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枯燥,课堂普遍缺乏活力.在知识生成的关键点预留"空白",在知识网络的衔接处预留"空白",在知识类似的易混时预留"空白",在知识规律的探究中预留"空白",从以上四方面探究课堂"空白"教学艺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李征宙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21-22,35
在比较狭义的范围内,文学作品的“空白”即是对情节和场景作出有意的省略。考察空白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美学特点,可分为“跨越式”和“暗示式”两类。作家要遵循艺术规律,摆脱肤浅与平庸,从而实现向艺术真实的高峰飞跃;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能让读者进入到一种极度自由的状态和心醉神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分寸地运用"空白资源",有目的地留出空白,对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白是形成古诗韵味悠远的重要因素.诗歌言简意丰,用最节省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的涵义,能省则省,形成省略性空白.具体可分为语法成分式空白和诗意跳跃式空白两种.  相似文献   

5.
在古诗词翻译中如何认识意义空白并成功传译是译诗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可以在具体的语义空白、句法空白、结构空白、意境空白的翻译处理上再现原诗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艺术哲学和接受美学的方法,对文艺创作空白美产生的原因、空白美的表现形态以及空白美的建构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研究,并揭示了空白美在文学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画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境界空灵,意趣无穷;维纳斯雕像,也因残缺的双臂,给了人们无限退想的空间……这些都是“空白艺术”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艺术钟情于“空白”,我们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亦是如此,它的成功开展与“艺术空白”息息相关,在主题活动中,既要留下艺术空白,又要利用艺术空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诱发幼儿思考,开发幼儿潜能。  相似文献   

8.
刘北荣 《广西教育》2006,(1A):68-69
中国的山水厕讲究留空白艺术。“以白当黑”、“虚中有实”,这种方法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适当留一些“空白”,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锻炼思维、调整情绪的作用。这是因为:1.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寂静的“空白”阶段是学生静心思索的时间,学牛容易集巾注意、发展思维。2.从学生的记忆角度看,“空白”期间,  相似文献   

9.
藉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空白”范畴来观照连姆·欧弗莱赫狄的著名短篇小说《春播》。从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语言的“空白”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所具有的含蓄隽永、主旨深远的美学特征以及“空白”在营造小说审美空间和激发读者审美联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意义未定性与意义空白对诗歌翻译有一定的影响。同一诗歌进行不同翻译有其合理性。同一诗歌翻译的多样性并不是无限的,它受原作品意义空白域的限制,只能在意义空白域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1.
梁旭 《物理教师》2001,22(7):10-12
从审美角度讲,教师有节制的讲解会造成空白,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常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86-89,93
中国古代历史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本文空白理论存在着不少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张扬一种空白美学与含蓄美学,同样重视本文潜在的意义空间与读者能动作用的发挥,在内在的功能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们在文化与思想背景、理论的指涉范围及影响等方面又是异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空白”,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真情注入“空白”、探究“空白”,学生的语言就会得到发展,情感世界就会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本中的"空白"是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叙述简略,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着重渲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若能适时发现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就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框架理论的角度看,诗歌“空白”的本质是语言符号所激活的框架默认值。译者担负着传播文化的任务,处理好“空白”是译者的一大境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隐藏默认值,让目标读者自己通过填补“空白”发现诗歌的“言外之意”;当“空白”成为障碍时,则需要揭示默认值,明示“空白”,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使用“空白”,就是要在“空白”中“悟”;在“空白”中“做”;在“空白”中“记”。要贯彻好求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于无字处读精彩——语文教学的“空白”填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白”因素,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师艺术地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试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本人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空白"艺术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本文拟从"欣赏艺术空白--巧借作品空白--巧设教学空白--巧创课堂空白"等不同方面,试图从更深层次来谈谈自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思考与体会,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并探究问题,积极营造探究的浓厚氛围,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石瑶 《考试周刊》2011,(90):54-56
人文主义的关怀需求提出了应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展现个性的空间.空白效应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完善其个性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运用策略主要有:课堂语言的空白效应、课堂结构的空白效应、情感陶冶的空白效应。此外,还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性、遵循虚实相生的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尽管教材知识全面,但"空白"仍然存在。对于这些"空白",教师可以通过链接史实资料、开展问题引导和联系生活实际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从而有效地填补教材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