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广大的中小学生家长们人为地把孩子学习的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而读书也就相应地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为了满足应试教育要求,多数家长都过分强调课内学习的重要,而淡化和忽视了课外学习;为了应试分数,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成了多数家长的必然选择。在一次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的比例高达33.2%;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5%;同意孩子阅读部分经过自己认定的课外书的家长占30.9%,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前不久,笔者就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听听他们的看法,想必会…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引领人类精神成长的捷径。而对校园的孩子来说,健康是贴近他们心灵的“课外书”,对其气质、智慧、修养、能力的提高,人文精神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功效。在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孩子需要应对各种的机遇与挑战,他们需要广泛涉猎各类课外出版物,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综合竞争能力。然而,其实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案例。案例一为了了解本班学生在家看课外书的情况,我为家长设计了一份调查表,目的旨在督促孩子们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应加强课外书籍的阅读。问:你的孩子在家看课外书吗?回答看的占六成以…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比较喜欢看一些像《女友》、《少男少女》之类的书刊,而我的父母却不允许我这样做,他们说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只有学好功课才是根本。我知道他们这是为我好,但他们这样做限制了我的思维,缩小了我的视野,使我觉得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我已经是大孩子了,我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老师,您说面对这样的父母我该怎么办?难道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曹娟娟5月话题: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  相似文献   

4.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了成果:语文学习“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筹书,使学生有书可读;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对书产生向往之心;开展读书小组活动,使孩子们读得有趣。现在听说他们在家时也爱看书,怎能不喜?忧的是农村家长文化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怎么才能使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让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心里支持他们读课外书呢?恰逢期中家访,我决…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家里没那么几十本课外书呢?可是这些孩子就是不愿意读,难道真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与此相反,在班级中却有这么一个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极佳,作文写得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7.
学生读点课外书有何妨○李登元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反对学生看课外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其实,孩子读点课外书,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读点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写作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所读的课外书应是健康、有益的,是能促使人奋进向...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谈起孩子的学习,总是“课本”、“课本”的不离嘴。常有家长朋友问我:孩子总是嚷嚷买课外书,你说,这三四年级的孩子了,总看“闲书”行不行? 正好前不久读到一位四年级学生写给报社编辑的一封信。我们先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今天,我读了《少年儿童有奖命题征文作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感叹小学生课外知识贫乏,课余生活单调,少儿精品读物少,可为什么图书馆无人进,好书无人读呢?原因在于现在学校是一套教材打天下,各种竞赛满天飞,学生是否看课外书,很少有人关心和过问。有的家长看见子女在读课本、写作业就表扬,看见读课外书就批评,好像...  相似文献   

10.
王向阳 《考试周刊》2013,(62):179-180
<正>现在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放学以后无人看管约束,像荒草一样随意地生长,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学业荒废。近年来,我校把这些学生按村组组成课外学习小组,让孩子在一个有约束的良好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并从多方面提高小组学习效率。1.勤家访,争取得到每一位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家访,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他们的学习小组,可以使调皮的学生有所收敛,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家访,可以引起家  相似文献   

11.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只有30%的师长非常重视、支持孩子读课外书,这表明大部分师长功利心太重,凡是与课本学习、与考试分数关系不大的事情就不放在心上。那30%的师长鼓励孩子读书,也多是从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点考虑的,很少有人把孩子读书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特别是那些伟人、名人,没有谁不在青少年时代有一段如痴如醉的课外阅读经历。他们也许学历不高,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了眼界,给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底子。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现在很多家长的做法太过功利,如:买大量的作文书给孩子看,孩子翻上几本…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如下问题:1.有近5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和多数家长对孩子从课外书籍中获取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学生读课外书对于提高成绩没有多少帮助,因此不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家长更不能给孩子提供较多较好的课外书。  相似文献   

14.
曾嘉怡 《教育》2012,(10):5
读课外书就是读课本以外的书,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去做的事。读课外书不但眼前的学习有用,或许还能带给你终生美好的享受。有的同学说:"我平时语文成绩还可以,有必要再花时间去读课外书吗"?俗语说"开卷有益",只要你翻开书看,就会有收获。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你看看作  相似文献   

15.
一、课外阅读意义的多元理解课外阅读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总是会征求教师的意见,认为课外书是为课内  相似文献   

16.
秦姝琦(新疆)嘻嘻姐姐,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平时总喜欢在业余时间看课外书籍。可是从新学期开始,爸爸妈妈就要每天检查我的书包,看我装课外书没有。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带课外书,你能告诉我吗?爸爸妈妈这样做主要是担心你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而影响学习。你不妨在爸妈心情好的时候告诉他们:课外阅读不但能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写作水平。你要做的只是分清读书的时间和场合,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而课后就可以看看课外书了,绝对不要因为读课外书而耽误功课。姐姐相信,只要你做到这点,爸爸妈妈会理解你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的指定学校,我校的非昆山籍学生比例高达98.8%。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次调研,意在研究在小学阶段,在同等教育条件下,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帮助家长提高责任心,以此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业成绩。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六年级一个班,以及这些学生的家长(其中98%为外来务工者)。2、研究步骤1、前期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1)问卷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其家长相关信息、对孩子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2)成绩调查:以学生平时作业、期末测试成绩为依据,由该班任课老师填写。2、后期分析(时间为2013年8月)三、结果与分析本次共下发调查问卷93份,收到有效问卷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四年级学生49名,综合优秀人数为25人;六年级学生44人,综合优秀人数有15人。以下为问卷题目分析:1、你的家里能为你准备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品吗?(见表一)注:括弧中数据为各个选项中的优秀人数,下同。从该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家长能够满足孩子学习上物质的需要。但也有个别家长连孩子起码的学习用品也不能提供,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极少关心,而据了解,这两个学生也恰恰是学习习惯和成绩都极差的。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对子女责任意识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绩。2、你在家学习时,你父母是否在一旁督促或辅导?(见表二)由表2可以看出,外来务工家长能够经常辅导或督促孩子学习的并不多,大部分家长只是偶尔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将两个年级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子女较小时,父母关心其学习的比例相对较高。另外,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不难发现:家长经常辅导的学生成绩优秀人数达65%以上,而家长很少辅导的学生优秀率只有26%左右。另外还有几个家长从不辅导的学生,根据班主任反映,其中成绩优秀的几个孩子的自觉性很高,家长虽不辅导但也采用其他方式鼓励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与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3、父母对你不自觉的学习态度通常采取何种方式?(见表三)对孩子不自觉的学习态度,超过一半的家长能够晓之以理。孩子年龄较小时,很多父母还会陪同一起学习,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更多采用的是讲道理的方式。在各个选项中,父母"讲道理"的学生成绩优秀率相对较高,可见家长教养方式的区别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再看,在被父母"责骂"的四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优秀的有5人,占55.56%,而在六年级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只有2人,只占22.23%。可见学生处在低中年段时,家长的责骂对孩子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责骂就逐渐失去效力。4、当父母发现你的成绩下降后,他们的做法是?(见表四)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大部分家长比较理性,能够帮着分析退步原因,并且制定计划措施,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取了训斥或打骂的办法。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选"A"的学生中成绩优秀人数有30人,优秀率达46.88%,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的是9人,优秀率为33.33%。再看,在选"B"的13名四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是7人,优秀率为53.85%,而在选"B"的14名六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只有2人,优秀率仅为14.29%。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而同一方式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则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5、父母经常在什么时候与你交流?(见表五)从该统计表看出,60%左右的家长经常在吃完饭或睡觉前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是比较关心的。但也有30%左右的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意识不强,与子女缺乏沟通,只是偶尔想到时才说几句甚至根本没空说。结合学生学业成绩有如下发现:选"A"的学生中有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为49.09%,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者有6人,优秀率为50%,但选"C"、"D"的综合优秀率仅为26.92%,由此可见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再看,在六年级学生中,选"A"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45.83%,但选"C"的优秀率只有18.75%。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显得愈加重要。四、讨论与建议在我们这类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学校孤军奋战,很大比例的家长则成为了旁观者甚至漠不关心——许多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心,往往认为父母只要赚钱供子女读书,让孩子吃饱穿暖即可,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有的虽然比较关心孩子,但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却欠妥当。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各方面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证明:家庭教育的分量是非常重大的。而通过上述调查的大量数据,我们能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长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此,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转变观点,接受我们的一点建议:1、多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并不是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关心孩子,孩子的学习也并不只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另外,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能够提高孩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必然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绩。当然,建议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并非指陪着孩子写作业或辅导功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多支持:学习用品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各位家长出门在外赚钱确实不容易,你可以少给孩子买件衣服,家里少吃一次肉,但买学习用品这一点钱是不能省的。如果你连起码的学习用品都不能提供给孩子,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学习——写作业时一会儿借橡皮,一会儿借尺子,怎么静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得下心来好好写字呢?其次,还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偶尔借几次的话同学没话说,时间一长必然就觉心烦不乐意了。孩子经常要看人脸色,还要挨老师批评,心里肯定不舒服,这样也就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2)多看看:作为家长,白天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多还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所以并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孩子的回家作业情况,但是"看一看"的时间总还是有的。那么要"看"什么呢?一看功课完成字迹。从字迹可以看出孩子写作业的态度,字迹潦草、东倒西歪说明孩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要求重写,使孩子提高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其次,家长要抽空跟孩子谈一谈,最好能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看功课完成质量。由于时间缘故,家长不必一一检查孩子作业的对错,但我们可以进行抽查,每门功课随便抽一两题检查对错。但也有许多家长会说,现在学生的作业难度高,而他们又没有读多少书,所以看不懂孩子的作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看看孩子前一次作业的对错比例。如果作业错误较多,家长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补差"工作。(3)多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和老师都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人",因此,家长必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通过联系交流,可以使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互相配合,促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取得进步。2、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如果说家长因为工作忙而缺少与子女的沟通,我认为这是托词,再忙也不会连跟孩子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这主要还是因为家长缺少与子女沟通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要了解孩子,而良好的"沟通"恰恰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上也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两点:(1)多问问:如果家长能经常问问孩子在校的情况,那么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业的关心,如此孩子也会从内心提高对学习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也是有学问的:一要注意态度和蔼,忌表情严肃——宽松的氛围容易被孩子接受,使他能够敞开心扉跟家长聊聊学习中的进步、问题、困惑,反之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要么不愿说,要么不说心里话。二要注意关注全面,忌只问成效——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作业、成绩、排名,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心理问题,这样的关心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学情绪。(2)多鼓励:学习是件既费神又费力的"苦差事",并不比在工厂上班轻松。作为家长,要能够多多体谅孩子,给予鼓励支持。首先,作为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得到赏识的孩子会提升自信心,必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对待学习。其次,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课外生活相对单调、贫乏,因为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他们生活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人,还是思想相对保守的农村的老人,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照顾就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是不太重视的,因此这些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尤其是家庭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淡薄,不要谈外出游玩,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了,就连最基本的课外书都难得拥有,所以一到写作课,学生就无比害怕。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是青少年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课外书不仅可以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是他们一生最好的朋友。《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现在学校和家长所面临的难题是,既想让孩子多读书,同时又害怕学生因读课外书影响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20.
最近,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研究室主任戴耀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寄宿制小学对家长来说可能是个方便省事的选择,但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是家长对他们的一种忽视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造成潜在的心理问题。戴主任认为,孩子一周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爸爸妈妈,这种生活状态会使需要父母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因为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状态不一样,无论多么负责和有爱心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取代母亲的作用。在门诊里还可以见到一些例子,有的小朋友都快上学了,但表达能力却很差,一问才知道父母工作忙,家里只有爷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