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很有远见。而高考制约了中国的人才战略,高等院校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个强力风向标,它指挥全国中小学和所有家庭去设计孩子的目标。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国家把什么样的人当人才,我就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虽然现在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一筹莫展,因此高考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2.
共识:对当前高考现状不满梳理各方意见,有一点可以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社会普遍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表示不满。2005年12月8日新华网一篇《旅美专家:一考定终身,高考制约中国人才战略》文章尖锐地指出:“中共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很有远见。而高考制约了中国的人才战略”。该文认为,高等院校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个强力风向标,它指挥全国中小学和所有家庭去设计孩子的目标。用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对在高考领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我们要  相似文献   

4.
李津 《内蒙古教育》2012,(17):47-49
作为大学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高考不仅中国有,世界各国都有。有学者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换个角度看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不同国家的"高考"都有不同的命题诉求。与国家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年轻人,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用哪种标准和考核方式鉴定人才、培养人才?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BAC)制度,由拿破仑  相似文献   

5.
高考是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性选拔考试。所以,在高考复习中,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信息化时代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对高考人才选拔标准的制定有3个方面的规定:其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创造潜力来自于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的知识结构,并不是来自于某种方法。其二,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6.
职考高考自提出至今,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发展样态,体现在概念、政策、生源、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多元的实践样态在彰显丰富性的同时,也反映出职教高考在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认识不统一、政策多变化、“立交”难通畅、评价标准参差不齐,以及考试理论建设滞后等。要提升职教高考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职教高考促进人才选拔理念转变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应进一步明确职教高考的内涵和功能定位,提高认识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分类分层评价标准,增强职教高考的权威性;统筹规划职教高考招生培养环节,提高人才选拔的精准性;深入开展职教高考系统研究,以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7.
试谈语文考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它具有多种功能 ,如评价功能、反馈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选拔功能等。考试制约教学 ,考法制约教法。科学恰当的考试能把教学引向正确的轨道 ,起着促教促学的作用。但是 ,传统的考试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 ,如考试内容片面、考试方法陈旧、考试形式单一等 ,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因此 ,必须对传统的考试进行改革 ,并且要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 ,把考试改革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来指导考试改革的实践。针对当前传统考…  相似文献   

8.
"偏才","自主招生"院校向你招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高校选拔人才,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重要工程。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建立以全国统考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考招生模式。自主招生这种新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黄艳兰 《中小学电教》2011,(10):137-137
如果说高考是“国考”,那么学业水平考试就是标准的“省考”。高考是选拔考试,目的是要为高校选拔不同层次的优秀学生,所以一定要有难度、有区分度才行;而学考是水平考试,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它主要考基础题,少量中档题,不考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朱明圣  路良基 《文教资料》2007,(25):121-123
如何在现有语文高考指挥棒下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就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一直受到高考制度的制约。高考是国家级选拔人才的考试,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是公平、公正的考试,它实现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它是一块不容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考试承担着区别人才、选拔人才的重任,尤其是高考,在目前的中国有着决定人生的意义,其重要性就被绝对的强化。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导向,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试指挥棒”效应。那么发展教育,建立合适的教育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因为各自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众说纷纭,那么怎样才能对高考作文试题做出正确的评价呢?我认为,应当有一‘个站在高考目的这一高度上,统一看问题的标准,根据高考是选拨性考试的特点,和“3+X”考试改革的目的,我认为“三个有助”原则,是评价高考试题的唯一标准。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以下就个人的理解,谈谈今年高考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选拔人才普遍采用考试手段,学校更是离不开考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也有了相应的改革,但不管怎么样,考试这种手段还是必要的。考试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评价手段是教学的"牛鼻子",牵引着教学的走向,它可以达到引导教学、促进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考试命题具有"以考导教","以考促教"之功效。因此,试题命制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一、试题新颖、灵活不等于超纲脱本思想政治命题原则是"两个有利",即高考有利于高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新课程高考数学在试卷结构、题型上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知识、能力并举,体现了“既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控制了试题难度,又呈现出合适的坡度,同时注意选拔功能,试卷整体平和、清新,减少了运算量,但又有一定的思维量,符合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有一条是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历年高考是国家选拔高一级人才的重要手段。往后的素质教育中,考试这种形式不可能废止,语文也不可能不考。在高考语文总分中作文分约占40%,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 编辑人才的选拔,指的是:一编辑队伍需要增加力量,选拔适合做编辑的人选;二编辑职务的提升。选拔优秀的编辑晋升中级、高级职务,当主任、社长、主编等,要充实编辑队伍,就要选拔素质好的;编辑职务的提升,就要选拔优秀的编辑。目前可采用的办法一是考核,二是考试。 1,用考核的办法选择编辑人才 考核的内容一般有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实际能力、工作业绩。我们希望把实际能力较强的人充实到编辑队伍,这就要看试用期期间的工作成绩了。然而现在的招聘,也没有试用期。可是,对试用期期间的具体要求要达到什么标准不是很明确。因此,试用期形同虚设。严棍讲,试用期是最好的考核。对编辑的提升(主要是一年一度的职务评聘),应注意工作业绩,鼓励那些努力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编辑。 在考核中,现在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办法是民意测验。笔者认为,全体投票这种形式,对于选拔干部、选先进都不失为好的做法。但像一些单位,人事关系不太正常的情况下,上述的做法就要商榷了。 2.用考试的办法选拔编辑人才 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考试中考什么、怎样考,却各不相同。编辑人才是不是考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说,考还是要考,怎样考、考什么,这些都需要研究,关键是能否把所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一、2013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依据英语学科2013年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下文简称:课标版《考试大纲》)。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分文、理两卷,试题整体稳定、难易适中,贴近考生,有利于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新生;充分体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和以考生发展为本的考试目标,对今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良好的推动与导向作用。针对这套试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理念内在规定性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要促进高校多元选择学生,要利于基础教育并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基本途径是:将综合素质评价逐步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联动机制。改革招生管理体制,增强高校选才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国统一高考牵连千万家,高考不仅考学生,考家长,考社会,更考政府。什么样的高考制度安排最合理?现行高考制度离公平与效率有多远?人们一直争论的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高校自主招生能否远离腐败?我们需要答案。依据多元、自主标准评价人才所谓多元,就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潜能、特长、志向和人生目标,要根据他的这些特征来评价。所谓自主,就是依据特长和志向这些个体自主选择的标准来评价。新京报:年复一年的高考话题,似乎越来越显得沉重。怎么评价现行的高考制度?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经济学教授,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