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俗话说"人带面,树带皮"。所谓的"面",即面子——自尊心。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尊心是指人对自己个性品质概括而肯定的评价,表现为充分地肯定自己的长处和成就,要求别人充分地尊重自己。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个性品质有肯定的评价时,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才有基础。自尊心是前进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教师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往往强迫命令学生服从自己,尤其是学生一有错就不加分析,不看场合,不分青红皂白地训人、骂人,因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之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给学生学习功课、积极进取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浅论心罚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琴 《教育科学》2002,18(2):56-57
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罚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理歧视”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理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理歧视”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精神虐待”指的是那种经常性,习惯性的批评责怪学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身上表现出来,但又很少有人注意这种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精神保健专家们认为,缺乏者师关怀爱抚和鼓励的孩子,比起那种遭老师体罚的孩子,心灵所受的创伤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的损失更大,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会产生比打孩子还要坏的后果。精神虐待是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训斥和咒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认识的孩子,只能损伤他们  相似文献   

5.
1爱就是阳光和雨露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批评多是找人的短处,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学生失去重新奋起的勇气。而鼓励是一种兴奋剂,一种推动力。因为别人的赞美,说明自己在别人的心中有位置,因而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迅速健康地成长。所以在教育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由于接触学生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难免会为一些不愉快的事而生气。个别教师生气时,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体育教师对个人情绪缺乏克制力和忍耐性,常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就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在遇到一些易引起生气的事的时候,教师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充分认识生气给自己、学生及工作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向学生发怒,总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发怒的过程一般为:生气~丧失理智~说话走火~刺伤学生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蔽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或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一、当代中小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家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与积累,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行精心地的呵护.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教师因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许多学生自信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0.
重温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成功的秘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地强调学生行为的控制或过多的惩罚,但这些很容易抑制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无法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要搞好课堂纪律,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能有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敢说。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扰乱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早恋等的学生,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们很无力,只能装聋作哑、视若无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能一味纵容。  相似文献   

13.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信心、宽容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发掘闪光点.因为学困生心里脆弱,自尊心较强.所以一但他们有所进步,应该多加表扬,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而不是用冷言冷语去批评他们.爱心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信心是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宽容心是播撒美好的种子.缺少“三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获得社会认同,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尤其如此.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激发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相似文献   

15.
第一则:反复地跳跃 自尊自信是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可是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的自尊心和良好的自信心,以致影响到个人的学业,这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感化他们。如果恰当地运用一些寓言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到获得成功的诀窍,便能激发学生鼓起生活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被错误地认为是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良好的个体社会化形成,而且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教师在选择体罚学生的对象及体罚的形式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被罚学生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家庭背景差异.体罚不具有教育作用,应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等手段杜绝教育体罚现象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石景清在对“后进生”的管理上,首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增加自尊、自强、自爱的情感,就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如果老师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甚至是粗暴的批评、指责和体罚,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碰到的“坏学生”多了,遇到不顺心的事了,难免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出现挖苦、讽刺、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等既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又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新奇心强,上进心强,自尊心更为强烈,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克制自己,从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用间接的,孩子们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学生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试图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惩罚措施.文章着重从微观层面,即教师层面对体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当代中小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家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与积累,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行精心地的呵护。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教师因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许多学生自信心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