   

18.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19.
干了数十年警察,这样的案子还是第一次遇到."7月27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孙玉刚说."25名男子先后被抢劫,但报案的仅有两人.  相似文献   

20.
"虚假报道"一直与媒体相伴而生,如影随形.每年年末都会有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假新闻出炉.虚假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亲手炮制的"宿敌". 2010年7月,济南多家媒体都接到一条线索:连日来,30岁的泰安男子张某拿着一个"元宝",呆在济南一条大街上,边乞讨边守候一位请他吃饭时将"元宝"遗忘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