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逸涛 《视听界》2012,(3):108-109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陪伴全球华人度过了30个除夕,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春晚情结”,点都不为过。借助春晚品牌继续挖掘、加以利用,不失为春节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向。由之前的百花齐放群星贺岁,更多地转向厂从各个方面满足百姓的春晚期待,让春节联欢晚会更加好看,更加有新意。  相似文献   

2.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  相似文献   

3.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4.
正"春晚"以每年数亿人的观众规模创造着收视奇迹,并由自发转向自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度媒介事件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①。2008年,"春晚"满意度高达84.3%②。"春晚"的收视霸主地位几十年未曾动摇。"春晚"以每年  相似文献   

5.
从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已经在这个舞台上站了19个年头。如今,他的小品成为亿万中国人大年三十不可缺少的一道“年夜饭”大餐。这么多年来,他因为春晚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笑星,但也因为春晚无数个夜晚在影视之家的房间里“冲着西四环狂喊”。  相似文献   

6.
方明 《新闻知识》2007,(4):26-28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创办以来,已约定俗成地成为海内外华人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由于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作支撑,有政策性、资源性的优越地位作后盾,由于具有构建全球华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殊功能,它俨然成为影响全球华人的“新民俗”。正如耿文婷博士所说:“春节晚会已经作为华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史,搭载着电视这一媒体,春晚牢牢地吸引着国人的目光,把这台晚会成功地镶嵌在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每年春晚都会迎来一番褒贬不一的评论,甚至是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人必备的年夜大餐,已经陪伴了广大电视观众长达31年的时间,作为一档高规格、高水准、高专注度的直播性质的电视栏目,其创办与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从兴起到发展到变革的探索过程,其形式上的变化体现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于电视受众的审美影响。每年的春晚在舞美表现上的创意、技术运用,不仅仅体现了在当时所处时代背景下的最新审美元素、最前沿的时尚创意,  相似文献   

9.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  相似文献   

10.
王睿 《传媒观察》2012,(5):13-15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了媒介事件和国家仪式,但每年春晚直播结束后,网上便会掀起不小的舆论声浪,网友们纷纷展开对春晚文本的解构,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通过对网友春晚文本解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试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从1983年到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2012年的春晚以“致敬30年”的主题段落,以取消商业广告的方式,意在回归传统.但是,去商业的方式没有达到2012年春晚的预期效果.本文以解释性的方式重新审视春晚的历史,试图回答这30年来发生的根本变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2012年春晚的回归话题;其次回顾30年春晚的重要节点;最后,分析春晚“失宠”的原因,探讨春晚可能的走向.本文的基本思考是:春晚从服务人民变为召唤大众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变迁.商业化并不是春晚衰落的主要症结,重新整合碎裂的社会才是关键问题.央视和春晚所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召唤作用今后仍然需要,但也可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红 《新闻世界》2014,(6):65-66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发展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类节目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尤其是小品节目,总是春晚中最富有趣味性、最受观众期待的部分。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受众审美标准的提高,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显示出了新的特征。本文从认知、心理态度以及行动三个层面分析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的传播效果,并对小品节目传播效果的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轶 《新闻知识》2007,(4):24-25
据中国新闻网2月20日报道春晚结束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迅速公布调查数据,称超过八成的受访观众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截至18日零时,在被访问的2002个家庭中有1844个收看了今年的央视春晚,数据加权后推及全国,今年央视春晚的家庭到达率为93.6%。在收看了春晚节目的家庭中,83.6%的受访者认为晚会办得“好”,其中认为很好”的占51.3%,认为“比较好”的占32.3%。  相似文献   

14.
正春晚是除夕夜不可缺少的一道年夜文化大餐,这道大餐给中国的老百姓的春节增添了不少的快乐和享受。但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老百姓的口味众口难调。万人空巷的春晚也遇到了发展的难题,为了让这道年夜大餐吃得更香,各级电视台的编导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不断开拓思路,在困境中求发展。对于地市级电视台,在财大气粗的央视、省级卫视的挤压下,在强手如  相似文献   

15.
每逢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拄的热点。说起来,春节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4个年头了。如今,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守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文艺大餐”,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举国上下,数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台晚会,这在全世界的电视媒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11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网络春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直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首届央视网络春晚共制作了六场,每场120分钟,首场于大年初一晚黄金时段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之后的五场在初二至初六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手机、IPTV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5,(3):44-45
相比往年,观众对今年春晚的认可度增加,很多观众都认为歌舞类节目大胜相声、小品等传统“讨好”节目,成为本届春晚最受关注节目,其中,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干手观音》感动了中国,《千手观音》获得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特别大奖和歌舞类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十几亿华人除夕宴席上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关于春节晚会的话题总是炒得沸沸扬扬。今年讨论最多的是春节晚会的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必备的“年夜饭”,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新浪网、大河网、中国网、中国网库将共同主办“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以下简称2006网络春晚),为全球亿万华人网民精心烹制一道丰盛的网络“年夜饭”。  相似文献   

20.
曾祥敏 《传媒》2019,(8):35-38
如果把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大众传播时代最鼎盛的代表作,丝毫不为过,动辄几亿人、几代家庭聚集观看的盛况成为电视黄金时代的缩影。无论是出于审美愉悦的需求还是作为传统过年的仪式感,《春晚》同春节一样成为无数人归途的向往,亿万人凝聚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