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对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然而来自科学界的声音告诉我们,它同洪水、地震和火山喷发一样,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的一环。在地球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沙尘暴从未停止过,可能也不会消歇。沙尘来作为一种自然过程,它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善待地球     
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地球环境恶化而带给人类的灾祸,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地球着意加给人类的报复和惩罚。当沙尘暴以人类力量完全无法抵挡的狂暴席卷而过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何其渺小,当地球的湛蓝慢慢被黄色的沙漠吞噬,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利益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4,(10):51-51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中对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类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成为濒危动物。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论治理沙尘暴与发展我国西部林草业中国软科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尘暴的发生虽然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非可持续性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土地退化、诱发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本文从分析沙尘暴发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入手,阐述了发展林草业在治理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西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以发展林草业来治理沙尘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人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环境的问题,不要让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利益的提升而失去最原始的那份自然环境。环境监测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疗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 ,春去夏至 ,随着小草返青 ,大树吐绿 ,大地又披上了绿装。和春天形影相伴的沙尘暴 ,似乎又成了过时的话题。然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沙尘暴频频光顾 ,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报复的苦涩。也给我们敲响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的警钟。令人鼓舞的是我们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对生态建设的政策倾斜中 ,从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中 ,从沙区人民始终如一 ,艰苦创业的实践中更多地看到了希望、信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 ,内蒙古的生态建设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沙尘暴,许多经历过的人就会谈虎色变、心惊肉跳,对之是既害怕又厌恶又无可奈何。沙尘暴的肆虐,对广袤的北方脆弱的生态系统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在强烈气流运动下由地表风蚀所产生的细颗粒物质的较大尺度的运移过程。沙尘暴过程包括:地表起沙(尘)过程和沙尘输移过程。前者与近地层风力侵蚀能力、地表物质的可蚀性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运动沙粒对地表的撞击是沙尘释放的主要动力,沙尘暴的起沙(尘)机制是风沙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后者取决于大气环流特征,属于大气科学研究的范畴。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表干燥疏松,又缺乏植被等覆盖物的保护,客观上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沙尘暴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和地质过…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有关UFO的记载数不胜数,但是人类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外星人的存在。我认为,外星人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不敢与人类见面。与其说他们不敢与人类见面,不如说他们不敢与大自然见面。外星人当然是从外星来的,就算他们也是碳基生命,但是外星物种绝对和地球上的不一样。他们一代又一代生老病死,可说已经对大自然有了抵抗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是人类的良 师,对这位老师人类却知之甚少。仿生学的发展,能够使人类知晓大自然的深层奥秘,使人类与自然更和谐地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1.
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综合治理沙尘暴和沙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明 《青海科技》2003,10(5):4-6
本文分析了春季发生的危害我国及东亚部分地区的沙尘暴的发生过程、动力学原理、形成条件,指出了沙尘暴的细微颗粒主要来自于疏松裸露的农田或退化的草原,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耕作和过牧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进而提出了实行耕作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农业科技,把植树造林、草原建设和农田保护性耕作3个方面综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治沙尘暴和土地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12.
浅谈沙尘暴     
沙尘暴的形成是气候因子、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下垫面条件如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积雪覆盖等对沙尘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沙尘暴天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防碍了各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专家测算,近几年来,中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亿元,沙尘暴的防治已引起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马寿成 《知识窗》2004,(4):43-44
在世界各地分布着约5000个土著人群体,千百年来他们沿袭古老的风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扩张,他们开始失去往日的安宁和欢乐.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人们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中成长起来.自从自然界诞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便结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依赖于大自然的.一方面,大自然恩惠和养育着人类和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最终依托;同时,大自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制约,大自然也在很多情况下会以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形式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5.
自组合创新的普遍规律 大自然的变化,人类发展和科技发明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而且从未停止过。这是自组合规律在各方面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有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 ;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 2 0世纪我国沙尘暴从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急剧增加 ,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变化是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 ,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发明》2006,(11):24-24
50年后太阳的活动越来越弱,地球奄奄一息,为了重新点燃地球的生命之光,人类派出宇航员乘宇宙飞船,并携巨大当量的核爆装置准备重新启动太阳.在此之前,人类就曾派出过一支拯救小分队,可是他们根快就在太空中销声匿迹了。现在这支由8名科学家组成的第二对也与地球失去了联络,意外接二连三地发生,他们甚至收到了几年前失踪的另一艘宇宙飞船幽灵般地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18.
李忠东 《知识窗》2007,(6):48-49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听说过“寒岛”藏身于赤道地区、热带品种的企鹅四海为家、南极找到了热水湖吗?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及其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大范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与内蒙古草原沙地草地的生态退化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掠夺性利用造成了沙地草地的退化,即人为原因是主要的,而自然的原因是次要的。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关键要解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演替中牲畜的压力,大面积的土地可借助自然力恢复。文章针对沙尘暴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途径、森林在其中的作用、自然力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将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逐渐拉远。如今,更多的年轻人乐意呆在大都市,习惯"宅"在家里,与大自然愈加生疏。这种现象甚至蔓延到科研领域,许多原本该走进大自然的研究者也在不知不觉中更习惯坐在电脑前工作了。过去60多年来,生物教科书中有关自然发展的内容已下降了40%,生物标本采集也日渐衰落。在欧洲和北美,植物标本室的数量从1990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增加过。一些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呼吁博物学研究者走出去,希望那些学习生物的年轻人必须具备观察和记录生物学数据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