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本文认为,这是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错误.实际上,在撰写<神圣家族>(1844)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基本上是认同的,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开始,马克思才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整个方法论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体系,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则贯穿<资本论>三卷本始终.文章以商品为例,分三部分详细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现象-本质-现象的圆圈法研究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规律,以期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哲学教材中普遍是将其置于理论到实践的框架中去理解的.我认为应将其置于实践到认识(理论)到实践的框架中去理解,这样不仅符合马克思原文的逻辑要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革命性的哲学要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第三章末尾的一段话,是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学说,而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把恩格斯的话理解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并说这是恩格斯晚年记忆上的一个纰漏,是对恩格斯的误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澄清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把<资本论>看作生命体,可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它.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本论>存有"基因"的缺陷,即商品元素矛盾的逻辑结构尚未健全.它存在8个逻辑问题.这是<资本论>最主要的局限性.从健全后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出发,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不能作为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矛盾;长期的基本的经济矛盾不是制度因素,而是经济资源配置本身的经济因素,这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计划经济的理论根源,就来自于尚未健全的商品逻辑结构"基因",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出现虽有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片面的理论;<资本论>"基因"结构的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愿望,也是哲学的梦想.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思想,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历史力量逐渐地,不可阻挡前进的结果.马克思的毕生事业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从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作些阐述,这一历程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最后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志><共产党宣言>.当然,这与卡尔·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他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才克服了共产主义的空想性质,认识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必然性,取得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不破哲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表示过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变迁的,相反他们对此采取了相当谨慎的和不确定的态度.将未来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并体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分配方式是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相关思想的严重误判,其原因在于列宁没有把握<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胡风和伍蠡甫对赛珍珠<大地>批评的辨析,试图说明赛珍珠在<大地>中没有采用传教士的宗教立场,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幽灵>写作是德里达借以当代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反思的历史契机,进行一次解构学推销的教化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德里达的涉猎之物,不过是解构学戏台的道具罢了.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