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着力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想去年以来笔者写的系列报道《婆婆啊,今日检查何其多》和两篇评论,感受颇深:“婆婆”系列报道分别被国内几家大报刊出,并被评为1991年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评论《工作达标与牌子达标》和《从企业的椅子不够用谈起》,分别在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和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联系近几年来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报社关于建国50周年的宣传起步较早。今年初,报社党委就确定了国庆报道“力求创新、突出重点、形成系列、造成声势”的报道思路。 总起来说,我们的国庆宣传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推出系列报道,造成规模效应。本次国庆宣传,我们在营造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的前提下,侧重于推出系列报道和系列专版,使整个国庆报道既隆重大气,又井然有序。此次我们共推出了“五大系列”,即反映50年来军队建设重大成就的12篇系列综述;反映共和国建设巨大成就的十大“视窗”;“迎国庆创佳绩”、  相似文献   

3.
王一彪 《新闻战线》2023,(21):17-18
<正>评论是媒体的灵魂,体现着思想导向、价值追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机组成部分,党报评论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的习惯,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也对包括人民日报评论在内的党报评论提出更高期许。进一步做好党报评论工作、高质量写好党报“楷体字”,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党报评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这些年来,人民日报评论把握“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向着“政治家写评论”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4.
专题系列采访报道是结合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针对热点问题拟出专题,然后选派记者进行采访活动,记者根据不同的人和事,从不同侧面进行多层次的报道。专题系列与其它系列报道相比,具有难度大,可读性强,见效快的特点。 近年来,笔者组织和参与了《中国水运报》“汉江行”、“大江改革潮”、“走淮河,话管理”和珠江水系在呼唤(以下简称“在呼唤”)等系列采访报道,“在呼唤”这组系列报道有通讯、专访等文章共20篇,4万多字,每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示主题,概括为五种表现手法: 主题细化法。专题系列报道如果要计划组织多篇稿件的宣传报道,就必须对报道专题进行细化,这是因为专题系列报道的宣传不仅要求有力度,而且每篇报道还要不跑题,篇篇文章也要显得有章法,所以一定要对专题系列报道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5.
系列评论是报纸言论文章的一个分类,是对重大问题论述时分篇连续阐明的一种常用文体,运用系列言论阐释重大政策、宣传重要典型、推动重点工作,往往会取得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回顾这几年系列评论策划、写作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提高正面宣传的整体效果,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实践问题,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报道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但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有:一是把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简单理解为“传声筒”作用,缺乏工作主动性,抓不住宣传的重点和关键。二是把中心工作宣传缩小为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与百姓有关的重要信息淹没在套话之中,领导活动则缺乏个性与人情味。三是重大宣传报道形式单一呆板,流于形式,往往是开个栏目,组织一组系列报道,最多配发条评论,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要克服正面报道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必须注重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优势,打造宣传强势,努…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山西新闻奖(2000年度)”评选于4月上旬圆满结束。从这次参评和获奖的消息、评论作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扬了主旋律 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担负的根本任务。这次参评的126件消息、评论作品,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新闻,无论是反映经济  相似文献   

8.
“系列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在新闻报道中都常常使用这一手段。中央电视台对外新闻报道从初创起,就开始采用这一形式。在近年来一些重大的新闻宣传报道战役中,连续性的系列报道更是被广泛地使用。电视系列报道有哪些特点和传播优势?如何做电视系列报道?怎样更好地发挥电视系列报道的传播优势,克服其在电视新闻播出中的局限性?这些都是加强和改进电视对外报道必须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注重事实、精选事例,这是让新闻实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前年8月,战友报社组成一个采访组,由我带队进驻某集团军防空旅,对这个重大典型进行前期宣传。“记者现场触摸系列”、“记者现场感悟系列”和“记者现场访谈系列”等5大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0.
善于议“理”即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十分重要。对评论员而言,善于议“理”又是写好评论、赢得读者的重中之重。 文贵议“理” “理”是什么?“理”首先是新闻评论所发表的看法、态度及观点,表现为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其次,“理”是通过党报宣传的党委及政府所要付诸实践的大政方略。宣传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略,是党报新闻评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宣传要具有创造性,决不仅仅限于简单地论证。从某种程度上讲,党报新闻评论的宣传是根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基调对一个时期本地某方面工作政策的研究,评论员应当…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所报道的事件和问题.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和工作重点等。这类问题无论就其题材、主题、还是对生活干预的强度.都是比较重大的。因此,要确保系列报道的宣传效果,应特别注重策划。笔结合实践,谈谈系列报道的启迪效应、聚合效应和系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系列报道是对某一新闻题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的一组新闻报道。近年来,系列报道受到了各类媒体的青睐。相比而言,由于广播自身特点的局限,更适合于组织开展系列报道。如伺搞好广播新闻系列报道,笔者以为离不开“三步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2011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是2011年召开的"新世纪第四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的主题。毋庸置疑,社会转型是当下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  相似文献   

14.
看了《湖北日报》“楚论”系列评论,很受启发。这是一次大手笔,体现了大气魄。 党报评论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评论是报社的旗帜.在重大的问题上要代表上级领导机关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围绕湖北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发表的系列评论,是打一场重大的评论宣传战役,是一场硬仗。  相似文献   

15.
南远景 《军事记者》2011,(12):16-17
评论是报刊的旗帜.系列评论是报刊的“帅旗”,是舆论引导的高端武器。胡主席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指南.军队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主题主线展开。运用系列评论加大对涉及主题主线重大问题的宣传力度.成为军队媒体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至今,杭州文广集团着力推进的《欢乐GO》促进消费大型系列活动是一次创新经济宣传的全新课题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活动的影响力、美誉度还是对实体消费带来的拉动作用均不容小觑。杭州文广集团各媒体也借助这一媒体行动,努力践行了温家宝总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18.
11月25日,“放歌30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放歌30年”为主题,出版了系列图书、开展了系列出版活动、推出了系列报道,构建以图书出版为核心,以活动策划为支撑、以新闻报道为延伸的舆论宣传网络,反映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张党报,在搞好正面宣传的这个大舞台上,可以演出许多给人“鼓舞和启迪”的节目,开展系列报道亦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本报紧密配合嘉兴市委、市政府为迎接建党70周年而开展的“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搞了一次宣传规模较大的、又富有地方特色的组合式系列报道,曾多次得到市委、市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南湖畔的读者称赞我们这次系列报道是“唱了一支有凝聚力的歌”。  相似文献   

20.
系列评论是一种新兴的评论形式,有系列评论员文章、系列个人署名评论,系列社论亦有,笔者曾读过《人民日报》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2月10日的连载7篇反对“大锅饭”的系列社论,但在地方报纸上尚不多见。系列评论是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三篇以上,大多连续刊发。笔者在策划和写作系列评论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些问题比较重大、涉及面比较广泛的题材,做一篇评论文章势必篇幅长、中心多,使文章重点不突出,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