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障诉讼活动的公正客观,回避制度的建立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因回避制度存在权利虚设的弊端,无因回避制度的设立则是对这一弊端的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制的角度,对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机关存在的干部亲缘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弊端进行了剖析,探讨了中国古代及当代外国的任官回避制度对于解决我国干部亲缘化问题的借鉴意义。认为在我国应实行任官回避制度,其主体范围不应局限于公务员,至少地方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应在回避主体之列。回避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任职回避,包括亲族回避和地域回避,二是执行公务的回避。  相似文献   

3.
刑事回避制度旨在实现程序正义,然而,我国关于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还存在缺陷。完善刑事回避制度,应强化指令回避制度,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建立相关人员的详细档案;设立整体回避制度,涉及司法机关负责人的案件,涉及职务侵权的案件,应当允许权利人申请相关机关整体回避。  相似文献   

4.
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回避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体现司法为民、维护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效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存在整体回避缺失、回避理由原则化、举证责任不明确、审判人员告知义务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改进整体回避制度、明确回避理由和举证责任、全面告知当事人回避主体的范围、法官在审判前应经受资格考验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回避做了规定 ,形成了诉讼中的回避制度。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保证司法机关客观公正地办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腐败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对回避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人们认真研究三部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时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回避制度的价值追求是程序公正.以刑事诉讼法为代表的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对回避的理由和种类、适用人员和相应程序有相关规定,对实际境遇有相应解释.但回避制度很少被付诸实践;自行回避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存在;对什么是利害关系没有明确解释;回避的范围太窄;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回避情形等.以上现象有违程序公正理念,对司法实践有硬伤性损害.改革现有回避制度,应建立法官公示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建立预先审核程序;学习他国经验,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回避做了规定,形成了诉讼中的回避制度。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保证司法机关客观公正地办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腐败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回避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人们认真研究三部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是在吸收了历史上回避制度千余年来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些原则和做法而逐渐形成的,基本上符合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实践需要.但在任职回避对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外刑事回避制度的渊源、提起回避的方式以及回避适用的对象等几个问题进行比较,对别的国家和地区回避制度有益部分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回避制度是诉讼中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以民事诉讼制度为依托,主要研究的是有关回避制度中所蕴含的法的价值。回避制度体现的是程序正义、形式正义,其维护的是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清代在吸取前朝地区回避制度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地区回避制度。主要包括京官地区回避、外官地区回避,候选言地区回避,寄籍人员地区回避,河工、盐大使地区回避、武官地区回避等制度,并且执行相当严格,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法官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尚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完善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立法建议,以期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回避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存有相当的缺陷,应当缩小回避对象的范围;明确回避的事由;并应对回避的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曾经曝光的"招考门"事件折射出我国行政回避制度的缺失。行政回避是保证有权机关公正、严格执法的重要途径,是对行政权力相对一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也是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的法律机制,有效合理的行政回避对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行政回避制度在建构上存在一定不足,应当扩大行政回避主体的范围,规范回避的程序,加强行政回避的监督以及对违反行政回避的处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概念、种类的阐述以及在借鉴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公务员回避制度进行分析,探索出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完善公务员回避理由、增设公务员卸任回避制度、完善配套体系、健全监督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回避制度指审理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具有法定情形的,必须回避,退出该案件审理的制度,是正确行驶司法权,保障司法机关公正地进行裁判的一项重要制度.伴随著社会法治建设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完善,回避制度在诉讼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回避制度的概念入手,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回避制度的正价值和回避制度的负价值及其纠偏进行了阐述.回避制度保障诉讼的程序正义,在此基础上保障了诉讼的实体正义,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或申诉,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同样回避制度也存在着种种缺陷,需要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应该尽快完善回避制度,使回避制度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设置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对裁判的信任,保障法官公正无偏地作出裁判.日本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是参照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制定的.法官回避的原因包括两类,一是法定的回避原因,二是法定之外的回避原因.除了回避原因外,有关法律还对回避的申请方式、回避的裁判机关及不服申请等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为了维护司法中立,促进司法公正,各届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官在任职、执行职务等活动过程中,必须避开某些地域、亲属或退出审判活动,从而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法官回避制度。包括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任职回避在内的近代法官回避制度在保障诉讼程序的公正、防止司法出现地缘化和亲缘化倾向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制度的执行缺乏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近代法官回避制度的价值未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行政回避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上的基本制度。行政回避发生在行政程序中,与公务员回避、司法回避有一定的区别。行政回避制度根源于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及美国的程序公正原则。在行政程序法中,目标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是密切联系的,由此,行政回避制度的逻辑起点在于人们对程序正义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