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差生”常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差生”,从班级管理来说,总欲除之而后快,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这么做,马卡连柯也曾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位他曾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老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相似文献   

2.
“哪庙都会有几个赖和尚。”这是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蝉。所谓“赖和尚”,指的是班里的差生,一提到“差生”,老师们就会感到发愁,一怕学习成绩差,拖班级后腿,集体成绩不达标得不到奖金,浮动工资受罚,造成个人经济上的损失;二怕班里“调皮王”不守纪律,评不上先进班级;三怕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天地》’99年第16期刊登了《一个差生的自述》一文,真实地道出了“差生”内心的苦恼,反映了“差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常受到鄙视、白眼等不公正待遇:老师批评的言语,同学们的讽刺嘲笑只往我耳朵里灌。在家里,我被视为“不争气”,亲戚邻居也时时在指着我的  相似文献   

5.
偏爱差生     
婷婷:孩子上学后,家长们都比较关心孩子在班级里的排行榜。而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成绩不理想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学校习惯称这些学生为差生。怎么对待差生?我请来了南山一小的教师们,他们的口号是“偏爱差生”。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正在为自己孩子是差生而苦脑?噢,你可要注意听听他们怎么说,如果能从中学那么一、二招,我就开心啦!  相似文献   

6.
班级中的“差生”常被人歧视,这类学生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然而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国民总体素质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怎样去做好差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完全转化呢?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目光     
差生、学困生历来是老师们头疼的对象,在有些薄弱学校因为差生多,差的程度深而尤其如此。有的差生和教师已经达到互为“天敌”的地步。有的差生对老师不满、愤恨,随时准备拆台;老师对差生也不理睬、讨厌、烦。结果很多差生和老师常常互为陌路,甚至有时斗得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级,有学习成绩比较好、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被称之为优生;也有学习基础差、各方面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则被称为弱差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这些被称之为弱差生的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里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不多,甚至被一些老师歧视。如何转化弱差生,则是教育教学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一、弱差生心理分析在教育教学中,弱差生往往因成绩不好或能力差而成为一片教育者荒弃的土  相似文献   

10.
小学的时候,我是差生。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爱看成绩优异或矫揉造作、喜出风头的学生,把他们安排在前几排位子上,而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差生”毫无疑问被排在后面──尽管我们长得并不高,视线常被前面的同学挡住。上课时,老师的视线总停留在这些“优等生”身上,向他们投以满意的微笑,却从不会把目光“转移”到后面几排来。我坐在最后一排,每次当老师快走近我,我的心跳得厉害时,老师总是习惯地180度转弯,很自然地回到讲台前。后面几排既是“差生”的地盘,也就没有人会奢望坐到前面去,我也是。我是近视眼(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  相似文献   

11.
学校每个班级里均有一定数量的差生。如何转化差生,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思想、学习等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优生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转化差生必须做到“六优先”。 一 偏爱优先 教师的劳动成果要通过全体学生来体现。如果差生不差,那么,教师的劳动成果也就大了。因此,教师对  相似文献   

12.
学困心不困     
唐丽琴 《高中生》2012,(9):48-48
许多人认为学困生"不可救药",很多学困生也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天生就笨"。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学困生在踏入社会后,照样能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读书时成绩很差,老师常说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小凳子上任人取笑;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 ,常把一些表现差、成绩差的学生称之为“双差生”。这些学生一旦打入“另册” ,就更加肆无忌惮 ,影响班级、集体、学校 ,成为众矢之的、害群之马。其实 ,双差生的产生 ,首先是教师失职 ,他们没有去承担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 ,有 1%的希望而没有作 10 0 %的努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歧视和排挤差生 ,最起码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双差生”的提法 ,就是我们教师歧视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端正对差生的态度 ,理应改变对“双差生”的称谓。很多有远见的学校明文规定 ,教师不准喊“双差生” ,应称他们为…  相似文献   

14.
任何班级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差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差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转化差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的老师认为差生“朽木不可雕”,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强制管理的方法,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差,这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差生”。面对“差生”,教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学困心不困     
许多人认为学困生"不可救药",很多学困生也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天生就笨"。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学困生在踏入社会后,照样能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读书时成绩很差,老师常说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小凳子上任人取笑;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还有像丘吉尔、牛顿、瓦特、爱迪生、达尔文  相似文献   

17.
包国庆 《江西教育》2001,(3):15-16,19
如何使非一流的群体转化为先进班级 ?这是我坐在广州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授课过程中与学员讨论的问题。听课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发言:“一个班级好坏,其实就是转化‘差生’,差生转化了,这个班级也就成功了”。任课老师说:“如果把全班成绩最差的那几个同学拉上来了,这个班的整体成绩也就提上来了”。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对此,控制论的教育理论有一套独立的应用方框图的动态直观研究法,下面作些介绍请老师们指教。本文拟分三部分讨论:一、怎么看待差生 ?二、差生的形成过程;三、差生的教育观;四、差生转…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实验小学的40个“好孩子”日前在公开课上尽兴表演,赢得福州市五区八县各小学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令人痛心的是,该班另外29名盼望上公开课的“差生”,却被老师留在班上做作业。据称,这是因该校老师担心“差生”坏事,为保全学校和班级的荣誉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就有些不明白,这是一堂什么样的公开课?怎么“差生”就一定会坏事呢?学校和班级的荣誉就真的有那么的重要?难道公开课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来宾观摩的“作秀”?或许我的问号有些太多,或许我是有些不入时,或许我似井底之蛙。一堂没有让所谓的“差生”去上的公开…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实验小学的40个“好孩子”日前在公开课上尽兴表演,赢得福州市五区八县各小学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令人痛心的是,该班另外29名盼望上公开课的“差生”,却被老师留在班上做作业。据称,这是因该校老师担心“差生”坏事,为保全学校和班级的荣誉不得已而为之的。  相似文献   

20.
“中间生”是指介于学习“尖子”与后进生之间的一类学生。近年来,许多教师和家长在抓“尖子群”和转差工作中倾心竭力,而忽视了“中间生”的培养。“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传给后人的一大“乐事”。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中,现在的少年英才就是置身于各类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英才”是各学校的“门面”,值得重视;“转化差生”被许多人片面理解为“转化成绩差的学生”,‘转差’是上级下达的硬任务,不抓不行,而“中间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老师课堂提问的是尖子,课后谈心的是差生。而“中间生”在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