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是交通肇事罪与很多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是交通肇事罪与很多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罪作为一种常见的过失犯罪,近年来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对该罪进行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争议。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入手,分析了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行人以及单位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应当如何理解等在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肇事罪中探讨水上交通肇事罪的有关问题,根据行为特点论述了水上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结合交通部令来研究水上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在一般情况下不难区分,但在复合罪过的情况下,问题显得颇为复杂。交通肇事后逃逸,不及时抢救被害人,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根据1997年刑法133条,要从重处罚;如果积极逃逸,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研究这一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区分此罪与彼罪、正确定罪量刑的客观要求,也是减少错判误判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深刻分析和认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效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通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迫切要求.所以,要科学理解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只能是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致人重伤与致人死亡两个方面来分析交通肇事中重伤与死亡的结果与交通肇事行为本身的内在联系,使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法医学鉴定工作正确衔接,以达到去伪存真和准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发生率居高不下,现刑法分则只将其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指使逃逸的人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成为共同过失犯罪不按共犯对待的唯一例外.本文认为应把交通肇事逃逸定为不作为故意犯罪,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才能消除有悖于刑法理论的例外,有效地打击和遏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9.
深刻分析和认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效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通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迫切要求。所以,要科学理解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只能是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各种观点歧异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单一罪过论与复杂罪过论两大类.笔者以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仍宜采纳刑法学界之通说--故意说,即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1.
郑勇  杨尚文 《科教文汇》2007,(8X):124-125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各种观点歧异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单一罪过论与复杂罪过论两大类。笔者以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仍宜采纳刑法学界之通说——故意说,即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2.
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形式,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故意说、过失说以及故意过失混合说。对这些观点加以探讨,从立法原意、行为方式及相关罪的理性分析看.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过失,本罪实际上成立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13.
冷华 《知识窗》2008,(3):57-57
[案例]2007年6月,司机林某开车将一行人撞倒,但其未停车,继续行驶。行进半小时后,由于心中不安返回事故现场。此时,伤者已被路人送去医院,现场也被破坏。伤者由于未能抢救及时死亡。交警认定事故责任由林某全部负责。最后,法院认为林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因潜逃致人死亡的情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7年。林某对自己构成的交通肇事罪没有疑义,但认为自己及时返回了现场不构成逃逸。请问:法院的判决正确么?  相似文献   

14.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何爽 《今日科苑》2008,(11):138
对《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问题分析,作为过失犯罪,不应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形,司法实践中遇到此情形应如何定罪,应根据主客观一致、罪行相适应原则,结合具体案情,分别予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运输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公路作为道路运输的重要一环,其建设与安全性的保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且随着道路受关注程度的上升,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运输的安全性也同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道路安全方面,人们需要关注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对于灾害性天气方面的关注尤为重点,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于交通运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乎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要重视灾害性天气对于交通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得到保障。本文对于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以及交通气象服务进行了一些探讨,为灾害性天气下的交通运输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路建设是我们交通事业的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交通事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样人们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方面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公路的施工有很多的环节组成,这样就会涉及到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展情况。这些技术面对着新的形势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改变当前的不利的方面。下面这篇文章对于相关方面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地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形态问题在刑法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创见性的提出探究该罪罪过形态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正确界定罪过形态的指向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作者本人对丢失枪支不报罪主观罪过形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今属于新时代新社会,对于很多的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改善,但是,针对性的对于数字档案的存储介质和格式来说,针对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技术发展的比较迅速,数字档案的存储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介质,比如说不同的媒体形式,而且发展的方向也有很多,存储介质不同所对应的格式也不同,对于档案信息化研究也能够起到一定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网发展到5G,必定会丰富交通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运用形式。本文认为5G网络是智慧交通体系构建的核心部分,并且对于智慧交通体系构建中5G网络发挥的重要技术作用做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